2015年9月4日 星期五

社會責任之十:維持自由經濟制度的基石

前些日子看了公視播出的「你所不知道的資本主義第6集」,之前的集數想必批判資本主義居多。筆者經常批評放任式資本主義,然而,抨擊自由經濟,不代表高舉計畫經濟,也不代表歌頌凱因斯、相信政府萬能,更不是跟馬克思喊「資本主義是自己的掘墓工人」。在多數時機,自由經濟可以處理複雜的價格問題,讓社會各取所需,資源運用更具效率。這次希臘危機給大家一個啟示,若市場經濟發揮功用,不讓政府介入這麼深,希臘的局勢不會如此糟糕。

不應迷信任何經濟學派

但是盲目相信自由就可以解決一切,那就太過於天真。這個道理跟教養小孩一樣,管教要有界限,但界限之內可以自由。經濟像人的身體,有時會生大病或小病,有些小病靠免疫系統就可以痊癒,但是大病就必須靠醫師處理,甚至某些小病在未釀成大禍前也需要醫生。自由經濟就是免疫系統,而政府的功能就像醫師。為維持自由經濟制度能正常運作,需要類似免疫系統及醫師功能的基本條件。所以有大智慧者,不會迷信任何的經濟學派,每個學派有其適用時機與局限性。

維持自由經濟制度的基石

陳博志先生曾在「自由社會的四大支柱」文中提出,現代社會遠比古代複雜,很難只用禮義廉恥道德規範來維持運作,現代自由社會要公平合理運作,要靠四大支柱來支撐,即民主的政府、正確的知識、客觀的媒體、以及公正的司法。民主、媒體、司法大家都懂,但是甚麼是「正確的知識」?陳先生提到,就是能做正確決定的知識。問題是,應該為社會提出正確知識的學者或知識界,卻常自外於社會而只求學術成就,甚至為了意識型態或為有權有錢者的利益,提出各種錯誤的資訊及主張,致使人民無法根據正確的知識來做選擇。

這樣要怎麼辦? 我認為強調四大支柱沒錯,但若能改善撐起支柱的基石,給予好的養分,慢慢四大支柱就會隨著時間正向質變,如同太陽之於枯萎的花朵一樣。

首要基石是「適當的自私」

人天性自私,一個人依其貢獻取得報償,是多數人的想法,可見民主國家會繼續走自由經濟路線。既然無法要求人民不自私,至少可以期望「適當的自私」。適當自私的社會,專家學者才會憑著起碼的良心提出正確知識,人民才有依據做選擇。當社會面臨改革,若人民自私不會支持,政府就沒有力量與勇氣面對民粹。不過,台灣總統若抱著只做一任的無私精神,勇於扭轉潛在經濟危機:年金破產、少子老年化、恨天高房價、全球化與貧富差距等,就有機會抵消自私代來的改革阻力。當然,要知道若改革行動緩慢,導致多數人耐心不足,恐怕真的做一任就出局。

哲學家Karl Polanyi認為,經濟制度不能離開社會,這句話隱約「回饋社會」的價值觀。人能成功致富,除靠個人聰明努力,還需要影響個人命運的時代、國家、家人和朋友等帶來的資源與機運。更深入來看,聰明努力其實是天性,而天性何嘗不是機運?疾病與意外影響個人,在流行病學總佔某個比例,若有人碰到,其他人的機率就降低,沒有資源、機運如何致富?明白這個道理,回饋社會就是義務。比爾蓋茲明白這個道理。他的母親Mary Maxwell Gates早年就在非營利組織服務,讓他懂得感恩,後來成立基金會,捐出所有的財富回饋社會。

其次是,分配正義

光講GDP,不講合理分配,並不能保障人權。筆者研究,過去20幾年,雖然台灣企業利潤與"國內外"薪資總額比例變動不顯著,但高階主管比低階員工的所得倍數逐年大增,這個分配問題一直惡化。其次是租稅制度。過去幾年房地產大漲,遺贈稅調降沒有配套,財產稅調整遙遙無期,導致財富分配惡化,這是馬政府施政滿意度偏低的原因之一。問題是,租稅制度如何制定往往爭論不休,導致不同的稅項的稅率不是偏高就是偏低。綜所稅、營業稅、營所稅、遺贈稅、資本利得稅及財產稅等高所得者或富人稅的稅收佔比到底要多少呢?綜所稅對少數高所得者課徵高稅率,但是政府喜愛的五分位統計的前20%是不是應該多負擔些?筆者認為,平息爭論的最佳策略是,找出與台灣經濟成熟度相當的國家,然後逐項跟隨平均或中位數水準,並將計算方式制度化,往後就不必隨意改變,如此才可能提高台灣偏低的租稅負擔率(不含社會安全捐僅12%,連韓國都有22%)。

第三是,支持在地化的幸福經濟

台灣人口不多,2017年起勞動力每年減少1%情況下,不必也不能每個產業都要發展。筆者認為,未來的重點是扶植在地精密製造業及支援性服務等中小企業,如此才能雨露均霑,並提供大量的高薪就業機會。精密製造業的範圍除關鍵零組件及高附加價值的製造業外,還包括擴大以ICT產業為基礎的相關產業。此外,政府應支持在地小型創新經濟,幫助他們脫離自由主義與跨國資本主義的競爭環境,以建立活潑多面向而不被資本家壟斷的公共社會,這樣的社會是互敬穩定的,生活充滿幸福感。當政府與這些人站在一起爭取平等貿易與自主空間,才能迎戰插著全球化旗幟的怪獸。

第四是,做好必要的社會福利

就算分配做得好,投資發展做得不錯,但總是有人因為種種不可抗力的因素,無法工作,得不到分配,因此,健保、長照、社福一定要辦好,任何人不應以為現在用不到而抗拒。特別是,步入老年化社會的長照經費令人相當憂心。亞里斯多德在《倫理學》這麼定義幸福:一種與美德相一致的行動,而美德的報償就是美德本身!任何具有遠見的人,必然擁有亞里斯多德的美德,因為他相信,若未來子孫落難時,會用到社會福利。

第五是,認真抓出經濟壞蛋。

經濟壞蛋喜歡幹四件事:一為個人逃稅,二為政府設計錯誤制度讓人逃稅,三是銷售不良商品,四是官商勾結賺取不當利益。台灣每年被逃掉的營所稅及連帶的綜所稅超過三千億,但每年查核數低得可憐,這跟民眾不習慣拿發票有關,但多數的責任是因政府作為消極造成。政論家南方朔先生告訴我們,人們會發現騙術、官商勾結、擅於作秀者吃香喝辣,境遇淒慘的人對社會秩序的服從度就會變低,人格障礙者就可能因為痛恨社會,演變為隨機殺人。

第六是,個人要學習如何面對失敗。

當「自由經濟」是事實,個人「訂定目標,充分準備,按部就班地努力執行」就是義務。若終點還是失敗,要知道所有的失敗都會過去,今日的失望,說不定是偉大冒險的啟程。不然,還是可以重新定義「成功」,要知道金錢不是萬能,只能處理人生的一部分問題,如此就有勇氣「忘記過去,努力眼前,向著標竿一直跑下去」。(eato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