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0日 星期一

年金問題的出路

反年改,是不知危機迫切:少子化,繳錢的人變少;制度錯誤,短支過大(收入減支出) 

依據報告,公教基金(不含軍方)2033短支98億, 2055達高峰2569億,到了2073還短支1317億。勞保2024就短支了,2043短支破兆元,到了2073還短支1.3兆。 

出路在哪?先講好聽的開源。最近蔡英文在FB提到兩篇基金活水論文。一是提高營業稅,目前5%世界最低,提高2%,就是2千億。二是活用外匯存底,央行年獲利繳庫2千億元,只佔外匯存底的1.1%,收益率可以提高。 

對此,賴清德提出主權基金,收益專款挹注退休基金,在保守前提下,每年可望增加1800億元收益。瑞士央行掌管外匯8550億美元,高比例放在政府公債,20%投資美股,其中420億美元持有輝達、谷歌、微軟、亞馬遜等科技巨頭。同樣保守的日本央行,新台幣7兆元投資日本ETF股票。 

若勞退及退撫基金早早全投入台股,年金問題至少減一半。但遇到虧損,無明與巨嬰心態的民眾隨政客起舞,公務人員有功無賞,打破要賠,很難勇於行事。 

有人建議,提高房地稅、徵收股票資本利得稅及提高股利所得稅。房地稅是地方責任,實收稅率永遠低於財政部建議,不能指望。資本利得稅副作用很多,台股周轉率高,2024實徵證交稅2880億元,這是另類資本利得稅。至於股利所得稅,貢獻有限。[1] 

再來節流。開源每年合計3800億,無法填平短支。然而,減發年金的困難在於心態。上次年改打8折,很多人不能自己。始作俑者是國民黨,到了馬政府還在喊口號。 

現在怨民進黨不勇於改革,卻沒有理解台灣無明巨嬰心態充斥,即便合理改革,很可能失去政權,然後.....。

[1]上次稅改股利所得,政府考慮:公司/個人所得稅雙重課稅,稅率不宜太高;外資分離課稅20%,造成大股東爭相變成假外資,作假有利,無法讓人信服。對此,我曾投書申論:美國股息是分離課稅,最高稅率20%,但台股股息率高,可提高外資分離稅率5%25%。財長許虞哲稱讚這建議,但茲事體大,最後提高0.5%。這0.5%2024年多收60億。許部長是好人,挺過被亂罵,可惜2020去世,享年68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