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 星期五

台灣當代的文學幻覺

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在她的《少年台灣史》提到: 

// 將來你們若進一步去了解,2000年以來的歷史,應該也會感到困惑:為什麼有那麼多有名的人變來變去?這和黨國教育脫不了關係,黨國教育傳輸一套特定的意識型態,注重作文也就是做文字功夫,以虛為實,以假作真,只求符合題意(反共必成領袖英明等),而升學靠考試,於是形成一個篩選會背誦,會作文的人才輸送帶。 

另外,教育現場,充滿虛假風氣,等於教導學生作假、說謊才是成功之道。一元化的教育讓成績好的人,從小出慣風頭,自我很大,也很自戀。因此我們會看到很多戒嚴時期養成的菁英,不擇手段,只求個人的聲名和利益,沒有中心思想,沒有原則,有人永遠搶鎂光燈,不管舞臺在那。雖然還是有不少人格者,但是變色龍也非常多。// 

最近十年,許多高舉思想自由的人或暢銷書作家,當面臨切身之事,思想遲鈍,不就證明自己寫的都是謊言?這兩天,看到「董保城怒嗆民進黨年金破產破個鬼別把軍公教當笨蛋」影片,我高度懷疑:突破良知下限,其所聲稱的信仰、法學訓練都是假的。 

有些書啟發思想,有些書麻醉靈魂,後者教人偽裝而不是思考。曾以自由為名的知識份子,在現實考驗中轉為沉默、冷漠或自保,若思想自由不能在現實兌現,就只是文學幻覺。 

金庸小說便是類似中國宮廷劇的幻覺毒物,主角充斥偽善,讀熟了不會跳輕功,而是潤物細無聲,讓人懂得如何聰明伶俐,合理化偽善,實際缺乏原則與誠實,跟熟練包裝謊言的作文教育,都在塑造中華文化的病態,讓社會充滿投機,而主政者沒有戰鬥力,缺乏拒絕錯誤政策的勇氣。 

從年金問題,便可映照「全民發放一萬元」的荒謬。要終止荒謬,除了做重點反駁,現在就應聲明:拒絕公布不合理的反年改法案。還要學那三位大法官讓大法官會議停擺嗎?若立法規定,女大法官不穿旗袍不得出席,妳們要遵守嗎?法匠素養可以休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