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8日 星期四

做有效決定:甚麼都要的危險

杜拉克在《有效的經營者》提到,成效卓越的關鍵之一,就是做重要的事。 

甚麼都要,分不清價值優先順序或條件限制,無限上綱究責,做不出有效決定,還可能驗證「通往地獄的道路,往往是善意鋪成的,不要低估進步政策的破壞力量。」以下歷史故事參自陳怡凱律師。 

公元前406年,雅典與斯巴達的伯羅奔尼薩戰爭打了25年。這一年,雅典集結超過150艘艦隊,在愛琴海的Arginusae群島海域與斯巴達交戰。最後斯巴達潰敗,雅典人證明,即使國力大幅耗損,仍是地中海的王者。 

戰役打贏,麻煩卻開始。雅典大量官兵在交戰時落水,落水者還沒等到救援,海上颳起暴風,帶走大部分落水者的生命。雅典輿論激憤,將這場戰役的八名將軍列為被告,並組織特別法庭審判。 

陪審團由公民大會擔當,相當於公投決定,保證符合人民期待。被告肯定感到荒謬,即使在當代,暴風中海上營救任務非常困難,何況是兩千四百多年前?既然沒有可行性,怎能責怪別人作不到?無視現實條件的限制,救援艦也會跟著完蛋。 

參與海戰的船員出庭證實天候惡劣,但在落水倖存者聲淚俱下描述慘況,公民大會對將軍們「見死不救」群情激憤。當天主席是蘇格拉底(剛好輪值),他運用權限延緩投票,但未能成功,刑罰是死刑。 

在審判開始前,兩人先行逃走,六名將軍全遭處決。「雅典刁民」對公眾領袖苛刻有先例,曾率領雅典打敗波斯大軍、化解滅國危機的名將Themistocles,也落入被迫流亡自盡的下場。 

不久,雅典人後悔,有人反過來指責審判,但來不及了,對於「見死不救」的無限上綱究責,讓雅典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隔年(公元前405年),斯巴達人捲土重來,雅典軍隊土崩瓦解,斯巴達乘勝追擊包圍雅典城。公元前404年春,雅典食盡援絕,開城投降,雅典民主的黃金時代終結。 

雅典新政府不再實施古典直接民主制,改由斯巴達挑選三十名代理人組成專制政權。代理人政權對雅典進行大清洗,殺死無數公民。其中多少人曾在兩年前投票贊成處死將軍們,不得而知。 

八個月後,民主派發動政變,重建民主政治,勉強贏得斯巴達的妥協同意。然而,雅典創造力的黃金時代永不再來。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以「不虔誠」與「腐化青年」的罪名,被判處死刑。 

「我去死,你們去生。我們所去做的哪個事更好,誰也不知道,除非是神」,據說是蘇格拉底最後留下的其中一句話。(柏拉圖,《蘇格拉底的申辯》,吳飛譯,華夏2007,頁142)。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