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7日 星期三

做有效決定:認識空的積極面/eaton

早年聽到佛教的空,直解為虛無、逃避,這是消極面。人生最後塵歸塵土歸土,一切轉成空,有甚麼好爭? 

接著聽到中性解釋。空不是有或無,與空間無關,而是無形東西。比如,無形技術 商標可與有形資產結合產生價值。 

後來聽到積極面解釋。佛教不相信萬物上帝所造[1],而是因緣所生。比如,風吹,是因為空氣壓力變化,就叫緣起;因為空氣壓力不斷變化,風的大小和方向也不停變化,這不停變化的性質,變幻、無常、不執著、有彈性,無自性(不由自主),就是空性。 

人間色身(物質 身體)原是空無實體,一旦緣起,無形「地 水 火 風」四大和合而成有形色身。一旦緣滅,四大離散,色身化為無形。 

這樣,有何積極意義?講空的目的,是在闡明空性與因果的關係。創造緣起,就是改變因,就能改善果。比如,嫌桌子不硬,改變木材;嫌木材不硬,改善樹木。一切都有彈性,都可改善。 

如此解釋,道理充滿活力,教人積極不斷做出有效決定的熱情,而緣起性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五蘊皆空;緣起緣滅也不難明白。 

[1]對基督教而言,大自然精細美麗有秩序,是上帝所造,不是機會渺茫的隨機碰撞演化而成。「人的盡頭,就是神的起頭;我的恩典夠你用,因為我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也可說是因緣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