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認為中國落後,根源於「君君臣臣」及「虛偽」,而儒家被列為一級戰犯。對此,我們要確認是否誤解或嫁禍,就像大家講「以德報怨」,其實孔子講「何以報德?以直報怨!」
中國皇帝最愛用「君君臣臣」的倫理觀,好教百姓盡忠順從。其實孔子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反對無條件服從。
孔子對魯定公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他講的「以忠事君」,是指使用忠於職守的行為、方式和態度侍奉國君,跟直接忠於君主不同。
甚至孔子推廣「公民不服從」。比如,孔子對魯哀公說:舉用正直的人,置於邪曲的人之上,百姓就服從;若不是,就不服從。
儒家講倫理的本意是「秩序」,而最重要的觀念秩序是「敬畏天」。健康的敬畏使人謹慎,不健康的敬畏使人癱瘓。盡忠職守須合天道。若違逆天道,越盡忠,罪惡越重。納粹官員便是如此。
論到「虛偽」,社會學奠基人之一馬克斯·韋伯認為它是中國落後的根源,儒家學說預設人性本善,可以像聖人,所以崇尚完美解決方案,問題是,現實做不到,加上華人特愛面子,只好假裝,不真實面對自我,沒有認罪悔改道歉這回事,進步自然緩慢。
誠然,瞎眼莫過於拘泥於字句,卻不能明白精意,更可憐的是知行不合一,聽了道卻不行道,空有滿腹經綸,卻是道德的侏儒。
然而,儒家學說只是理想標竿,強調反求諸己,見不賢而內自省,沒說要做到100分,沒說擔心被人指責就要虛偽,甚至站在道德高地指責別人。標竿是中性的,刀子可切水果或殺人,不能因為殺人而指責發明刀子的人。
綜上,批評儒家大概是嫁禍,推卸責任居多。我認為阻礙中國進步的主因是「家天下、只顧門前雪、好死不如歹活」的文化,而且能啟蒙積極正面、明辨是非的民俗文學不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