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6日 星期三

用生命書寫壯闊幽微的詩篇:齊邦媛

台大外文系退休教授齊邦媛在2009年發表傳記(記憶)文學《巨流河》,時年85歲。「我心上刻滿彈痕,人有一個很強烈的意志力,不是為了活著,而是有話要說,有尊嚴要爭。」這是寫書的動機。這本書603頁,在退休後21年、花了4年寫成,人生果真七十才開始(她是80)。

這本書五味雜陳。齊女士嚴肅又幽默地說道,「司馬遷寫史記寫得最好的部分,都是那些不幸、倒楣的人,寫項羽就寫得比劉邦好,因為人生最高境界,往往是在倒楣失望後才能達到,也才會被看到價值。所以鼓勵年輕人,多寫一些倒楣、流亡者的故事。」   

在我看來,《巨流河》是一本生命的歷史書,既宏觀又微觀,壯闊而幽微,書的迴響佔據各年齡層,包括中小學生。仔細閱讀,不由得感謝齊女士為台灣的貢獻(包括她先生對台灣鐵路電氣化從無到有的貢獻)。我沒看過天下出版社製作如此高規格的書介,有興趣請點選連結。   

書出版4年後的一次演講, 齊女士曾說:「我的故鄉在遼寧,但我現在不想再回去大陸的故鄉,因為那裡沒有我認識的人。我在台灣住了大半輩子,我的三個兒子都娶了台灣媳婦,我的父親及母親都葬在淡水,將來我死了我也要葬在淡水。而你們到現在都還用流亡作家來稱呼我,我現在還能流亡到哪裡呢?我家今後世世代代也會在台灣生活很久,我希望不管是外省還是本省人,彼此省籍的界線能愈來愈淡,大家都能夠互相接納,多一點相愛和容忍,不要再用很小的界限,來使我們造成隔閡。我們大家一起來面對未來的台灣,希望在歷史上,台灣是一個被喜愛和被尊重的名字。」    (eaton)

永遠的齊老師與巨流河簡介 :
http://www.bookzone.com.tw/event/lc051/page01.asp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