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人民幣入籃」的投資陷阱/eaton


「人民幣入籃」的投資陷阱/eaton



我認為,當某事件發生時,除非要當機立斷,否則跟著敲鑼打鼓,不如當個「後知後覺」,反可學到更多。譬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201610月,將人民幣正式加入俗稱「人民幣入籃」的特别提款權( SDR),將其權重定為11%,就個好例子。



當時中國官方宣稱,這是國際社會肯定人民幣,人民幣將國際化。究竟這是中國製造民族情緒,還是真有其事?我們來看看數字()



1.     「人民幣入籃」的權重定為11%,但各國央行在2016年底持有人民幣儲備為845億美元,佔儲備資產僅有1.07%,僅及SDR中人民幣的份額的十分之一。

2.     2016年,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人民幣使用量減少10.5%,降至29個月的低水位。

3.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規模,由高峰2.09萬億人民幣,下降至2016年底的1.32萬億人民幣。

4.     香港吸收人民幣的規模由高峰1萬億元腰斬;台灣由高峰3382億元降8%(金融機構買了很多人民幣計價的股債,所以降的不多);新加坡則由高峰2340億元,降15%



換言之,人民幣入籃後,使用率和儲備比例不升反降,而且還大幅貶值。不明就裡者大買人民幣,甚至許多台灣中小企業還承作人民幣衍生性金融商品,結果損失慘重,甚至傾家蕩產。其實SDR不是國際貨幣,只是IMF的記帳單位,沒有國家會依SDR比例,來調整外匯存底。一國貨幣是展示經濟實力與國際信用的名片,其他都是騙人的,這是跟本票一樣的基本常識。



註:何清漣:人民幣國際化為何事與願違?http://www.epochtimes.com/b5/17/4/5/n9001690.htm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