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8日 星期四

中國也有自由?

北一女的國文老師區桂芝最近說,自己血液裡流著中國人的血,中國人也講自由,莊子的《逍遙遊》難道不是自由嗎?它和西方的自由是類似的概念。 

我接受別人的國族認同,這是一種自由的展現。不過,她的語言顯然在利用莊子的自由,淡化專制獨裁,從而避開批判或反思,甚至是默許或支持。

 

用常識便知,她對莊子思想斷章取義。比如,若有人說,我不怕死,但不會笨到故意闖紅燈,讓車水馬龍撞死。因此,莊子在世,肯定跳出來反駁:我才不願意在監牢關一輩子,我只是說,若環境無法逃脫,才拿我的學說過日子()

 

註:莊子的自由是內在心靈的解放,超越外在社會束縛和物質條件。他強調「逍遙遊」,意即個人心靈的自由自在,不受任何限制,達到「無待」的境界。這種自由脫離外在事物的牽絆,追求內心的寧靜和平衡,與大自然合而為一。

 

莊子的自由,跟腓立比書類似,但要信靠神:「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在現代民主體制中,自由是法治和個人權利的基礎,包括幾個層面:1.政治自由:政府的權力來自於人民的選擇,公民有參與政治決策的權利,包括選舉和被選舉。2.法律自由:法律體系應當保護個人基本權利和自由,例如言論、信仰和結社自由,並受到法律約束。3.經濟自由:提供公平的經濟機會,保障個人在經濟活動中的自由,減少不公平的社會束縛。

 

從西方現代哲學家的觀點,更不會崇尚在監牢關一輩子,然後體會所謂的自由。比如:

 

(1)黑格爾認為,個體通過參與公共生活和實現自我意識來達到自由,自由不僅是個人的內在狀態,更是實現於客觀世界中的關係。

 

(2)康德認為,自由是意志的自律,即依據理性法則自我立法。這種自由是在道德律下的自主行為,是對道德義務的尊重和遵守。這種自由跟脫離壓制無關,而且超越莊子學說的盲點。

 

(3)尼采在《善惡的彼岸》和《道德譜系》提出奴隸道德和主人道德的概念。奴隸道德源於被壓迫者(奴隸)的反應,他們推崇同情、謙卑、忍耐等價值,視「善」為被壓迫者的特質,視「惡」為壓迫者(主人)的特質,這種道德以怨恨為基礎。然而,奴隸道德的自由受限,更多是消極的,即在忍受和適應壓迫的過程中保持心靈的自由,這與斯多葛學派的自由有相似之處。

 

主人道德源於統治者(主人)的自信和強力,他們推崇力量、自信、貴族氣質等價值。主人道德以肯定自我和生命力為核心,視「善」為強者的特質,視「惡」為弱者的特質。主人道德創造自己價值和規範的自由,這是積極的、自我肯定的自由。主人通過意志力和創造性表達自己的自由,這是超越社會道德規範的自由。

 

台灣就是很多表面上有唸過書的知識份子,傳遞似是而非的概念,還強調奴隸道德:奴隸不想要自由,只想要當奴隸的監工。被這種人教,不僅倒楣,還讓莊子的學說被現代人誤解,甚至唾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