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0日 星期二

(摘要)人為什麼努力唸書?

陳偉勵∕台大醫學院教授,台大眼科醫師 

我收到當年北一女隔壁社會組班第一名畢業的同學訊息。她為了兒子在大學選填志願的問題感到焦慮。她說,兒子的成績可以考上某類組的第一志願,但堅持選填有興趣、前途明顯不樂觀的科系。

 

這位同學為孩子的執著感到一絲驕傲,但難掩更多的傷心。她說不是不能有理想,但年輕人用有限的人生閲歷,作一埸高風險的豪賭,這樣好嗎?她後悔從小給孩子太多做決定的自由,現在管不動了。

 

晚上,我小酌沙瓦時,北一女同學群組傳來消息,當年班上第一名畢業,也是全校第一名的才女,兩天前心肌梗塞過世了。而這個年齡比台灣女性平均年齡少30多歲。我很震撼,也非常難過;之後想起班上另外一位同學,當年全班第二名畢業,她在世的年齡比台灣女性平均年齡少了近50歲。

 

成績第一和第二,也是第一跟笫二離開,這是驚人巧合,還是意味什麼?我到現在可以清楚想起她們當年晶亮有神的雙䏬,和全身散發出的氣勢。我最害怕的數學和物理課,她們可以當場發言,反駁老師的運算方式。但我知道,她們為了成績和聯考,多麼努力拚鬥。

 

我更知道她們後來的人生,風光卻有更大壓力;那些自我要求和完美主義帶來的重擔,令人心疼。我當年成績沒有她們優秀,智商和認真程度都有明顯差距,但如果問我人生是否幸福,必須很誠實說:我的人生有自己的難題,但整體而言,很幸福,很充實,也充滿意義。

 

我在大學教書,常有父母焦慮詢問意見。青少年的升學問題林林總總,但很多問題的癥結,是來自父母放不下對孩子高標準期許。父母表面上理性溝通,但他們真正在格鬥的對象,是內心對「成功」下錯定義的巨人。

 

我沒有孩子,不方便直說什麼;但根據自己的經驗,在學校拚得太認真,太看重眼前成就的孩子,往後人生沒有比較快樂。我們是不是需要大數據告訴家長和孩子,健康,快樂和自我實現感,比成績、志願、財富、地位,都來得重要呢?

 

剩下早就忘記自己名次的同學們,在人生的考場上明顯獲得更好的成績。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擁有燦爛人生,但我看到淡水河上躍出水面的豆仔魚,雖然平凡,卻展現鮮活的生命力。孩子和父母能在意成績,也應該為前途奮鬥,但執著眼前得失之餘,有想過怎麼樣讓人生過得更長久、更健康,更美好、更有意義?這才是更重要的考試,不是嗎?

後記:為什麼有些人老得比較快?杜克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貝爾斯基帶領團隊,針對18種衡量標準判斷老化速度。結果顯示,這是良好的生理年齡指標。影響老化的因素中,多達80%與基因無關,可能保持年輕的關鍵並不意外;低脂低鹽健康飲食、健康體重、減輕壓力、擁有強健免疫系統、固定運動、不吸煙或戒煙有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