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7日 星期二

相對主義(2)最後是災難

每個人的價值觀依賴於個人或特定族群的文化、歷史,尤其物質條件和個人喜好。由於台灣教育和文化使然,道德相對主義普遍存在。因此,出賣國家、貪污腐敗、官僚殺人和論文瑕疵等四個選項,不同對象,有不同答案,出賣國家竟可選上公職。 

最近高虹安因著自訴案,一審被判10個月。台北地院說,高市長明知別人質疑其博士論文和三位共同具名的資策會報告超過九成重疊有據,卻故意提告誹謗,目的為了政治聲量和選舉,浪費司法資源,而且讓別人遭受訟累,因此誣告罪成立。(其實她的博論,商業資料庫已永久下架,指導教授李傑掩護破功了) 

先前對林智堅論文無限上綱的人,現在一定覺得論文不重要。賴清德礦工老宅,相對於陳佩琪去看1.2億豪宅,現在看來也非常可笑。許多人說是雙重標準,但背後原因是道德相對主義,因而社會無所適從,虛無主義盛行。

 

虛無主義認為生命沒有固有意義、目的或價值,立場強調所有價值觀和信仰都是無意義的,並且在浩瀚和冷漠的宇宙中,人類的存在毫無意義。既然沒有終極的目的或道德標準,所有的價值、道德和意義都是人為構建的,最終將將崩解或被否定。

 

因此,信奉虛無主義的人會選擇躺平,也可能誤以為眼前權勢與名利才能獲得幸福。這種錯誤理解生命意義,如同在沙上建築城堡,不知唯有堅守正義與信念,才能在相對主義的世界中,找到持久的安身立命之道。 

無法思考的人,相信可以透過感覺來幫助自己。這是錯的,感覺無法像思考可以用理性決定正確的方向,只有感覺的人,人生到最後是一場災難,這樣的人越多,台灣社會就會越淒慘。許多年輕人對很多事不爽,但不知為什麼不爽,也不知在理性運用下,可以帶給自己成長。 

康德說:「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讚嘆和敬畏就會越歷久彌新,一是頭頂浩瀚燦爛的星空,一是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則。他們向我印證,上帝在我頭頂,亦在我心中。」康德的答案是,道德判斷不應基於感覺或情感,而是理性和普遍性。 

總之,擺脫個人和特殊群體文化及利益的束縛,追求更普遍和公正的道德標準,有助於個人成長,也能推動台灣社會文化與道德進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