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 星期一

深刻思考

品格與能力與深刻思考有關,都是人才的基本條件。品格無須贅述,能力包括邏輯、縝密思考與創新勇氣。 

深刻思考需要全局觀。比如,曾任央行理事的台大教授陳旭昇認為台灣太依賴出口,主張讓台幣升值,實現產業轉型。100個經濟學者有101個答案。央行沒理他們。 

我認為他們沒考慮到,大量沒有專業技術的人會失業,而且不一定帶來他們猜想的產業升級(升級最好這麼簡單)。這是大型社會實驗,失敗很慘。如同美國去工業化,損害社會穩定。匯率需要中道維持。 

台灣教育體制鼓勵學生搶分而背誦、解題,卻沒能力質疑題目本身,遑論質疑謊言,於是學生成為片段知識的容器。沒有人比ChatGPT還會回答標準答案,這樣創新力不足,未來也難生存。 

其次,考試文化讓人習慣二元對立,現實的真與假、善與惡往往糾纏難分。比如,謊言未必一定是惡、真理也未必善,當語言變得複雜,標準答案顯得可笑。 

人事時地物不同,意義不同。考試引導教學跟讀書,最可怕是去脈絡、片碎化、標準答案深植腦海,對較大問題:死亡、時間、存在、信仰等沒有能力思考。 

深刻思考不給高分,卻是理解世界、應對混亂的關鍵。人生很多事遠比教科書的邏輯複雜,所以有道是:與君一席話,勝讀萬卷書,聆聽高明講座類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