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這事提醒我們,商業契約有效且設計周全,有時比傳統政治協議更具實質影響力。行善不必完全無償,制度設計合理,雙方都可受益。天助自助者,自己具備價值,能吸引他人伸出援手。
2025年4月30日,美烏在華盛頓特區簽署「重建投資基金協議」。這是和平重臨的關鍵轉折點。
自俄烏戰爭以來,歐洲多為口水聲援。拜登政府持續援助,但未能提可持續的和平方案。這次協議保障烏克蘭安全,還提出可自償的重建模式,同時確保美國對關鍵稀土資源的穩定掌控。俄羅斯可能會有反應,但實際回應空間有限。
根據烏克蘭第一副總理尤利婭·斯維里登科公布內容,美國擁有全面參與權,但決策主導權仍掌握在烏克蘭手中。未來美方所提供的資源與軍援,將可透過基金運作獲得回報,形成可持續的合作關係。
重建投資基金重點:
1.基金目的:吸引西方國家投資自然資源
2.資源主權:烏克蘭保有所有權並主導決策
3.合作模式:美烏雙方合作採50/50對等
4.債務負擔:烏克蘭無需承擔任何債務
5.美方角色:提供資金投入與技術支援
6.稅務優惠:收益與捐贈在兩國享免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