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一個群組的對談。
問:有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提出這句話的時空背景、與人物宜說清楚,信書的人是讀懂書的人,不懂書等於無書!佛教的前提:空。理智。不知是那位高僧說的?祂一定沒有讀懂佛經!!!所以盡信佛經不如無佛經。
我:感謝回應。我相信佛教可能存在許多前提,懇求開釋,在此我也說一點。
「盡信書不如無書」的關鍵字是「盡信」,讀者若沒思考書是否根據事實,也沒盡力查證時空背景下的前提假設就盡信了,就是書呆子。這好比沒認清管理元素進行策略規劃一樣,事前大家會知道策略不可行,後來成功也是矇上的。(註:管理元素至少包括:組織目標與價值、內外部環境認知、價值鏈的創價流程、自己的技術能耐、目前有形與無形資源、決策程序與執行力)
佛教可能存在許多前提,人們最常說「捨下放下」。但試問,若不想讓「捨下」成為教條,是不是要進一步探索「捨下放下」的前提,也就是前提的前提?這就是「理智」要作為佛教的前提,要人們有邏輯,不要糊塗相信。
最後,提出個人對於群組討論的看法,讓對談有意義,也不傷和氣。這在要求我自己,不能要求別人。對我來說,意思有清楚表達就好了,LINE這類群組不適合做思想戰場。我認為,合宜的群組討論包括5個要件:
1.因果關係的前提:沒有未知的未知,明白所有已知的未知
2.管理的前提:有目標與價值、環境認知與事實、組織能力、有形與無形資源等等,然後整合這些管理元素。
3.經濟學(傳統)的前提:人是理性且自利。其數學模型以「所有人都是公正守本分」為前提
4.人本主義的前提:人類優於其他生物。
5.康德哲學的三大前提:上帝存在,靈魂不死,自由意志。
6.佛教的前提:空。理智。現世生命是在廣大宇宙中以種種型態呈顯,流轉於生命長河的一個區段。
7.菩薩的前提(大乘佛教):發菩提心,立誓願要為眾生利益不入涅槃。
8.念佛往生的前提:用阿彌陀佛的智慧、慈悲、德能來念,才有可能有所成就。
9.基督教的前提:宇宙萬物都是神所造。
10.受浸的前提:確實相信神,在神面前認罪悔改,有重生的經歷。
11.基督徒參政的前提:跟隨基督,而非以人文理論的高言大志企圖改變公民社會。
12.會計學的前提:永續經營
13.蚵仔煎命名「地中海生蠔風味紅醬蛋煎餅佐時蔬」,能賣680的前提:消費者願意買單,可以抽房子,送千元,店長送的……。
2020/12/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