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可參考的前提----以「10字箴言解密青春」為例
前言:有人跟我說,牛津大學教授拉薩路斯的「10字箴言解密青春」一文,只是個案,不能參考,而短短10字箴言是教條,但他不想爭辯。我回應,人世間的說法要成立,都有假設前提。在社群媒體「爭」沒意義,又沒收入,「辯」(論)有助減緩失智,但要根據「事實與常識」,不然小心掉入吹毛求疵等種種陷阱,更沒意義。
先說教條。再怎麼有效方法,都需「堅持與自律」,這是常識。他說三不五時和車友長征,還要改變心態:少吃不是挨餓,運動可視為生活樂趣,並提供激勵:6個月後會有感覺。這樣算不算教條?見仁見智。可以說不充份,但推稱教條,不是事實。堅持自律基於自力與他力,前者包括個人的意志力、價值觀、習慣與想望,後者包括各種協助與信仰,題目都很大,怎能要求包山包海,我講的也是事實。
再說個案。個案可能特殊,參考性不足,但我認為在某些前提下,個案仍具參考性,如同通過統計檢定的研究要成為真理,也有其嚴格條件。前提包括:沒危險、沒副作用、沒倖存者偏差、沒病……,但看不出來這個案涉及這些。
沒危險性或副作用是常識,也容易被忽略,以致有人後悔不已。現在大家常提到「倖存者偏差」。譬如,有人聰明吃,還是沒青春;有人學習馬雲的經營模式,結果倒閉收場,馬雲只是倖存者。
為了不反智,再簡單說幾個前提:
1. 個案陳述必要條件,而這些條件值得學習。譬如,教授提到的堅持與自律是必要條件,雖然不是充份(要)條件,堅持與自制不代表一定成功。
順便補充一點聰明吃。最簡單的方式是參照衛福部飲食指南。少吃 烤 炸 糖,攝食熱量隨體重控制。少吃飽和脂肪(豬油 椰子油)。大部分食物都是碳水化合物,不要偏重少纖維的精緻食品,而最好多元攝取各種粗糧。
老人跌倒,往往是死因的遠因,而跌倒跟肌肉量有關。人過了30歲,每年肌肉流失0.6%,蛋白質攸關肌肉量,但要配合運動,否則效果有限。蛋白質由各種胺基酸組成,富含蛋白質食物:奶豆魚蛋肉類屬完全蛋白質;全穀根莖類(米麵麥)也含蛋白質,屬不完全蛋白質;完全攝取至少需佔總量一半以上。成年每天基本需求為每公斤體重1公克(建議1.2),每餐平均2.5至3份。
提醒:盡信書不如無書,請根據事實及常識,判斷本文可參酌之處。老年人相信一切,中年人懷疑一切,青年人甚麼都懂,人的通病是過於自信、健忘與知行不合一,所以反省自己,懷疑自己,很可能是唯一正確的事。
eaton
2020/1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