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台灣人學猶太人的反思

黃文局與藍弋丰新作《世局》一書分析與回顧猶太人的歷史。首先,詳細考證猶太人的成就。從19012023,共有965位諾貝爾奬得主,其中214位是後裔(父母皆猶太人或至少一位)。扣除和平獎與文學獎,猶太學者的獲獎比例達27%,而猶太人只占世界的0.2%,兩者差距135倍。 

多數人將猶太學者的成就歸因於高智商,但背後還有幾個因素: 

(1)重視教育:根據一份2016報告,全球猶太人的識字率為99%,平均接受13.4年教育,擁有高中以上學歷61%。美國擁有高等學歷的猶太人,百分比為全國平均的一倍。 

(2)家庭價值:猶太人家庭是道德與倫理的傳承工具,重視夫妻關係,強調男女皆無法獨居,生活準繩就是家庭和平。 

(3)相互提攜:猶太人重視人際網絡的建立,樂於互相提攜,理由充分:有能力未必有機會,成功的關鍵不在你能做什麼,而在你認識誰。 

(4)團結一致:猶太人有很大內部分歧,但不會內鬥,面對外部威脅,團結一致,看不到幫敵國說話的候選人。

反思黃文局與藍弋丰新作《世局》有個期待:猶太人能,台灣人也一定能。凡事有前提,必須反思,比如台灣常見附和敵國的候選人;不論在甚麼領域,常因個人利益不惜損及群體利益;缺乏宗教力量的凝聚;缺乏互相提攜的胸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