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三個問題

前言 : 簡單話題說這麼多,旨在提醒。人間道理都很簡單,知道太多理論,沒有很大用處,能去實踐,才有辦法真正改變自己的人生。Be a Doer, not just a Thinker!

《三個問題》是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短篇寓言,於1885發表在《人靠什麼生活及其他故事》文集。故事講述國王尋求三個最重要問題的答案,以指導他的統治和生活。這三個問題是:

1.什麼時候是開始任何事的最佳時機?

2.哪些人值得聆聽?

3.什麼是最重要的事?

國王宣佈,誰能回答問題將獲得獎勵,但眾多回答都未能讓他滿意,於是他去拜訪智慧隱士。隱士未直接回答,而是讓國王幫忙挖地。在他們互動過程中,一位受傷的人來到,國王和隱士一起治療他。在這段經歷,國王得到問題的答案:

1. 開始任何事情的最佳時機是現在,最重要的時間是當下這一刻。

2. 值得聆聽的人是你當下在一起的人,這些人對你的行動最具相關性。(只要一個假設前提不同,答案就不同,專家學者不一定知道你的狀況)

3. 最重要的事是和你在一起的人做好事,行善是最重要的任務。

托爾斯泰在五十幾歲時,發表《我的懺悔》後,生活有了巨大改變。他停止酷愛的狩獵活動,完全斷絕與貴族社會的交際,後來從事農夫工作,做他認為「最重要」的事,呈現個人理想的信仰人生。

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被視為經典小說,都描寫人生(life)與人性(humanity)。寫實小說《紅樓夢》也談這些,但他會追問:這樣的人生值得嗎?怎樣才是最值得過的人生?什麼是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

他在晚年寫了短篇小說《伊凡•伊列區之死》(1886),也是探討這些。「贏得全世界,失去自己」正是伊凡的寫照。人生最可怕的,莫過於不可能重頭開始,卻對過往一生感到後悔。要怎麼活這一生,才會覺得值得,我們可曾認真想過?

話說回來,你問我,哪些人值得聆聽,我無法給答案,但哪些人不能聽,倒可給名單。天下事很多是「偏見」與「自以為是」,但哪些人不可信,可以像經常觀察太陽是否從東邊升起,便不難知道真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