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早安健康:80%失眠不是病!解決失眠6對策免吃保健品

如果失眠已經持續一個月,最好找出背後造成的原因,例如有些慢性病用藥,如高血壓、心臟病或服用甲狀腺素等,民眾應該要理解,睡眠是自然發生,不應該靠長期吃藥物。」 

睡不好不必急著吃保健品、甚至安眠藥?美國一項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失眠者並非疾病,大約20%才與疾病有關。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藥師指出,造成失眠的原因,可能與以下的因素有關,區分出長短期的失眠因素,便能找出應對方法,不一定非得要吃安眠藥!

①生活作息與環境不規律的作息時間如時差、外界環境的刺激,太冷、太熱、光線等都可能干擾睡眠;每天睡覺和起床時間的不固定,例如需輪班工作者,也可能導致睡眠品質下降。

②壓力出現身心狀況現代人面臨情感、家庭和工作等各方面的壓力,若無法適當紓發,長期處於壓力下可能導致憂鬱、焦慮等負面情緒,影響睡眠。身心相互作用,心理狀態會通過身體痛楚或疲勞影響到睡眠。

③身體不適與疾病疼痛、發燒等身體不適的症狀以及一些疾病,如心血管問題、睡眠呼吸中止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都可能導致睡眠被中斷,進而影響睡眠質量;另外像精神科疾病如憂鬱症等也常會有失眠困擾。 

④藥物沈采穎指出,某些疾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例如高血壓常服用利尿劑導致夜間頻尿、甲狀腺藥物,或是一些抗憂鬱藥物具有覺醒效果,甚至感冒藥若含有麻黃素(主要用於緩解鼻塞、支氣管擴張改善咳嗽)也會造成失眠。 

⑤飲食與食物最常見的就是含咖啡因飲品或精緻的甜食,咖啡因會刺激中樞神經,讓人要花更多時間才能入睡;沈采穎特別點出,年輕人愛喝的奶茶、甜食也會影響鈣質的吸收,進而影響睡眠;另外,太晚吃或吃太飽也會影響睡眠;酒精可以讓人很快睡著,但也容易醒來,隔天精神更不好。

▍迎接好眠5策略

①營造睡眠環境避免環境干擾,太亮、太吵、太熱都會干擾睡眠,睡眠時溫度太高、太低都不好,適合人們的理想睡眠溫度為攝氏2426度,建議睡覺時把冷氣設為舒眠,維持一定室溫,讓人可以睡得香甜,播放心靈音樂,營造放鬆的環境。

②睡前準備睡覺前洗溫水澡或背部熱敷,有助於肌肉放鬆;睡前適量喝杯熱牛奶;避免在睡前使用手機、電視或電腦等藍光設備,研究發現藍光會干擾睡眠。

③適量運動沈采穎建議,不管是睡不好或有失眠困擾的人,白天曬曬太陽,有助於鈣質吸收,也有助於調整身體的晝夜節律;最好能適度運動,但睡前不要做激烈運動,可做適度伸展肢體,既可紓解一天的壓力,又能放鬆肌肉。

④規律作息養成固定時間上床睡覺、起床。規律的睡眠能幫助睡眠建立基礎,改善睡眠的長度與品質。上床30分鐘後若仍無法入睡,則先離床做些其它放鬆活動,待有睡意再上床。

⑤飲食調整避免酒精與含咖啡因之飲料,如茶、咖啡、可樂。酒精會使人更快入睡,但也容易醒,反而睡得不安穩;晚餐不要吃得太豐盛、太油,同時避免辛辣食物;晚餐最好在睡前4小時吃完。少吃精緻澱粉及高糖食物,它們會導致血糖快速下降,釋放壓力荷爾蒙、干擾睡眠。睡眠不好又讓壓力荷爾蒙分泌更多,形成惡性循環,而且過量的糖,會讓調節食慾跟睡眠的食慾素下降,睡眠週期更加不穩定。

安眠藥使用時機暫時性失眠可能只是因最近工作壓力大、失戀或親人驟逝等突發事故,或身心疾病造成,如果不清楚是否有疾病,也可先到家醫科門診幫忙釐清,若已伴隨焦慮、憂鬱等,便可直接到身心科求助。為了能應付隔天有好的精神狀態,可以向醫師求助,透過安眠或助眠藥物的幫助,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如果失眠已經持續一個月,最好找出背後造成的原因,例如有些慢性病用藥,如高血壓、心臟病或服用甲狀腺素等,民眾應該要理解,睡眠是自然發生,不應該靠長期吃藥物。

幫助生理時鐘校正回歸的食物

許多人晚上難以入睡,或半夜易醒來。營養師張語希表示,換季容易影響睡眠,是4原因導致。第一、季節交替,氣溫忽冷忽熱,人體生理時鐘需要重新調整。

第二、天氣變化影響自律神經系統,讓情緒波動增多。第三、白天日照時間變短,影響褪黑激素的分泌,干擾入睡時間和睡眠深度。第四、壓力與過敏反應、感冒也常讓入睡變得困難, 

睡眠不佳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焦慮與易怒、影響內分泌系統(造成體重上升)等問題。張語希分享3種幫助生理時鐘校正回歸的食物。 

1. 香蕉:富含鉀、鎂,有助放鬆肌肉,讓人睡得更沉。

2. 核桃:含有天然的褪黑激素,幫助調整睡眠周期,提升睡眠深度。

3. 燕麥:富含胺基酸和維生素B群,穩定神經系統,讓身體更容易放鬆。

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反省(2)最有成功機會的商業模式

張忠謀在自傳()透露,寫書過程等於又活了一遍,很多章都寫到掉淚。同樣彷彿那天未曾消失,同樣在詮釋記憶,給人做為未來態度與希望的參考座標。 

張忠謀指出,「我沒有錯,我只是輸了而已!」「從19831988,我三次辭職,已經無路可走,只剩下台積電這條路,」可見自喻「過河卒子」。幸運的是,晶圓代工商業模式在2週誕生,那是他一生中創新價值最高的兩週。 

1985821日是工研院院長交接的第2天,前院長方賢齊交代要辦事項,其中一件是華裔美商創辦的IC設計公司國善、茂矽及華智,要求政府出資為每家建晶圓廠。94日他對政委李國鼎提出「共同晶圓廠」觀念。 

張忠謀說,他把20幾年經營半導體業心得,對工研院IC計畫的了解,及當時台灣具備條件,找出最有成功機會的商業模式:只替客戶做晶圓生產,必須研發製程。

 

當時稍具規模的IC公司都是「垂直整合型」(IDM),包含設計、製程研發、晶圓生產、行銷,多餘產能做代工。工研院設計能力低,製程落後3年,沒行銷能力;「示範線」良率優異,唯一強點。

 

張忠謀指出,提供給客戶的價值是可靠交貨,「對客戶不輕易承諾,一旦做出承諾,必定不計代價,全力以赴」成了座右銘。不與客戶競爭,「客戶是我們的夥伴」也成座右銘。(與誠信正直有關)

反省(1)在消失與新生之間:記憶、成長與前行的力量

每天書寫日記,就像對抗消失的儀式,把想法寫下來,彷彿那天未曾消失,在消失與損失之間尋找平衡,並在歷史與記憶中,找到繼續前行的力量。 

看到舊事物,緬懷消逝的時光非常正常。而且對資本主義社會而言,消失是必要的好事,比如科技產品更新迭代,就是進步動力。

 

正如賈伯斯說:死亡是生命最好的發明,它清除舊事物,為新誕生騰出空間,死亡象徵生命的結束,也意味新生的開始,這種循環促使人類不斷前行、創新並珍惜當下的每一天。

 

如何詮釋記憶,決定我們對未來的態度與希望。對個人而言,消失帶來成長,也伴隨失落。只有某種消失被哀悼或被賦予負面評價時,才被視為「損失」,然後嘆息或哀傷,接著明白自己的渴望,這樣生命便能成長。

 

消失壞的部分,便是損失無法被主動掌控,好的事物終止,必須承受留下的痛苦。後續能做的,就是賦予情感價值與意義,將之融入記憶、意義與自我的一部分,然後找到向前的動力。 

我們對自己的定位與認同,常常是取決於如何詮釋與理解我們的記憶,以及如何把自己對記憶的重新定義放在我們面向未來的盼望裡。----沃弗《記憶的力量》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台灣人學猶太人的反思

黃文局與藍弋丰新作《世局》一書分析與回顧猶太人的歷史。首先,詳細考證猶太人的成就。從19012023,共有965位諾貝爾奬得主,其中214位是後裔(父母皆猶太人或至少一位)。扣除和平獎與文學獎,猶太學者的獲獎比例達27%,而猶太人只占世界的0.2%,兩者差距135倍。 

多數人將猶太學者的成就歸因於高智商,但背後還有幾個因素: 

(1)重視教育:根據一份2016報告,全球猶太人的識字率為99%,平均接受13.4年教育,擁有高中以上學歷61%。美國擁有高等學歷的猶太人,百分比為全國平均的一倍。 

(2)家庭價值:猶太人家庭是道德與倫理的傳承工具,重視夫妻關係,強調男女皆無法獨居,生活準繩就是家庭和平。 

(3)相互提攜:猶太人重視人際網絡的建立,樂於互相提攜,理由充分:有能力未必有機會,成功的關鍵不在你能做什麼,而在你認識誰。 

(4)團結一致:猶太人有很大內部分歧,但不會內鬥,面對外部威脅,團結一致,看不到幫敵國說話的候選人。

反思黃文局與藍弋丰新作《世局》有個期待:猶太人能,台灣人也一定能。凡事有前提,必須反思,比如台灣常見附和敵國的候選人;不論在甚麼領域,常因個人利益不惜損及群體利益;缺乏宗教力量的凝聚;缺乏互相提攜的胸襟。 

夏莉珊:蒙上帝赦免

 今天是感恩節,提醒人們感恩,懂得謙虛自我反省,而感恩意義的源頭是蒙上帝赦免。

...........

夏莉珊:蒙上帝赦免

在每年感恩節來臨前,美國總統會在白宮迎接兩隻火雞,然後讓牠們蒙總統特赦。這兩隻火雞不會成為主菜,還能在農場安度餘生。儘管火雞無法理解賦予牠們的自由,但這個不尋常的傳統,凸顯赦免能賜予生命。

先知彌迦深知赦免的重要性,於是向住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民,發出強烈警告。彌迦用撰寫控訴書的方式,記錄上帝對以色列民的指控(彌迦書1章2節),這些百姓多行不義、貪圖非義之財、毫無誠信,以及崇尚暴力。

儘管以色列民悖逆,但彌迦書的結尾充滿盼望。這樣的盼望根植於上帝應許祂不會永遠懷怒,而是會饒恕,「赦免罪孽」。上帝是創造者和審判者,祂以權柄宣告,不會按照我們的行為來對待我們,這是因為祂對亞伯拉罕的應許。最終,這個應許藉著耶穌的受死和復活成就了。

我們所有的罪,即未能達到上帝標準的行為,都可以得到赦免,這是不配得的恩典,能為我們帶來極大的祝福。當我們越發體會到祂那完全赦免的恩典,就讓我們以讚美和感謝來回應祂!

反思:得到上帝的赦免有什麼益處?這如何激發你的感恩之心?

禱告:慈悲的天父,因為祢的赦免,我要一生感謝祢。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樂在其中 堅持 自信與智慧(2)

美國密西根大學開發出「超聲波組織碎化」(histotripsy)醫療儀器,能用超聲波瓦解癌細胞,治療肝癌只需10至15分鐘,不用開刀和住院,只需約25萬台幣。

發明人是密西根大學教授徐蓁,她畢業於普通的中國東南大學,取得密西根大學碩博士。網路說,她在今年9月到台大醫院演講,台大要引進機器。香港李嘉誠領先一步,捐贈香港醫院三個月,已治療30位癌症患者。(應不是治癒,肝癌會再生。不知其與光刀差異?)

超音波用來診斷心臟、肝臟、胎兒,治療癌症像在沙漠種花。台大電機系教授李百祺點破關鍵:「發明人徐蓁選了沒人願意碰的方向。」徐蓁跟隨導師Charles Cain前10年是艱難孤獨的旅程,發表論文,仍被懷疑可治療人類,因為現有儀器不可能實現超過200倍大氣負壓微秒脈衝。

要讓理論發揮作用,徐蓁團隊完成很多不可能任務。在掙扎關口,Charles Cain的一句話成為座右銘:「當每個人都不停告訴你不可能時,意味你正處於突破的邊緣。只要盡你所能,進行最好的科學研究,其他一切都會水到渠成。」

於是徐蓁堅持20年,說明堅持與自信的重要。但重點是:「盡你所能,進行最好的科學研究」,指深思熟慮,認清正確方向和方法,不斷在失敗和錯誤中學習,堅持下去。堅持和智慧缺一不可,方向錯了,只會越走越錯。

樂在其中 堅持 自信與智慧(1)

前言:台灣棒球隊努力,但打好主因之一是:樂在其中與自信。台灣過去被打壓,沒自信,充滿權術。這次不一樣,讓棒球語言在台灣成為獨特的文化符號,簡單告訴我們,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

…………

藍弋丰:過去的「中華隊」最惹人厭的是自以為小聰明,什麼打帶跑、隨便亂犧牲打,就算成功了,也是斷送一局能得更多分的可能性,失敗了當然是白白送頭,還有犧牲到變成雙殺,自作孽不可活。

也因為老愛自我犧牲,其結果就是,只能打順風球,每次都守著可憐的一兩分領先,一旦被反超,或是輸太多分,就士氣大崩潰,最後都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很明顯,以往「中華隊」的文化特性很中國。自認為為了勝利可以犧牲這犧牲那,還幻想犧牲有價值,其實純粹胡亂犧牲找死。

這次「台灣隊」沒有自以為聰明的智障「戰術(自殺)」,很爽快,安打爽快,出局爽快。不只第五局一口氣得4分,後面局數也大有斬獲,二三壘殘壘沒得分,換做以前就士氣崩潰了,現在「台灣隊」就是下局又打到二三壘,心態健康。

所以日本投手很大壓力,每個都投到滿頭大汗。陳傑憲的賽事打擊率竟然高達6成,真是「不科學」,還是有2打席出局,有次被三振,陳傑憲笑得很開心,很享受比賽,難怪打得這麼好。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在可以選擇下盡量友善

最近走在跨越秀姑巒溪的橋上(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交界處,擠出台灣島),遇到一位約65歲、愛護動物的女士,她帶著兩隻曾被遺棄的狗,跟我訴說牠們可憐的故事,還說擔心自己老了,狗狗們忠心耿耿,不容易找到新主人。 

當下,我心受感動,且抱著一期一會的心情,對她說,妳會長壽的。但心裡想到:我很偽善,自己根本不想豢養動物,那是很大的負擔。所幸後來想到,這是二元論的陷阱。只要出於誠實,祝福人家長壽是可以的。 

意思是,人間事不是說做不到100分,就覺得0分比較好。考試不能說考不到100分,就乾脆不考了。或是不能說行善沒做到百分百,就不要講道德了。在合理範圍內,選擇盡心盡力,道德與行動即便不完全一致,就不算偽善。 

最近剛好聽到一個支持說法。台大外文系副教授黃宗慧針對「動物保護者是否應該吃素」的話題說:一邊說愛動物,一邊吃肉食,是不是偽善?倫理行動沒有一套準則可循,更多時候,邏輯的一致性對於倫理實踐反而沒有太大的助益。友善可以有程度之別,在可以選擇下,盡量友善就是。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真相、公平與美國之道

前言:沒有真相、所謂的公平只是假公平假正義。哈佛的校訓是真理(Veritas),近幾年種種事件,真理卻被校方踩在腳下。真相擺在最前面是常識,2024年美國總統從進步主義左派,轉至經驗保守主義右派,不也是常識的抉擇。

演員湯姆漢克斯(Tom Hanks)在2023為哈佛畢業生演講,他以輕鬆語調佐以詼諧表演,向萬名聽眾講述嚴肅內容:

 

// 面對現實難關,我們可以期望「超人」與「正義聯盟」出面,但我們都只是人。所以維護真相、公平與美國之道的工作,必須我們來做。

 

美國之道的起源地離這裡不遠(指波士頓港),當年英皇頤指氣使,女人沒有公民權,黑人淪為奴隸,而真正帶有美洲DNA的原住民被當成次等人。我們慢慢確立不受歧視的自由與民權。

 

哈佛的校訓是真理(Veritas),雖然某些政客不再依據經驗法則,也不管真實數據、不顧常識,基本禮貌都沒有,但是畢業生要謹記Veritas,不要管那些膽大包天的謊言。因為他們不顧邏輯與信念,還夸夸其詞說著,「我只是說說而已,我只是問問而已,我只是猜猜而已」。

 

真相就是誠實、榮譽與坦蕩,某些人卻要我們視若無睹、聽而不聞。諸如,遮遮掩掩(omission)「你們不需要知道那麼多」,大打迷糊仗(distraction),裝神弄鬼假扮先知「喔喔,未來將要發生禍事」,這些話術都只是在操弄人心。

 

漠視一切謊言的人民才是暴政興起的基礎。畢業生要面臨一個抉擇,盡心盡力維護民權與自由,或是不顧不理,還是毫不在乎。只有第1種人才能讓美國更好,其他人只是絆腳石。//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三個問題

前言 : 簡單話題說這麼多,旨在提醒。人間道理都很簡單,知道太多理論,沒有很大用處,能去實踐,才有辦法真正改變自己的人生。Be a Doer, not just a Thinker!

《三個問題》是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短篇寓言,於1885發表在《人靠什麼生活及其他故事》文集。故事講述國王尋求三個最重要問題的答案,以指導他的統治和生活。這三個問題是:

1.什麼時候是開始任何事的最佳時機?

2.哪些人值得聆聽?

3.什麼是最重要的事?

國王宣佈,誰能回答問題將獲得獎勵,但眾多回答都未能讓他滿意,於是他去拜訪智慧隱士。隱士未直接回答,而是讓國王幫忙挖地。在他們互動過程中,一位受傷的人來到,國王和隱士一起治療他。在這段經歷,國王得到問題的答案:

1. 開始任何事情的最佳時機是現在,最重要的時間是當下這一刻。

2. 值得聆聽的人是你當下在一起的人,這些人對你的行動最具相關性。(只要一個假設前提不同,答案就不同,專家學者不一定知道你的狀況)

3. 最重要的事是和你在一起的人做好事,行善是最重要的任務。

托爾斯泰在五十幾歲時,發表《我的懺悔》後,生活有了巨大改變。他停止酷愛的狩獵活動,完全斷絕與貴族社會的交際,後來從事農夫工作,做他認為「最重要」的事,呈現個人理想的信仰人生。

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被視為經典小說,都描寫人生(life)與人性(humanity)。寫實小說《紅樓夢》也談這些,但他會追問:這樣的人生值得嗎?怎樣才是最值得過的人生?什麼是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

他在晚年寫了短篇小說《伊凡•伊列區之死》(1886),也是探討這些。「贏得全世界,失去自己」正是伊凡的寫照。人生最可怕的,莫過於不可能重頭開始,卻對過往一生感到後悔。要怎麼活這一生,才會覺得值得,我們可曾認真想過?

話說回來,你問我,哪些人值得聆聽,我無法給答案,但哪些人不能聽,倒可給名單。天下事很多是「偏見」與「自以為是」,但哪些人不可信,可以像經常觀察太陽是否從東邊升起,便不難知道真相。

超長壽健康密碼

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健康長壽醫學專家彼得.阿提亞(Peter Attia)指出,1900年人的預期壽命不到50歲,現代人多數活超過7080歲,有很高機率死於4大慢性病──心臟病、癌症、神經退化疾病、第二型糖尿病與代謝功能障礙。阿提亞稱為「四騎士」,患病率隨年齡增長急速增加,「通常比我們所知道的還要更早開始,而且要花很長時間才會致死。」,每年全球奪走4,100萬人性命。 

WHO資料顯示,全球每年約1,80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佔全球死亡人數約32%;每年有1,000萬人死於癌症;全球超過5億人罹患糖尿病;阿茲海默症及巴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全球6,500萬患者。 

如何提防?阿提亞直指,四騎士都是日積月累、只要「更早介入」,主動採取行動,從飲食、運動、睡眠、情緒、藥物等戰術著手。阿提亞講的就是「生活醫學」,生活醫學的價值在於「超前部署」,在疾病出現前,不讓危險因子有冒出頭的機會。 

所謂「三好一心」是指好好吃、好好睡、好好運動及保持身心愉快,與阿提亞建議的不謀而合。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要長期堅持和自律,才會看得到成果。就像日本動漫《葬送的芙莉蓮》,芙莉蓮教導年幼弟子費倫日日熟練基本功,而不是華麗招式,這些基本功足以戰鬥各種惡魔。 

日本國寶醫師日野原重明40年前提出「生活習慣病」概念,他認為慢性病應該叫做生活習慣病;日本厚生省在1996年將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腎病等慢性病更名為生活習慣病。日野原重明身體力行,飯比8分滿再少一點,很少吃甜食。重視蛋白質攝取,175天吃魚、2天吃肉;吃沙拉必放「長壽維他命」花椰菜。他能走路就走路,身高165公分,從30歲起都維持60公斤體重。2014年,103歲高齡訪台演講;2017年,106歲辭世。 

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慢性病的產生跟生活型態不夠健康有關,是生活習慣病。藥物可控制病情、讓病情緩和,但難逆轉,生活習慣更重要。WHO歸納慢性病有共同危險因子為:菸、酒、不健康飲食、缺乏規律運動。飲食尤其關鍵,當你必須服用降膽固醇藥、降血壓藥或降血糖藥,都是因為日常飲食吃出問題。 

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許惠恒是新陳代謝科醫師,他分析「所有慢性病中,糖尿病的控制模式最經典,不只糖尿病控制好,也可控制高血壓、心臟病、慢性腎病。」控制糖尿病必須三管齊下:健康飲食、規則運動、規律用藥,許惠恒反問:「沒有慢性病的人,難道吃東西不必少油少糖少鹽、不必規律運動嗎?這就是長壽的生活守則。」 

許惠恒分析,以糖尿病來講,血糖控制不好會導致視網膜病變,嚴重的話失明,甚至影響心血管功能、腎臟功能,「減少不健康的餘命,是慢病照顧很重要的一個目標。」吳明賢也同意,一旦產生嚴重併發症,比如心肌梗塞、中風、洗腎,餘生可能就是在輪椅或病床上度過。身體健康,長壽才有意義,活得久但百病纏身、甚至失能臥床,病人和家屬都備受折磨。台灣2022年平均壽命為79.8歲,健康平均餘命為72.4歲,不健康餘命達7.4年,無論害怕什麼疾病,生活型態都很重要,好的生活習慣抗百病。 

神經退化性疾病中,造成失智的阿茲海默症,以及造成動作障礙的巴金森氏症,也令人畏懼。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徐文俊表示,失智症成因複雜,6成為阿茲海默症造成;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會造成血管性失智;缺乏維生素B12、葉酸或是甲狀腺低下,也會造成失智。 

已有眾多研究指出,良好生活型態對預防阿茲海默症及巴金森氏症有用。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中,45%可以預防,共有14個可控的危險因子:低教育、聽力障礙、高血壓、吸菸、肥胖、憂鬱、缺少運動、糖尿病、喝酒過量、頭部外傷、空污、社會隔絕、視力障礙、低密度膽固醇升高等。 

台大醫院神經部醫師林靜嫻表示,巴金森氏症在還沒有出現動作障礙的階段,規則的地中海飲食、運動和睡眠都有助延緩發病。巴金森氏症與阿茲海默症都是腦神經細胞有不正常的蛋白累積,而熬夜不利腦神經系統排除毒性蛋白。經常熬夜會讓膠質淋巴系統循環功能變差,難以代謝不好的蛋白,更容易罹患神經退化性疾病。病友可跟醫師討論,客製化治療處方與運動及飲食的生活習慣建議。運動對巴金森病人尤其重要。剛確診巴金森的病人拜託開始運動、養成運動習慣,你現在60歲,等你80歲時,會感謝60歲的自己!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許文榮:上帝安排的時間

耶和華啊,我仍舊倚靠祢;⋯⋯我終身的事在祢手中。—詩篇3114-15 

梅格一直很期待能按照計劃去另一個國家旅遊,但她一如既往為這個行程禱告。一位朋友對她說:「不過是去度個假,為什麼需要問上帝呢?」 

然而,梅格相信必須將每件事都交給上帝。這一次她在禱告後,覺得上帝要她取消行程,於是取消了。不久,那個國家爆發傳染病,正是她原本預定去的時間。梅格表示:「我覺得上帝在保護我。」 

挪亞也同樣倚靠上帝的保護。在大洪水消退後,挪亞和他家人在方舟裡等候將近兩個月。當時挪亞親眼看見「地面上乾了」。但挪亞沒有只憑眼見,而是等到上帝告訴他,他才出去。他相信上帝有充分的理由,或許提前離開方舟並不安全。 

當我們在生活中為作各樣的決定禱告時,讓我們運用上帝所賜的能力,並等候祂的帶領。我們絕對可以相信祂安排的時間,因這位充滿智慧的創造主知道什麼對你我最好。如同詩人說:「耶和華啊,我依然信靠祢;⋯⋯我的時日都掌握在祢手中。」(詩篇3114-15節,當代譯本修訂版) 

反思 關於你正面臨的抉擇,你認為上帝在對你說些什麼?你要如何信靠祂,等候祂的帶領? 

禱告 天父,求祢賜我智慧和引導,讓我按照祢的旨意而行,因我相信祢為我一生所定的計劃是最好的。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柴田豐:夢沒了,你就真的老了!

我就要100歲了,前往天國的日子也近了,那個時候,我將化成陽光、化成微風,為大家加油。----柴田豐

從富家小姐成女傭,一生坎坷,她叫柴田豐,92歲開始寫詩,用詩歌治癒千萬心靈。詩歌通俗易懂,人們被她的詩歌打動。即使98歲,也要做夢,也想要乘上天邊的雲。

2009年,98歲的她自費出版詩集《人生別氣餒》,隔年,成為當年日本第一暢銷書,售出超過150萬冊,並被翻成多國語言。2011年,100歲的她出版第二部詩集《百歲》。她的故事被改編成電影《不要抽籤》

1911年,柴田豐出生於富有的鹽商家庭,是獨生女,童年過得富裕。十幾歲時家道中落,一家三口擠在小房間。父親懶惰,母親為了貼補家用從事多種工作,從小就懂事的柴田豐在旅館做女傭。

 20歲時,柴田豐經人介紹結婚,半年後發現對方是無賴,她說:他從不曾拿過一分錢到家裡,生活毫無親情愛情可言,而且還有家暴。後來經人調和,柴田豐解脫了。

二戰爆發,柴田豐的父母相繼去世!1944年,她與廚師柴田相識結婚,才開始幸福溫馨的生活,然而也歷經磨難。抱著吃奶的孩子躲在防空洞熬過空襲、原子彈爆炸、戰後重建、泡沫經濟,但是生活還是平淡溫馨。

2003年,柴田豐92歲,丈夫比她先走了一步。她曾描述那段孤獨的日子:我一個人生活著,護理員每周來6天,64歲的兒子每周來1天,每當他們回去時,我到無比孤單淒涼。

特別兒子回去時,心頭沉重,說不出話來。年邁的柴田豐很失落,但不斷鞭策自己:再堅強一些,不要灰心,不要氣餒。為了豐富生活,92歲的柴田豐跳舞,但扭傷了腰,生活失去樂趣。

兒子注意到她的情緒,鼓勵她寫詩,柴田豐嘗試了,並且給日本《產經新聞》“朝之詩”投稿,並被電臺收錄。詩句一行約10個字,篇幅都在14行以內,日常生活,與人對話,和風兒交流.,用歷經世間困難的心靈,寫下美麗溫暖的詩。

《請不要灰心呀!》 

喂 說什麼不幸 有什麼好嘆氣的呢 陽光和微風 從不曾有過偏心 每個人都可以平等地做夢 我也有過傷心的事情 但活著 真開心 你也別灰心

看到自己的詩變成報紙上的鉛字,她非常開心,於是一篇又一篇,不停地寫。100歲時,鏡子口紅還隨時放在身邊,衣服也講究搭配。她認為:人生才剛剛開始,追求美的腳步永不停歇。

《化妝》 

兒子上小學時 曾經開心地告訴我:同學都說:“你媽媽真漂亮!”' 從那天起我就開始 認真地化妝 到了97歲的今天 我依然認真地化妝 每天起床都是件很累的事。儘管如此,可我還是 “ 呀呼兒哟 ” 地從床上爬起來了。通過寫詩使我明白的是:人生並非只有心酸和悲傷。

《心中的秘密》

我呀 好幾次都想過死呢 然而 開始寫詩後 得到了許多人的鼓勵 現在 我再也不說喪氣話了 儘管我已經 九十八歲了 我還要戀愛 我還有夢想 我還要登上雲端 乘風飛翔

她身體蒼老,卻懷有少女柔情。2011年,日本大地震,電視台邀她讀詩,撫慰人民創傷,百歲的柴田豐欣然登臺朗誦她的詩。並在最後說到:我就要100歲了,前往天國的日子也近了,那個時候,我將化成陽光、化成微風,為大家加油。

 柴田豐的寫作堅持到2013年1月23日,101歲在養老院辭世,她在離世前,以《最後的房子》感謝生命中所遇到的所有人.。人生短暫又漫長,平凡又充滿磨難。老人家尚且積極生活,正值風華的年輕人,有什麼理由墮落人生呢? 不要說現實殘酷,是你自己總被現實牽著跑。什麼是老?夢沒了,你就真的老了。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以色列的核心信仰帶來的啟示

結論:以色列人信仰核心價值包括:不斷悔罪、追求聖潔、以及對神持久的依賴和信靠。在舊約,神不斷提醒以色列人悔改,並呼籲保持聖潔;而在新約,通過耶穌基督的救贖和聖靈的幫助,我們被呼召不斷悔改和更新,朝向神的聖潔標準前進。 

1.不斷悔罪

現今猶太人定期前往耶路撒冷的西牆(哭牆)祈禱,並為歷史災難、流亡、以及民族的苦難流淚。這是悔過與尋求神憐憫的行為。哭牆的行為並非單純悲傷,而是表達對神審判的認識、對過去罪行的懺悔、以及對未來復興的期盼。這反映「悔罪」在信仰中的持續性,是生命的一部分。 

2. 聖潔是現在進行式

聖潔是持續不斷的過程,每一天都需要通過與神同行,悔改、潔淨與更新來達成。這也是聖經不斷強調的教導,例如在《彼得前書》1:15-16中,神呼召信徒要在一切行為上成為聖潔,因為神是聖潔的。 

3. 悔罪是神永遠的教導

無論是對過去的悔改,還是對當下生活中不完全之處的悔過,都需要持續不斷地進行。神的教導不僅僅是一次的行為或形式,而是對我們內心的持續塑造,幫助我們在生活中不斷與神親近,並且時刻保持謙卑、順服的心。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藍弋丰:以色列畢其功於一役VS台灣人心地善良

以色列總理納坦亞胡一心「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消滅威脅,國防部長認為不可能「完全勝利」。就在美國大選前夕,納坦亞胡開除國防部長。聯合黨席次已經很少,得要到處拉攏別黨才能執政,納坦亞胡竟然開除自己人。

但是,沒有面臨倒閣危機。這表示強硬態度並非一人的意志,而是大多數政黨都同意或默許。徹底殲滅,不是只是一個人的「狂妄」,現在就是以色列的國家共識。

台灣人心地善良,覺得凡事可以先溝通,為什麼非得要把人往死裡打,怎不跟哈瑪斯談談?顯示台灣人的心腸很軟,一方面太天真,哈瑪斯不承認以色列有存在於世上的權力,你要跟他談什麼呢?

不過,巴勒斯坦人不全都是哈瑪斯,就不能坐下來好好談嗎?過去拉賓跟阿拉法特談出一個諾貝爾和平獎,事後阿拉法特認為,原來只要大起義,以色列就會來談條件,只要再更大起義,就能談更多條件!結果巴勒斯坦大起義越演越烈,後來是夏龍用武力鎮壓才解決問題。

事後夏龍又提出單方面「脫離接觸」主動退出佔領區,一開始乍看減少衝突,沒想到以色列撤軍後,就發生巴勒斯坦內戰,在加薩,哈瑪斯殲滅法塔,從此加薩種下禍根,造成沒完沒了的加薩衝突至今。

你若想要了解以色列為何如此,不一定要從猶太人漫長複雜歷史去抽絲剝繭,至少要從以色列建國過程開始了解,開國經歷多次戰爭,險中求生,在刀口上存活,每次只要有一絲仰賴和談的想法,就會倒大楣,包括2023年10月的哈瑪斯襲擊,在殘酷經歷洗禮下,成為世上最為國際現實主義的一國。

台灣人就是整天認為不用戰備,靠美國,或是跟中國談就可以(甚至說學新加坡當中壢選民)。台灣運氣太好,要是身處以色列處境,早就倒大楣了,卻可以過的這麼爽,保持天真善良,覺得不用戰備,夢想和平協議一張紙可以保障安全。

當川普勝選後人事案,國家情報總監一貫反伊斯蘭極端組織,中東特別大使為猶太人,美國駐以色列大使一向強力挺以色列更支持佔領區屯墾,完全開綠燈,滿足納唐亞胡想「畢其功於一役」的國際條件。

這簡直是納坦亞胡事先準確判斷美國大選結果,才在選前開除國防部長。以色列的情報分析能力,事先就明白川普獲勝,並非太難以想像。賴總統直到開票完全底定才祝賀川普,固然謹慎很好,但是也表示我國國安情報單位對美國選情的掌握恐怕不確實。

因此我認為台灣有很多需要向以色列學習的地方,尤其是以色列的起始條件比台灣差多了,即使現在,台灣的經濟體量也是以色列的兩倍半,人口是兩倍多,台灣條件遠比以色列好,以色列做得到的,台灣一定做得到。

明天是黃文局前輩與我合著的《世局︰借鏡猶太史,走出台灣自己的路》新書發表會。如果你想要一本完整的從猶太人複雜歷史到以色列開國史,再到以色列為何成為新創之國,完整又淺顯好懂的入門書,並且,你還想知道「這跟台灣有啥關係?」,那市面上最好的應該就是這一本。自賣自誇一下。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三星,台塑同病相憐

投資機構過往總說,中國股市長期最看好。沒有常識才會信,極大多數投資機構都贏不了大盤。中國企業藉著全球化,透過政府補貼、價格殺戮,雖然自己虧錢,但在風頭上的企業無一倖免。

.........

謝金河王者殞落!三星,台塑同病相憐 

2000以來,南韓的氣勢一直在台灣之上,國人羨慕南韓,經常說:韓國能,台灣為什麼不能?這個情勢如今正在快速轉變中,最顯著的是台灣的護國神山打敗南韓的護國神山。 

三星7月股價8.88萬韓元,昨天大跌4.53%,寫下i20206月以來新低,市值剩下337兆韓元,約2400億美元,市值剩下台積電的四分之一。 

除了在晶圓代工先進製程,技術,良率都輸給台積電,最要命的是三星最拿手的記憶體,在最先進的HBM也被SK Hynix打敗。今年海力士股價上漲32%,三星下跌逾三成。 

除了在半導體領域,三星的手機,面板,LED都在中國殺戮下節節敗退,這個處境很像台塑集團。剛剛公佈的第三季財報,台塑虧30.92億,台塑石化虧30.82億,台化虧損19.17億,只有南亞小賺6576萬元。南亞科虧14.28億,前三季虧損35.1億。 

台塑四寶市值1.235兆,比一家廣達或富邦金控還少。王永慶昆仲時代的台塑集團是台灣的王者企業,如今探底而下,仍未見曙光。和三星的際遇,看起來同病相憐!

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能勢博:走路快慢交替最有效

日本信州大學醫學部特聘教授能勢博研究走路運動超過20年。他表示,有效的走路運動,可以速度快慢交替進行。

例如,先快速的行走3分鐘,在這個期間奮力大步快走、感到有點喘。然後慢走3分鐘、並調節呼吸讓心跳恢復到正常速度。接著再進行下一個3分鐘快走行程。

一天之中能反覆進行5個循環(一快一慢算一個循環),每週4天,就可提升體力、改善關節疼痛等問題。老人不用一口氣做完5個循環,可分早上、中午、傍晚。如果膝蓋嚴重退化、疼痛難耐,可以放慢走路速度、或者減少循環次數、或者改在水中行走等。

最佳運動時間是下午3點至6點。這時肌肉比較柔軟,撕裂傷的風險相對較小。如果喜歡在早晨運動,要確實做好暖身與伸展。運動後30分鐘內,適量補充容易消化、又富含氨基酸的食品,例如牛奶及奶製品,可以提升體能訓練的效果。

魔鬼藏在細節

20242月,Amgen在《Nature Metabolism》發表減重候選藥物AMG133的一期臨床數據,減重效果驚人。但11/13Amgen 股價盤中暴跌 7%,蒸發110億美金市值。 

Cantor Fitzgerald 分析師在那篇文章的「補充資訊」注意到一個細節:受試者在短短 12 周的骨質密度降低4%!這項數據不是出現在正文或圖表,Nature系列期刊都會要求原始資料,但這數據在隱藏的Excel表! 

這事提醒我們:1.魔鬼藏在細節,而細節決定成敗;2.訓練洞察力看到細節。3.誠信正直,骨質密度的致命傷最終會被人知道。或許是想能刊出就好,以後再說。這種不計代價的心態,恐怕是魔戒上身。 

或許我們可以思考托爾金小說《魔戒現身》。比爾博持魔戒60年,開始感受到黑暗力量的影響。他對魔法師甘道夫說:「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力量薄弱,左支右絀,不堪重負,就像拿一點點奶油去塗一大片麵包。」比爾博的心靈逐漸被戒指侵蝕而十分沮喪,決定離家,希望找到祥和靜僻之處,不必被親友窺探。

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耶誕頌歌》的人生自問(2)

有些人到了老年,生活無虞,四處遊玩,找朋友聊天喝茶。表面愜意,但隱隱覺得不安,有死亡將至的感覺,卻不知什麼問題。台語「會死」很有現實感,身體老化提醒所剩時間不多,無論是窮是富,死亡都是公平的。 

老年是無法逃避的階段,就像狄更斯筆下馬里的鬼魂警示的:到這個年紀,要小心人生的靈魂拷問。其實人生拷問,哲學很早就知道:「你一生成就了什麼?你生命的觀點是什麼?你是否好好真實活出自己的人生?」 

接近死亡時,我們總擔心自己沒留下什麼,但只要持續探索「我是誰」,就會有方向引導你,即使是晚年也能改變人生結局。回頭看《耶誕頌歌》故事,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 

第一,「過去的耶誕幽靈」做的事──你一生成就什麼?回顧過去,我會怎麼說自己的人生故事?我們可以用紙筆紀錄人生各個時間點,像是求學、求職、成家、立業等,以35年作為區間,寫下印象深刻的事或影響人生的關鍵事件,並一一給出評價分數,最後把這些點串起來,得到一張「人生曲線圖」。 

然後拿著這張圖,說出「人生傳記」,介紹自己是個怎樣的人、人生是怎樣過的。回憶個人事件喚起情感,它構成生命故事的主軸。當這些情感被看見時,其後的渴望、期盼、滿足才會跟著浮上來,引導我們去活出想要的樣子。 

第二,現在的幽靈帶史顧己看見「你現在還有什麼?」提醒珍惜還在身邊的人,也包括珍惜、保養、訓練、節制使用身體。老化是硬體衰退,老爺車只要好好保養,還是能發揮功能。在專業指導下,長輩可以重訓,改善腰痠背痛,還提升體能,讓多重病痛的老人家復原到參加健行。 

第三,未來的幽靈帶史顧己看見他跟人的關係,怎麼樣留下生命價值?有人說過「真正的消失不是死亡,而是被遺忘」。史顧己看見悲慘的未來,也讓我們思考:當生命消逝,有什麼能讓他人記得?史顧己拜託幽靈給他機會,代表即使是晚年,還是可以做些什麼。 

對此,想想自己有甚麼未完成的興趣,如能跟社會關懷結合,「眾樂樂」讓人更有動力前進。罕病基金會曾上映紀錄片《一首搖滾上月球》,6個平均年齡超過52歲的老爸,合組搖滾樂團「睏熊霸」,目標放在海洋音樂祭的舞台,團員共通點是家中都有罕病孩子,他們在工作和照顧家人間找到休息和照顧自己的方式,挪出時間互相打氣、恢復熱情。 

人生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社會角色,只是往往為了生存和升遷,捨去太多跟自己、跟他人的連結。物質終究會朽壞,接近死亡時,我們總是擔心自己沒留下什麼,是否白走了一遭。心理學家艾力克森曾整理多數人約在65歲時開始自問:「我的一生到底過得如何?成為現在這個樣子,我是否滿意?這一生,我是否不枉此行? 

若都不滿意呢?年紀大了,好像不能做什麼,徒留傷悲、悲觀、絕望。晚年當然還能有所改變,及早發現、提早預備,轉向的空間就更大,讓我們隨時問自己:回顧過去,我會怎麼說自己的人生故事?接受現實,珍惜現在,我想要活出怎麼樣的生活?我跟他人的關係是什麼,怎麼樣留下我的生命價值? 

人的生命是連續發展的,是點、線、面的累積,最終開花結果,只要持續探索「我是誰」,就會有方向引導你,即使是晚年也能改變人生結局。(參考林仁廷:這一生,你活得滿意嗎?從狄更斯的《耶誕頌歌》看人生晚年的3個自問) 

後記內在心靈與主流世俗一次次的對話與角力,順服妥協有時,反抗掙扎有時。它們彼此互相牽引交織,形塑我們生命深處的記憶。正如耶魯大學教授沃弗在《記憶的力量》貫穿一個核心資訊:我們對自己的定位與認同,常常取決於如何詮釋與理解我們的記憶,以及如何把自己對記憶的重新定義放在面向未來的盼望裡。-----王敏俐

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

《耶誕頌歌》的人生自問(1)

狄更斯的《耶誕頌歌》又名《小氣財神》,敘述將步入老年的史顧己(Scrooge)是名成功的商人,懂生存之道,卻令人討厭。 

耶誕節前夕,他仍不放鬆辛勤工作,勉強答應讓年輕助手包柏早點下班,但堅持第二天提早上班補回來。邀他共享耶誕晚餐的外甥、募款的慈善人員都被他趕走,在團聚的日子,他獨自回到幾年前過世的合夥人馬里的家休息。 

沒想到,馬里的鬼魂探望他。馬里纏著一條由帳簿、房地契、鑰匙與錢箱錢袋組成的沉重鎖鍊,解釋自己在世時對人毫無關愛,如今在無止盡的悔恨中披枷行走、不得休息。 

他警告史顧己,不學著改變,情況會比他更慘。馬里臨走時交待史顧己,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聽從今晚來訪他家的三位聖誕幽靈所提出的忠言,並且懂得人生的意義。 

史顧己在「過去的耶誕幽靈」帶領下回到過去,看見孩童時的自己,其他學生都跟家人回家過節,只有他孤單坐在寄宿學校教室。姊姊曾溫暖給他親情,卻早早過世。接著史顧己回到年輕時當倉房實習生的日子,員工與老闆夫婦歡慶耶誕夜,唱跳笑鬧,當時史顧己多開心啊! 

接著場景轉到史顧己的壯年期,他貪求財富,坐在桌前不停工作,導致女友失望離開,後來女友另尋伴侶成家,和樂融融。對比史顧己在耶誕夜獨自點著蠟燭坐在辦公室賺錢,他覺得孤單、後悔、痛苦。 

接著「現在的聖誕幽靈」帶史顧己去到助手包柏的家,讓他看見包柏為了養5個孩子而拚命工作,但即使窮,包柏夫婦盡力擺出滿桌菜餚,讓家人安心快樂。史顧己看見包柏最小孩子提姆有殘疾,但包柏無錢治療。史顧己也去外甥弗瑞德的家,發現所有親戚都認為他是討厭的守財奴,只有弗瑞德把他視為值得珍惜的家人。 

最後登場的是「未來的聖誕幽靈」。史顧己看見自己未來在某個聖誕節當天離世。他的葬禮沒什麼人出席,沒有人同情他,曾服務他的女傭、洗衣工人和殯儀館,都趁機偷走家具衣物販售,他的墓碑無人管理,雜草叢生。相對的,包柏的提姆過世了,一家人悲慟不已。 

幽靈引導史顧己理解和看見自己重視的東西。過去的幽靈問他,倉房老闆算什麼呢?他只不過花幾個小錢,值得你感激嗎?史顧己激動回:「話不是這麼説。老闆很容易就能左右下屬的情緒……關鍵在於他的態度及話語,那影響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他帶給我們的快樂,價值抵得過一座金礦…… 

說這話時,史顧己停頓下來,瞬間回到年輕時的自己,想起什麼才是他重視的,也突然意識到自己想對助手包柏更好一點。能與自己連結,就能與他人連結。史顧己悔悟,哀求幽靈給他改變的機會。話未說完,天亮了,幽靈也消失了。 

經過這場時間旅行,史顧己醒悟。他找回募款人,承諾捐款救濟貧窮;答應外甥的耶誕晚餐;匿名送給包柏家大火雞,給包柏加薪,讓他有錢替提姆治病。史顧己重新拾起與人的情感連結,深刻體會到助人的快樂和耶誕節的意義。 

這個故事給你甚麼啟發呢

2024年11月11日 星期一

《照顧你的心》書摘(3) 上帝同在

同在是一個強有力的名詞,因為它立刻能夠趕走憂慮籠罩我們時的孤獨感。這種有人同在的人生,就是希伯來書135-6節裡主所應許的核心: 

你們存心不可貪愛錢財,要以自己所有的為足;因為主曾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丢棄你。」所以我們可以放膽說:「主是幫助我的,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 

聖經要提醒我們的是,不論有多少害怕和憂慮的理由,我們都不需要畏懼,因為耶和華我們的牧者與我們同在。「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丢棄你。」這是上帝的應許,在人生的各種狀況及環境,我們行走絕不孤單。 

第一個故事:約瑟 

約瑟的關鍵時刻發生在創世記39章,約瑟被自己的哥哥們賣為奴隸(37)之后,法老王的大臣波提乏將他買下來。經過一些聖經學查,認為波提乏的職責可能是皇家劊子手。約瑟開始他的奴隸生涯。但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約瑟竟然受重用,升到了高位,波提乏將自己一切的事務都交給他處理。 

到這階段,約瑟在埃及大約已有十年,而就是在這個時間點,波提乏的妻子出現在故事裡。她誘惑約瑟,約瑟拒絕之後,她說謊陷害他,使得這位年輕希伯來奴隷被關進監牢。 

創世記39章的結尾是約瑟被囚,但依然持守正道。然而,故事的重點並不在於約瑟的持守正道。不論約瑟受重用升到高位。還是被陷害落入牢籠,約瑟在埃及時期的經驗,有個一致的主題是:上帝與他同在。 

儘管約瑟忍受這一切,他從來不是孤單的。創世記39章裡四度強調:耶和華一直與他同在(2節、3節、21節、23)。不論約瑟身為奴隸或身入囹圄,上帝的同在從來沒有斷絕。 

儘管約瑟的遭遇讓他容易深陷焦慮之中,他卻在所有景況中看到上帝的信實與同在,這幫助他度過每一個情境。而我們在哥林多前書1013節所看到的出路,上帝也幫約瑟準備了。因為他在牢中遇見了法老王的其他官官員,他們最后成為上帝還約瑟公道,並得以被釋放的器皿。 

第二個故事:大衛 

大衛面對他「死蔭的幽谷」,是什麼幫助他度過?跟約瑟一樣,是上帝的同在: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詩篇234) 

第三個故事:帕福德 

遭逢巨變時,最深刻展現信靠上帝能力的一段文字,是芝加哥商人斯帕福德(H.G.Spafford)的詩歌作品。在著名的芝加哥大火之後,由於整座城市要進行重建,斯帕福德將他的妻子及四個女兒送回英國。 

但她們所搭乘的船隻在大西洋遭逢船難,斯帕福德四個女兒全部罹難。他的妻子獲救被送到英國,她在那裡發了一封簡短的電報給先生,上面寫著:「只有我獲救」。 

斯帕福德得知這個悲劇之後,立刻搭船去英國陪伴妻子。這段充滿極度悲傷的時日,斯帕福德眞真實實地經歷了「死蔭的幽谷」,他所面臨的絕對比我和妻子瑪琳在兒子被派駐阿富汗時更加艱難。 

但在旅程中,他仍相信在這樣巨大失親的痛楚中,上帝依然信實同在。斯帕福德寫下這首聖詩的歌詞,迄今仍是教會界最喜愛的聖詩: 

有時享平安,如江河平又穩,有時憂傷來似浪滾,不論何環境,我已蒙主引領,我心靈得安寧,得安寧。我心靈,得安寧,我心靈得安寧,得安寧。 

只有經歷上帝同在的人生,才能夠體會這樣的安寧平靜。當我們禱告,將自己的憂慮煩惱向上帝訴說時,上帝給我們答覆的平安,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不論何環境,上帝都與我們同在。我們不需要憂慮,因為我們可以倚靠祂。

丹尼爾·海德:唯獨信心(摘要)

1571年,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英格蘭改革宗教會通過《三十九條信綱》(Thirty-Nine Articles of Religion)。第11條清楚表明「稱義」的新教立場: 

「我們在神面前得稱為義,只因信靠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功勞,而非因我們自己行善或功勞。因此唯獨因信稱義才是最完備、最安慰人心的教義。」 

「唯獨信心」(sola fide)是什麼意思?接受神宣告我們為義,完全是基於基督的義,我們是「唯獨藉著信心」來接受這個宣告。憑信心接受基督是我們稱義的途徑;信心不是我們稱義的原因,耶穌才是。 

因此,真正使人稱義的信心不僅相信《聖經》和符合《聖經》的教義,更重要的是,「還包括確信神充滿憐憫的各樣應許(必然實現)」。換句話說,信心不僅是知識,也不僅是對知識的認同,這樣的「信心」魔鬼也有(各二19),這樣的「信心」依舊會讓你在罪中沉淪: 

一個人有真信心,對神有確實的信心,相信由於基督的功勞,自己罪得赦免並且與神和好,又藉著基督與天國有份,這樣的人怎可能繼續過著不敬虔的生活,在行為上否認基督呢? 

靠信心稱義,並不意味著使人稱義的信心不需要真正的悔改、盼望、愛和對神的敬畏。然而,由於我們在神面前被算為義人是神的作為,稱義唯靠信心就意味著神的恩典在我們的行為之外稱我們為義。 

這教義的益處是「擊敗人虛浮的榮耀,彰顯並強調基督真正的榮耀。」只要想到神賜予我們無限的恩賜,儘管不配,我們仍可以謙卑地屈膝敬拜! 

唯靠信心稱義並不會使真信徒在屬靈上懶惰,反而會讓我們:「盡心、盡力、全心全意地臣服於神,以各樣的好行為來服事神,一生謹守祂的誡命,讓我們凡事不為尋求世俗的享樂和虛浮的榮耀,而是凡事尋求祂的光榮和榮耀;我們會極其害怕在言語、思想或行為方面得罪如此充滿憐憫的神和充滿愛的救贖主……使我們因祂的緣故預備捨己為鄰舍付出,心裡渴慕學習對眾人行善。」 

這些都是真信心的果子:盡我們所能向每個人行善,在一切事上彰顯神的榮耀,因為唯有祂是使我們成聖、稱義、賜我們救贖和恩典。願榮耀、頌讚和尊榮永遠歸於祂,阿們。本文選自《什麼是五個唯獨?》系列合集。

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

《照顧你的心》書摘(2) 禱告交託的三個要件

當我們面對恐懼威脅,或者是未知的事物,將一切在禱告中交託給上帝是最正面的行動。這是為重要的,因為停止憂慮不是要我們對所面臨的事物冷漠無視,或者默然不關心,而是更提高標準,挑戰我們不只要關心,還要將這些重擔交託給創造宇宙的造物主。 

正如彼得回應今生的憂慮是藉著信靠上帝,保羅實現這種信靠的方法則是禱告。吉爾(J.A.Bengel):「焦慮與禱告之間,比起水火之間的不容,還要更加敵對。」賈蘭德(D.E.Garland)在《種籽聖經註釋》中寫道:「將需求擺在上帝面前,並不是因為上帝不知道這些需求,更為上帝需要被告知這些事,而是因為這讓人們承認自己要全然倚靠上帝。」 

這對我們是一個重要的提醒。是的,上帝完全清楚我們所需的和我們在意的。但我們是否都全然了解自己有多麼需要他?很多時候,只有在遭遇最深刻的困難時,我們才會再次擁抱對上帝的深深信靠,並且藉由禱告來擁抱這份信靠。 

有一位學者曾經這麼說:「凡事都不憂慮的唯一途徑,就是爲凡事禱告!」而這種禱告的特色是什麼?保羅教導我們在面對憂慮掙扎時禱告的三個要件。 

1.敬拜。在希臘文這個字意味著為生命中的日常事物所進行的日常折求。華倫·魏斯比在《要喜樂》(BeJoym)這本書中,簡短註解腓立比書,他說:「禱告這個字指的是對上帝祈求神已經知道的事情。禱告包含了崇拜、敬虔以及敬拜等概念。」這樣的禱告包含對上帝的認識,清楚為什麼祂配得我們的愛與敬拜。

 

2.祈求。這個層面的禱告是針對特定的需要,尋求特定的回應,例如:因爲某些原因造成你心情不寧,甚至無法入睡。這我很清楚。我們家大兒子在911恐怖攻撃沒多久後入伍服役,完成基礎訓練後被派駐到阿富汗。對瑪琳跟我來說,這段派駐期間非常漫長。我們夫妻在那段期間總是非常明確地為他禱告,感謝主,每次他都能夠平安返家,真的很感感恩。 

3.感恩。考量到憂慮會影響我們思維的本質,感恩被列在禱告的第三個要件可能讓人有點意外。如果認真地思考五秒鐘,記得要表達感謝這件事,並不會令人感到驚訝。在感恩時不僅是讚美上帝爲我們所做的,也是在提醒自己,他竟然是為了我們做這一切! 

操練感恩的禱告最能夠增添我們的信心。歐特曼(Johnson Oatman)的經典聖詩《數主恩典》裡這麼寫著: 

當你遇見苦難如波浪沖撞,當你憂愁喪膽似乎要絕望,若把主的恩典從頭數一數,必能叫你希奇感謝而歡呼。主的恩典樣樣都要數;主的恩典都要記清楚;主的恩典樣樣都要數,必能叫你希奇感謝而歡呼。 

曾經憂慮之處,而今是上帝信實看顧的提醒。而這份信實,就是下次我們能倚靠的那面牆的一塊主磚。當我們以祈求和感恩來禱告,上帝對我們的關愛會如何展現呢?使徒保羅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裡,告訴我們一個應許: 

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上帝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哥林多前書1013) 

這裡的第一個重點是,試探這個字並不代表讓人犯罪的試探,而比較像是一種正在面臨的考驗,這正是讓我們很容易憂慮的試探。當我們面對生命中常見的試煉,上帝會為祂的子民提供一個逃生出路。傑米森、佛賽和布朗(Jamieson,Fausset,Brown)在他們的註釋書裡這樣描述: 

希臘文的「出路」,指的是在面對每一種特定試探時都有特定適合的逃生出口,但並不是一開始就可以逃脫,是要到適當的時間,經歷耐心等候之後(雅各書12412)。上帝在試煉發生的同時,就已經「準備好」出路,這是上帝為祂的子民刻意寬容的安排。 

所以當我們快被焦慮壓垮之際,第一個本能反應可能就是想要找一條出路。保羅說,其實很簡單,上帝早就准備好了。要相信上帝是信實的。

2024年11月9日 星期六

《照顧你的心》書摘(1) 上帝與祂的主權

照顧你的心,以聖經的智慧面對憂慮,在困境中尋找喜樂與平安。-----作者柯貝爾,詹啟聖 譯

 

總是憂慮你不知道或不能掌控的事情,會令你身心疲憊透支。身為基督徒,你曉得不該憂慮,但似乎不能停止。承認吧,你現在就對你會憂慮的事感到憂心。這真是個惡性循環。

 

哪裡有解決憂慮的聰明處方?本書指引你走進新的方向――上帝與祂的主權。內容裡探討各種恐懼形成的因素,並提供摩西、亞伯拉罕、大衛等聖經人物的現實生活案例。他們都在可怕和動盪的環境中,學會倚靠上帝。

 

請從這些故事中吸收深刻的聖經真理,並默想指引你個人反思或小組討論的問題,它們會幫助你扎根於上帝過去的信實,使你充滿喜樂和平安,有自信地面對未來的焦慮。

 

讚美讓我們更靠近上帝,在此過程中,自然會更加明白祂對我們的帶領。當我們每說一次「感謝耶穌」,祂的美好旨意就更多向我們顯明!

2024年11月8日 星期五

感恩(4)將回憶轉化為動力

回憶是情感的負擔或激勵,可提醒我們感恩,而通過接受、重新定義並將它們轉化為行動,可以將過去的經驗變成前進的動力。當我們學會從回憶提取能量,並應用於生活,便能以更強大的意志和目標感面對挑戰。 

首先,要從過去的經驗尋找積極的意義和力量,無論是美好還是困難的經歷,都能成為前進的源泉。以下步驟,幫助你將回憶轉化為積極的動力: 

1.接受回憶,找到其中價值:反思過去,接受那些回憶,而不是逃避或忽視。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可以從中學到東西。每段回憶中,都包含學習的機會。從錯誤中學到教訓;從成就中找到自信。將焦點放在能幫助成長的部分,而不是沉迷消極的情緒。 

2.重新定義回憶,賦予新的意義:如果某些回憶讓你感到失望或挫敗,嘗試重新定義為成長的機會。問問自己:「這段經歷教會我什麼?」然後將經驗用來激勵自己做得更好。回憶過去的成功,並將它們視為未來能再創佳績的證據。成功的回憶能提醒自己的能力,激勵在未來面對挑戰時保持信心。 

3.將情感化為行動:問問自己,回憶中的哪些事激發你的熱情?你過去的哪段經歷讓你最有成就感?找出讓你感到有意義的瞬間,並將轉化為現在和未來的目標。強烈的情感,無論是對過去的懷念還是對某些經歷的渴望,都可以成為行動的驅動力。利用這些情感推動採取具體行動,比如學習新技能、改善生活習慣、追求更高的目標。 

4.設定小目標,逐步行動:當你從回憶中找到想要實現的目標,將它們分解為具體的、可實現的小目標。逐步實現這些目標會讓你感到進展,並讓你持續保持動力。每當你完成小目標,記錄下來並慶祝小成就。看到自己不斷前進,這種成就感讓你更加積極。 

5.將回憶融入價值觀和信仰:把你的回憶與你的人生價值觀對齊,讓它們成為你追求目標的基礎。這樣會更清楚知道前進的方向,並更有動力去實現與你內心價值一致的事。如果你有信仰,將你的回憶帶到禱告,尋求從神來的力量與智慧。讓信仰成為指引。

反省(7)堅守真理與拒絕謊言:民主存亡的關鍵抉擇

知道自己的主張錯,仍頑固堅持己見,無視於真理真相,甚至攻擊說真話者,必定是自欺欺人的說謊者,這種人是獨裁暴政的肇生者與擁戴者。 

缺乏分辨能力,僅關注自我感覺,無視真理,難稱人格獨立;惡意拒絕真理更踐踏良善,無法建構民主體制。獨裁者痛恨真相,透過謊言宣傳、封鎖資訊與暴力壓制來鞏固統治。 

獨裁者存於專制國家,民主體制也是如此。他們的權力受不愛真理不求真相的奴才擁戴。若沒有人捍衛真相,國家將淪為被謊言操控的獨裁體制。 

不少台灣人持天真想法,把談判當成最終方案,沒放棄幻想。溝通的前提是誠意,沒有誠意,何來真和平?軟實力如何對惡人以德服人?烏克蘭開打就是證明,這三位的意思大致如此: 

李怡:台灣最需要關懷的應該是台灣的命運,就像美國的開國元勳湯姆斯•傑佛遜講的『對自由要保持永恆的警覺』。因為香港的自由,頃刻之間就沒有了,所以台灣不能夠說,我們可以安枕無憂。

 

Timothy Snyder:分辨事實與謊言的能力是個體獨立與社會運作的基礎。一旦放棄追求真理,便淪為暴政的附庸。(美國史學家Timothy Snyder,《暴政》,臺北市:聯經,劉維人譯,2019,頁109119)。

 

黃之瀚:我在南韓和以色列待過很長時間,人們有可能某天醒來,突然得面對生活和國家生死存亡之戰,而且民眾從小就被灌輸這樣的觀念,以及必須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如果必須有維持台海和平的永續性安排,台灣必須更普遍有居安思危的意識。(黃之瀚獲川普新任命為副國家安全顧問,廣東移民之子、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妻子為台裔二代)

李怡台灣最需要關懷的應該是台灣的命運,就像美國的開國元勳湯姆斯·傑佛遜講的『對自由要保持永恆的警覺』。因為香港的自由,頃刻之間就沒有了,所以台灣不能夠說,我們可以安枕無憂。 

Timothy Snyder分辨事實與謊言的能力是個體獨立與社會運作的基礎。一旦放棄追求真理,便淪為暴政的附庸。(美國史學家Timothy Snyder,《暴政》,臺北市:聯經,劉維人譯,2019,頁109119)。 

黃之瀚:在南韓和以色列待過很長時間,人們有可能某天醒來,突然得面對生活和國家生死存亡之戰,而且民眾從小就被灌輸這樣的觀念,以及必須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如果必須有維持台海和平的永續性安排,台灣必須更普遍有居安思危的意識。(黃之瀚獲川普新任命為副國家安全顧問,廣東移民之子、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妻子為台裔二代)

2024年11月7日 星期四

反省(6)追求短線利益

最近看到一段話大致是:回顧過去幾十年,台灣屢創奇蹟:晶圓代工、台股突破2萬點、研發潛艦、棒球冠軍。即便不被看好,一步步完成不可能的任務。這提醒台灣人,要有信心迎向世界,如果沒人扯後腿,未來會更順利(指藍白擋潛艦預算)。 

德國梅克爾最近出回憶錄,看來是反省的材料,只是反省要有用,要宏觀坦誠說出真相,不然不是天真,就是反省的遮羞布。問題是,少數人獲利,更多人承擔後果。

……

(摘自印和闐) 在德國執政16年的梅大媽出回憶錄,為執政期間的種種決定辯護。她的執政可用四句話概括:能源靠俄國,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勞工靠土國(土耳其)。她就是搞死德國的買辦。 

她的回憶錄講,普丁大帝知道她怕狗,俄德峰會就放狗在旁邊跑,但為了德國利益,還是跟俄羅斯簽了天然氣合約,把德國的能源安全拋諸腦後。 

在政治分岐沒解決的情況下,國家安全放給美國,儘管2018 G7峰會被川普駡沒有承擔保衛自己的責任,依然故我,卸任後世人發現,兩次在歐洲發動大戰的德軍,10台坦克能動的不到一台。 

梅大媽在任期間,連續四年成為全球第一順差國,對中國出口是關鍵,看似風光,但是出口多是製造機械等資本財,中國轉變成低價取代德國製造的生產設備。此後,中國還需要德國貨嗎? 

德系汽車廠在2024第三季業績崩潰。Volkswagen淨利暴跌64%Audi暴跌91%BMW暴跌84%Benz暴跌54%。這都是德國最頂尖企業,全部深陷泥沼,梅大媽不知道:戒急用忍很重要! 

為應付勞動力短缺,梅克爾的辦法簡單粗暴,大量接收土耳其與穆斯林移民,忽略社會適應過程,30年前幾乎聽不到的強暴案件現在到處出現。德國治安全面惡化。 

德國能怎麼辦?全面檢討種種買空賣空的政策是必經過程,否則走不出投機不成的困境。回想台灣,幸好2014有太陽花,阻止全面向中國傾斜,也幸好有半導體義勇軍,阻止紫光收購。 

差別在哪裡?人民的反省能力!德國人直到今天,好像還不知道梅克爾的禍害。以這角度看,臺灣人可以小小驕傲一下;而德國長期失落,將難以避免。

2024年11月6日 星期三

諾貝爾生醫獎得主:別輕易放棄夢想

1. Gary Ruvkun 是今年得主,他說:「在我 21 - 24 歲那段期間,所有關心我的未來的人,都對我失望透頂。我住在小貨車裡,在美國西北部種樹。直到某日,我閒來無事,讀了一整天《科學美國人》,覺得有趣極了,讓我萌生讀研究所的想法,然後我進了哈佛大學。」受到教授啟發,對重組 DNArecombinant DNA)感興趣。 

2.去年得主 Drew Weissman 得獎和運動與武術有關。他五歲時被診斷出一型糖尿病,後來又被發現是過動兒。他整天在家跑來跑去,有用不完的精力。過動兒難以集中注意力,很難從事科學工作。後來是他利用運動和武術,讓自己靜下心來,控制自己的思想與行為,而能夠專心在科學上。 

3.2012 年得主 John Gurdon有次生物學考試在 50 分中只得 2 分,老師評語尖酸刻薄,直明 Gurdon 想成為科學家的想法十分荒謬,最基本的生物學都學不好,別說成為科學家了,對於他本人和教他的老師都純屬浪費時間。

 

2024年11月5日 星期二

Why-Why分析法,打破砂鍋問到底

前言:很多人習慣聽到同溫層的說法,照單全收,一同出氣。其實即便說法對,可能只是一個原因,卻忽略重要的。這是網紅的洗腦招數(通常主要原因至少3)。彭建文介紹台積電的「Why-Why分析法」,避免「5 Why 分析法」的盲點(通常問3次就行)

我們常圍繞一個角度尋找根本原因,結果問題重複出現,永遠解決不了。這時需要結合水平與垂直思考,透過多次提問找到根本原因。

 

先講真實案例:某公司推出新產品,目標年營收 3 億,只達到 1 億。他們運用「5 Why 分析法」,希望釐清原因,這方法不斷追問「為什麼」,通常問到第五次就能發現核心所在。

 

分析路徑這樣:新產品銷售不佳是因為市場疲軟---市場疲軟源於消費者購買力下降---消費者購買意願不高,源於經濟不佳---經濟環境不佳,導致消費者削減開支。

 

整個分析看似合理,但如果只依循單一思維模式,可能會遺漏其他重要的影響因素。例如除了「市場因素」的影響,難道沒有第二個、第三個其他角度的因素導致銷售不佳?

 

我從台積電學到的,也是企業輔導授課時常用工具——Why-Why 分析法,可助你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分析和思考,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對症下藥解決問題。就是從一問一答中,找到可能的根本原因。比如,為什麼你認為新產品銷售不佳是因為市場疲軟,而沒有其他原因呢?

感恩(3)莊堯亭:聖經教導感恩帶來的好處

聖經教導基督徒要懂得感恩。詩篇136:1「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帖撒羅尼迦前書也說到「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 

你是一個常常感恩的人嗎?如果你知道感恩帶來的「大能」,一定會樂意成為一個常常感謝、常常喜樂的人!查菈.多那修分享,從小在教會長大的基督徒,會被教導要感恩,卻不常被提醒「感恩帶來的好處」。

 

路加福音17章中,記載耶穌醫治了十個病人,最後,卻只有一個人回頭感謝耶穌。此時,耶穌說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話──「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在哪裡呢?除了這外族人,再沒有別人回來歸榮耀於神嗎?」(路加福音17:17-18

 

由此可見,上帝非常「在意」我們是否有「感恩的心」,是否能在各樣景況中明白,一切都是神的恩典,要把生命中的榮耀「全部」歸給神。操練感恩,帶來的益處遠超過你所想像!

 

一、讓我們更愛神


帖撒羅尼迦前書5:18「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不論發生何事,都要選擇感謝。這當然是困難的事,但當我們選擇順服神的意思,而非順從肉體軟弱:抱怨環境、不饒恕人,上帝會將我們拉近祂身旁。當眼前一片黑暗,祂的真理將成為我們唯一需要,我們也會因此受安慰。或許,如此即能更加明白約翰一書5:3所述:「我們遵守神的誡命,這就是愛他了,並且他的誡命不是難守的。」

 

二、提升對神的敬拜


詩篇100:4「當稱謝進入他的門,當讚美進入他的院,當感謝他,稱頌他的名!」許多神的僕人的讚美讓人不解──在如此景況中,怎還會有能力感謝?先知以賽亞曾說:「我要照耶和華一切所賜給我們的,提起他的慈愛和美德,並他向以色列家所施的大恩,這恩是照他的憐恤和豐盛的慈愛賜給他們的。」(以賽亞書63:7)大衛在曠野逃跑時,作了這首詩,成為困難中的提醒——不論情況有多糟,永遠可選擇讚美。「我在聖所中曾如此瞻仰你,為要見你的能力和你的榮耀。因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我的嘴唇要頌讚你。」(詩篇63:2-3

 

三、幫助我們管理思想


一個能夠感謝的人,不見得是沒有任何困難,更有可能的是——有能力管理自身思想,在情緒管理上「自律」。我們永遠可以選擇抱怨環境、或悲嘆境遇,但也可以選擇相信上帝的真理,讓盼望、救恩的思想,取代絕望、撒但的謊言。腓立比書4:8提醒:「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

 

四、讚美幫助我們成為謙卑人


這個世界鼓勵我們追求自身成就、以自己利益為優先,此教導讓我們忘記,謙卑是更重要的品格。如何能活出謙卑呢?謙卑從「感恩」而來,當我們會為生活中的小事感恩,也會更加明白,那些讓我們感到美好的事,都是因有許多人幫助我們,才能成就。

 

五、感恩具有「降低焦慮」的神奇力量


當我們忙著面對心中焦慮、各種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選擇讚美,可幫助緩和這狀況。就是選擇相信神的大能、而非人的感覺。聖經告訴我們:「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不要害怕,我必幫助你。」記得,選擇讚美就是選擇上帝的大能,祂的平安必會進到心中幫助你。

 

六、讚美趕跑「忌妒」


當我們過的不好時,難免會對情況較好的人產生「忌妒」。哥林多前書13:4「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當心中充滿上帝的愛,比起看見自己沒有的,我們更能看見上帝所「給」的。

 

七、讚美幫助我們找回方向

讚美讓我們更靠近上帝,在此過程中,自然會更加明白祂對我們的帶領。當我們每說一次「感謝耶穌」,祂的美好旨意就更多向我們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