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

《耶誕頌歌》的人生自問(1)

狄更斯的《耶誕頌歌》又名《小氣財神》,敘述將步入老年的史顧己(Scrooge)是名成功的商人,懂生存之道,卻令人討厭。 

耶誕節前夕,他仍不放鬆辛勤工作,勉強答應讓年輕助手包柏早點下班,但堅持第二天提早上班補回來。邀他共享耶誕晚餐的外甥、募款的慈善人員都被他趕走,在團聚的日子,他獨自回到幾年前過世的合夥人馬里的家休息。 

沒想到,馬里的鬼魂探望他。馬里纏著一條由帳簿、房地契、鑰匙與錢箱錢袋組成的沉重鎖鍊,解釋自己在世時對人毫無關愛,如今在無止盡的悔恨中披枷行走、不得休息。 

他警告史顧己,不學著改變,情況會比他更慘。馬里臨走時交待史顧己,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聽從今晚來訪他家的三位聖誕幽靈所提出的忠言,並且懂得人生的意義。 

史顧己在「過去的耶誕幽靈」帶領下回到過去,看見孩童時的自己,其他學生都跟家人回家過節,只有他孤單坐在寄宿學校教室。姊姊曾溫暖給他親情,卻早早過世。接著史顧己回到年輕時當倉房實習生的日子,員工與老闆夫婦歡慶耶誕夜,唱跳笑鬧,當時史顧己多開心啊! 

接著場景轉到史顧己的壯年期,他貪求財富,坐在桌前不停工作,導致女友失望離開,後來女友另尋伴侶成家,和樂融融。對比史顧己在耶誕夜獨自點著蠟燭坐在辦公室賺錢,他覺得孤單、後悔、痛苦。 

接著「現在的聖誕幽靈」帶史顧己去到助手包柏的家,讓他看見包柏為了養5個孩子而拚命工作,但即使窮,包柏夫婦盡力擺出滿桌菜餚,讓家人安心快樂。史顧己看見包柏最小孩子提姆有殘疾,但包柏無錢治療。史顧己也去外甥弗瑞德的家,發現所有親戚都認為他是討厭的守財奴,只有弗瑞德把他視為值得珍惜的家人。 

最後登場的是「未來的聖誕幽靈」。史顧己看見自己未來在某個聖誕節當天離世。他的葬禮沒什麼人出席,沒有人同情他,曾服務他的女傭、洗衣工人和殯儀館,都趁機偷走家具衣物販售,他的墓碑無人管理,雜草叢生。相對的,包柏的提姆過世了,一家人悲慟不已。 

幽靈引導史顧己理解和看見自己重視的東西。過去的幽靈問他,倉房老闆算什麼呢?他只不過花幾個小錢,值得你感激嗎?史顧己激動回:「話不是這麼説。老闆很容易就能左右下屬的情緒……關鍵在於他的態度及話語,那影響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他帶給我們的快樂,價值抵得過一座金礦…… 

說這話時,史顧己停頓下來,瞬間回到年輕時的自己,想起什麼才是他重視的,也突然意識到自己想對助手包柏更好一點。能與自己連結,就能與他人連結。史顧己悔悟,哀求幽靈給他改變的機會。話未說完,天亮了,幽靈也消失了。 

經過這場時間旅行,史顧己醒悟。他找回募款人,承諾捐款救濟貧窮;答應外甥的耶誕晚餐;匿名送給包柏家大火雞,給包柏加薪,讓他有錢替提姆治病。史顧己重新拾起與人的情感連結,深刻體會到助人的快樂和耶誕節的意義。 

這個故事給你甚麼啟發呢

2024年11月11日 星期一

《照顧你的心》書摘(3) 上帝同在

同在是一個強有力的名詞,因為它立刻能夠趕走憂慮籠罩我們時的孤獨感。這種有人同在的人生,就是希伯來書135-6節裡主所應許的核心: 

你們存心不可貪愛錢財,要以自己所有的為足;因為主曾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丢棄你。」所以我們可以放膽說:「主是幫助我的,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 

聖經要提醒我們的是,不論有多少害怕和憂慮的理由,我們都不需要畏懼,因為耶和華我們的牧者與我們同在。「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丢棄你。」這是上帝的應許,在人生的各種狀況及環境,我們行走絕不孤單。 

第一個故事:約瑟 

約瑟的關鍵時刻發生在創世記39章,約瑟被自己的哥哥們賣為奴隸(37)之后,法老王的大臣波提乏將他買下來。經過一些聖經學查,認為波提乏的職責可能是皇家劊子手。約瑟開始他的奴隸生涯。但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約瑟竟然受重用,升到了高位,波提乏將自己一切的事務都交給他處理。 

到這階段,約瑟在埃及大約已有十年,而就是在這個時間點,波提乏的妻子出現在故事裡。她誘惑約瑟,約瑟拒絕之後,她說謊陷害他,使得這位年輕希伯來奴隷被關進監牢。 

創世記39章的結尾是約瑟被囚,但依然持守正道。然而,故事的重點並不在於約瑟的持守正道。不論約瑟受重用升到高位。還是被陷害落入牢籠,約瑟在埃及時期的經驗,有個一致的主題是:上帝與他同在。 

儘管約瑟忍受這一切,他從來不是孤單的。創世記39章裡四度強調:耶和華一直與他同在(2節、3節、21節、23)。不論約瑟身為奴隸或身入囹圄,上帝的同在從來沒有斷絕。 

儘管約瑟的遭遇讓他容易深陷焦慮之中,他卻在所有景況中看到上帝的信實與同在,這幫助他度過每一個情境。而我們在哥林多前書1013節所看到的出路,上帝也幫約瑟準備了。因為他在牢中遇見了法老王的其他官官員,他們最后成為上帝還約瑟公道,並得以被釋放的器皿。 

第二個故事:大衛 

大衛面對他「死蔭的幽谷」,是什麼幫助他度過?跟約瑟一樣,是上帝的同在: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詩篇234) 

第三個故事:帕福德 

遭逢巨變時,最深刻展現信靠上帝能力的一段文字,是芝加哥商人斯帕福德(H.G.Spafford)的詩歌作品。在著名的芝加哥大火之後,由於整座城市要進行重建,斯帕福德將他的妻子及四個女兒送回英國。 

但她們所搭乘的船隻在大西洋遭逢船難,斯帕福德四個女兒全部罹難。他的妻子獲救被送到英國,她在那裡發了一封簡短的電報給先生,上面寫著:「只有我獲救」。 

斯帕福德得知這個悲劇之後,立刻搭船去英國陪伴妻子。這段充滿極度悲傷的時日,斯帕福德眞真實實地經歷了「死蔭的幽谷」,他所面臨的絕對比我和妻子瑪琳在兒子被派駐阿富汗時更加艱難。 

但在旅程中,他仍相信在這樣巨大失親的痛楚中,上帝依然信實同在。斯帕福德寫下這首聖詩的歌詞,迄今仍是教會界最喜愛的聖詩: 

有時享平安,如江河平又穩,有時憂傷來似浪滾,不論何環境,我已蒙主引領,我心靈得安寧,得安寧。我心靈,得安寧,我心靈得安寧,得安寧。 

只有經歷上帝同在的人生,才能夠體會這樣的安寧平靜。當我們禱告,將自己的憂慮煩惱向上帝訴說時,上帝給我們答覆的平安,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不論何環境,上帝都與我們同在。我們不需要憂慮,因為我們可以倚靠祂。

丹尼爾·海德:唯獨信心(摘要)

1571年,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英格蘭改革宗教會通過《三十九條信綱》(Thirty-Nine Articles of Religion)。第11條清楚表明「稱義」的新教立場: 

「我們在神面前得稱為義,只因信靠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功勞,而非因我們自己行善或功勞。因此唯獨因信稱義才是最完備、最安慰人心的教義。」 

「唯獨信心」(sola fide)是什麼意思?接受神宣告我們為義,完全是基於基督的義,我們是「唯獨藉著信心」來接受這個宣告。憑信心接受基督是我們稱義的途徑;信心不是我們稱義的原因,耶穌才是。 

因此,真正使人稱義的信心不僅相信《聖經》和符合《聖經》的教義,更重要的是,「還包括確信神充滿憐憫的各樣應許(必然實現)」。換句話說,信心不僅是知識,也不僅是對知識的認同,這樣的「信心」魔鬼也有(各二19),這樣的「信心」依舊會讓你在罪中沉淪: 

一個人有真信心,對神有確實的信心,相信由於基督的功勞,自己罪得赦免並且與神和好,又藉著基督與天國有份,這樣的人怎可能繼續過著不敬虔的生活,在行為上否認基督呢? 

靠信心稱義,並不意味著使人稱義的信心不需要真正的悔改、盼望、愛和對神的敬畏。然而,由於我們在神面前被算為義人是神的作為,稱義唯靠信心就意味著神的恩典在我們的行為之外稱我們為義。 

這教義的益處是「擊敗人虛浮的榮耀,彰顯並強調基督真正的榮耀。」只要想到神賜予我們無限的恩賜,儘管不配,我們仍可以謙卑地屈膝敬拜! 

唯靠信心稱義並不會使真信徒在屬靈上懶惰,反而會讓我們:「盡心、盡力、全心全意地臣服於神,以各樣的好行為來服事神,一生謹守祂的誡命,讓我們凡事不為尋求世俗的享樂和虛浮的榮耀,而是凡事尋求祂的光榮和榮耀;我們會極其害怕在言語、思想或行為方面得罪如此充滿憐憫的神和充滿愛的救贖主……使我們因祂的緣故預備捨己為鄰舍付出,心裡渴慕學習對眾人行善。」 

這些都是真信心的果子:盡我們所能向每個人行善,在一切事上彰顯神的榮耀,因為唯有祂是使我們成聖、稱義、賜我們救贖和恩典。願榮耀、頌讚和尊榮永遠歸於祂,阿們。本文選自《什麼是五個唯獨?》系列合集。

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

《照顧你的心》書摘(2) 禱告交託的三個要件

當我們面對恐懼威脅,或者是未知的事物,將一切在禱告中交託給上帝是最正面的行動。這是為重要的,因為停止憂慮不是要我們對所面臨的事物冷漠無視,或者默然不關心,而是更提高標準,挑戰我們不只要關心,還要將這些重擔交託給創造宇宙的造物主。 

正如彼得回應今生的憂慮是藉著信靠上帝,保羅實現這種信靠的方法則是禱告。吉爾(J.A.Bengel):「焦慮與禱告之間,比起水火之間的不容,還要更加敵對。」賈蘭德(D.E.Garland)在《種籽聖經註釋》中寫道:「將需求擺在上帝面前,並不是因為上帝不知道這些需求,更為上帝需要被告知這些事,而是因為這讓人們承認自己要全然倚靠上帝。」 

這對我們是一個重要的提醒。是的,上帝完全清楚我們所需的和我們在意的。但我們是否都全然了解自己有多麼需要他?很多時候,只有在遭遇最深刻的困難時,我們才會再次擁抱對上帝的深深信靠,並且藉由禱告來擁抱這份信靠。 

有一位學者曾經這麼說:「凡事都不憂慮的唯一途徑,就是爲凡事禱告!」而這種禱告的特色是什麼?保羅教導我們在面對憂慮掙扎時禱告的三個要件。 

1.敬拜。在希臘文這個字意味著為生命中的日常事物所進行的日常折求。華倫·魏斯比在《要喜樂》(BeJoym)這本書中,簡短註解腓立比書,他說:「禱告這個字指的是對上帝祈求神已經知道的事情。禱告包含了崇拜、敬虔以及敬拜等概念。」這樣的禱告包含對上帝的認識,清楚為什麼祂配得我們的愛與敬拜。

 

2.祈求。這個層面的禱告是針對特定的需要,尋求特定的回應,例如:因爲某些原因造成你心情不寧,甚至無法入睡。這我很清楚。我們家大兒子在911恐怖攻撃沒多久後入伍服役,完成基礎訓練後被派駐到阿富汗。對瑪琳跟我來說,這段派駐期間非常漫長。我們夫妻在那段期間總是非常明確地為他禱告,感謝主,每次他都能夠平安返家,真的很感感恩。 

3.感恩。考量到憂慮會影響我們思維的本質,感恩被列在禱告的第三個要件可能讓人有點意外。如果認真地思考五秒鐘,記得要表達感謝這件事,並不會令人感到驚訝。在感恩時不僅是讚美上帝爲我們所做的,也是在提醒自己,他竟然是為了我們做這一切! 

操練感恩的禱告最能夠增添我們的信心。歐特曼(Johnson Oatman)的經典聖詩《數主恩典》裡這麼寫著: 

當你遇見苦難如波浪沖撞,當你憂愁喪膽似乎要絕望,若把主的恩典從頭數一數,必能叫你希奇感謝而歡呼。主的恩典樣樣都要數;主的恩典都要記清楚;主的恩典樣樣都要數,必能叫你希奇感謝而歡呼。 

曾經憂慮之處,而今是上帝信實看顧的提醒。而這份信實,就是下次我們能倚靠的那面牆的一塊主磚。當我們以祈求和感恩來禱告,上帝對我們的關愛會如何展現呢?使徒保羅在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裡,告訴我們一個應許: 

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上帝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哥林多前書1013) 

這裡的第一個重點是,試探這個字並不代表讓人犯罪的試探,而比較像是一種正在面臨的考驗,這正是讓我們很容易憂慮的試探。當我們面對生命中常見的試煉,上帝會為祂的子民提供一個逃生出路。傑米森、佛賽和布朗(Jamieson,Fausset,Brown)在他們的註釋書裡這樣描述: 

希臘文的「出路」,指的是在面對每一種特定試探時都有特定適合的逃生出口,但並不是一開始就可以逃脫,是要到適當的時間,經歷耐心等候之後(雅各書12412)。上帝在試煉發生的同時,就已經「準備好」出路,這是上帝為祂的子民刻意寬容的安排。 

所以當我們快被焦慮壓垮之際,第一個本能反應可能就是想要找一條出路。保羅說,其實很簡單,上帝早就准備好了。要相信上帝是信實的。

2024年11月9日 星期六

《照顧你的心》書摘(1) 上帝與祂的主權

照顧你的心,以聖經的智慧面對憂慮,在困境中尋找喜樂與平安。-----作者柯貝爾,詹啟聖 譯

 

總是憂慮你不知道或不能掌控的事情,會令你身心疲憊透支。身為基督徒,你曉得不該憂慮,但似乎不能停止。承認吧,你現在就對你會憂慮的事感到憂心。這真是個惡性循環。

 

哪裡有解決憂慮的聰明處方?本書指引你走進新的方向――上帝與祂的主權。內容裡探討各種恐懼形成的因素,並提供摩西、亞伯拉罕、大衛等聖經人物的現實生活案例。他們都在可怕和動盪的環境中,學會倚靠上帝。

 

請從這些故事中吸收深刻的聖經真理,並默想指引你個人反思或小組討論的問題,它們會幫助你扎根於上帝過去的信實,使你充滿喜樂和平安,有自信地面對未來的焦慮。

 

讚美讓我們更靠近上帝,在此過程中,自然會更加明白祂對我們的帶領。當我們每說一次「感謝耶穌」,祂的美好旨意就更多向我們顯明!

2024年11月8日 星期五

感恩(4)將回憶轉化為動力

回憶是情感的負擔或激勵,可提醒我們感恩,而通過接受、重新定義並將它們轉化為行動,可以將過去的經驗變成前進的動力。當我們學會從回憶提取能量,並應用於生活,便能以更強大的意志和目標感面對挑戰。 

首先,要從過去的經驗尋找積極的意義和力量,無論是美好還是困難的經歷,都能成為前進的源泉。以下步驟,幫助你將回憶轉化為積極的動力: 

1.接受回憶,找到其中價值:反思過去,接受那些回憶,而不是逃避或忽視。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可以從中學到東西。每段回憶中,都包含學習的機會。從錯誤中學到教訓;從成就中找到自信。將焦點放在能幫助成長的部分,而不是沉迷消極的情緒。 

2.重新定義回憶,賦予新的意義:如果某些回憶讓你感到失望或挫敗,嘗試重新定義為成長的機會。問問自己:「這段經歷教會我什麼?」然後將經驗用來激勵自己做得更好。回憶過去的成功,並將它們視為未來能再創佳績的證據。成功的回憶能提醒自己的能力,激勵在未來面對挑戰時保持信心。 

3.將情感化為行動:問問自己,回憶中的哪些事激發你的熱情?你過去的哪段經歷讓你最有成就感?找出讓你感到有意義的瞬間,並將轉化為現在和未來的目標。強烈的情感,無論是對過去的懷念還是對某些經歷的渴望,都可以成為行動的驅動力。利用這些情感推動採取具體行動,比如學習新技能、改善生活習慣、追求更高的目標。 

4.設定小目標,逐步行動:當你從回憶中找到想要實現的目標,將它們分解為具體的、可實現的小目標。逐步實現這些目標會讓你感到進展,並讓你持續保持動力。每當你完成小目標,記錄下來並慶祝小成就。看到自己不斷前進,這種成就感讓你更加積極。 

5.將回憶融入價值觀和信仰:把你的回憶與你的人生價值觀對齊,讓它們成為你追求目標的基礎。這樣會更清楚知道前進的方向,並更有動力去實現與你內心價值一致的事。如果你有信仰,將你的回憶帶到禱告,尋求從神來的力量與智慧。讓信仰成為指引。

2024年11月6日 星期三

諾貝爾生醫獎得主:別輕易放棄夢想

1. Gary Ruvkun 是今年得主,他說:「在我 21 - 24 歲那段期間,所有關心我的未來的人,都對我失望透頂。我住在小貨車裡,在美國西北部種樹。直到某日,我閒來無事,讀了一整天《科學美國人》,覺得有趣極了,讓我萌生讀研究所的想法,然後我進了哈佛大學。」受到教授啟發,對重組 DNArecombinant DNA)感興趣。 

2.去年得主 Drew Weissman 得獎和運動與武術有關。他五歲時被診斷出一型糖尿病,後來又被發現是過動兒。他整天在家跑來跑去,有用不完的精力。過動兒難以集中注意力,很難從事科學工作。後來是他利用運動和武術,讓自己靜下心來,控制自己的思想與行為,而能夠專心在科學上。 

3.2012 年得主 John Gurdon有次生物學考試在 50 分中只得 2 分,老師評語尖酸刻薄,直明 Gurdon 想成為科學家的想法十分荒謬,最基本的生物學都學不好,別說成為科學家了,對於他本人和教他的老師都純屬浪費時間。

 

2024年11月5日 星期二

感恩(3)莊堯亭:聖經教導感恩帶來的好處

聖經教導基督徒要懂得感恩。詩篇136:1「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帖撒羅尼迦前書也說到「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 

你是一個常常感恩的人嗎?如果你知道感恩帶來的「大能」,一定會樂意成為一個常常感謝、常常喜樂的人!查菈.多那修分享,從小在教會長大的基督徒,會被教導要感恩,卻不常被提醒「感恩帶來的好處」。

 

路加福音17章中,記載耶穌醫治了十個病人,最後,卻只有一個人回頭感謝耶穌。此時,耶穌說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話──「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在哪裡呢?除了這外族人,再沒有別人回來歸榮耀於神嗎?」(路加福音17:17-18

 

由此可見,上帝非常「在意」我們是否有「感恩的心」,是否能在各樣景況中明白,一切都是神的恩典,要把生命中的榮耀「全部」歸給神。操練感恩,帶來的益處遠超過你所想像!

 

一、讓我們更愛神


帖撒羅尼迦前書5:18「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不論發生何事,都要選擇感謝。這當然是困難的事,但當我們選擇順服神的意思,而非順從肉體軟弱:抱怨環境、不饒恕人,上帝會將我們拉近祂身旁。當眼前一片黑暗,祂的真理將成為我們唯一需要,我們也會因此受安慰。或許,如此即能更加明白約翰一書5:3所述:「我們遵守神的誡命,這就是愛他了,並且他的誡命不是難守的。」

 

二、提升對神的敬拜


詩篇100:4「當稱謝進入他的門,當讚美進入他的院,當感謝他,稱頌他的名!」許多神的僕人的讚美讓人不解──在如此景況中,怎還會有能力感謝?先知以賽亞曾說:「我要照耶和華一切所賜給我們的,提起他的慈愛和美德,並他向以色列家所施的大恩,這恩是照他的憐恤和豐盛的慈愛賜給他們的。」(以賽亞書63:7)大衛在曠野逃跑時,作了這首詩,成為困難中的提醒——不論情況有多糟,永遠可選擇讚美。「我在聖所中曾如此瞻仰你,為要見你的能力和你的榮耀。因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我的嘴唇要頌讚你。」(詩篇63:2-3

 

三、幫助我們管理思想


一個能夠感謝的人,不見得是沒有任何困難,更有可能的是——有能力管理自身思想,在情緒管理上「自律」。我們永遠可以選擇抱怨環境、或悲嘆境遇,但也可以選擇相信上帝的真理,讓盼望、救恩的思想,取代絕望、撒但的謊言。腓立比書4:8提醒:「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

 

四、讚美幫助我們成為謙卑人


這個世界鼓勵我們追求自身成就、以自己利益為優先,此教導讓我們忘記,謙卑是更重要的品格。如何能活出謙卑呢?謙卑從「感恩」而來,當我們會為生活中的小事感恩,也會更加明白,那些讓我們感到美好的事,都是因有許多人幫助我們,才能成就。

 

五、感恩具有「降低焦慮」的神奇力量


當我們忙著面對心中焦慮、各種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選擇讚美,可幫助緩和這狀況。就是選擇相信神的大能、而非人的感覺。聖經告訴我們:「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不要害怕,我必幫助你。」記得,選擇讚美就是選擇上帝的大能,祂的平安必會進到心中幫助你。

 

六、讚美趕跑「忌妒」


當我們過的不好時,難免會對情況較好的人產生「忌妒」。哥林多前書13:4「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當心中充滿上帝的愛,比起看見自己沒有的,我們更能看見上帝所「給」的。

 

七、讚美幫助我們找回方向

讚美讓我們更靠近上帝,在此過程中,自然會更加明白祂對我們的帶領。當我們每說一次「感謝耶穌」,祂的美好旨意就更多向我們顯明!

2024年11月4日 星期一

感恩(1)回想過去

講感恩容易,遇到逆境或亂比較,就很難感恩。感恩的方法很多,可以練習,回想過去是方法之一。

……..

古代窮人常吃麵嗎? 

麵條在古代不是人人吃得起,小麥要耗費人力物力畜力才能製成麵粉;即便做成,普通人家會把麵粉出售,換成便宜的小米和粗糧,才能讓全家撐過一整年。 

以前人避免外食,出門帶自製乾糧,把小米磨碎混上粗糧、有條件的撒些麵粉,炒熟後加水製成餅狀,再蒸熟曬成口糧。農收或過年,才能自製麵條過癮;麵湯水不會放過,撒點鹽和野菜,就是小確幸了。 

在城裡的館子,「麵湯」是好商品,有錢人吃麵,餐館的湯鍋水白濁滾燙、帶些麵粉糊;窮人進店後,拿小錢換碗湯,店家灑點蔥花,算是像樣的湯了。然後識相走到角落蹲著,從包袱拿出乾糧,掰碎丟到麵湯泡軟;帶上老人小孩,有時店家會多送一碗。 

麵湯含有維生素B,也有消化酶,能緩解麵食脹氣。碰上店家下餃子,總有幾個煮破的,難得油水還帶肉香味,用餃子湯泡乾糧,算是大餐了,吃飽就有力氣,才能懷抱希望,面對接下來的苦日子。 

「原湯化原食」是說給有錢人聽的,多數人只有吃飽這件事。現代人享受科技帶來的豐盛,可說是人人都吃飽了,卻產生千萬種煩惱。到底進步了?還是退步?(參考 李的歷史故事)

感恩(2) : 感恩生出力量

感恩是一種能量,有五大功效然而,對挫折不幸感恩,何其不易,需要不斷練習。以帖前5:18就說凡事謝恩。當眼前一片黑暗,真理將成為唯一需要,會因此受安慰。 

1. 感恩帶來積極的視角 

選擇感恩,能集中注意力在所擁有的資源和經驗,而不是問題上。這樣的轉換能減少消極情緒,更清楚更冷靜面對挑戰。當意識到已有的支持和祝福,內心會產生盼望和樂觀。 

2. 感恩讓我們找到價值和意義 

感恩幫助人認識到每個經歷都有意義,當我們為教訓感恩,便能看到生命的深層意義,找到生活的價值,讓我們更堅定更能堅持到底。 

3. 感恩增強心理韌性 

感恩增加心理韌性,更能適應挑戰,擁有更強的內在平靜和幸福感,在困難面前不輕易放棄,並且更能耐心面對艱難的過程。 

4. 感恩促進人際連結 

感恩更容易欣賞他人,成為謙卑人,當我們向人表達感激,增強的信任和關係將成為支撐的力量來源,使我們不感到孤立無援,並趕跑忌妒 

5. 感恩激發正向行為 

感恩驅使我們行動回報或改善環境。這樣的正向行為引發善的循環,讓我們感到更有價值感和成就感,也會吸引他人支持,帶來積極影響。

2024年11月2日 星期六

陳晉興:肺癌不只是「吸」出來的!「2類食物」也會誘發

肺癌連續16年蟬連台灣癌症死因之首,取代肝癌成為新國病。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醫師說,肺部沒有痛覺神經,因此肺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等到症狀出現,通常進入末期。去年(2023)台灣每100名肺癌患者,超過50人確診時已第4期。 

過去大多數民眾都認為肺癌是透過「吸進去」導致,如抽菸、空污PM2.5、廚房油煙及揮發物質甲醛等,不過在台大與中研院的陳玉如教授合作後發現,吃東西也要小心,含有防腐劑、食品添加劑的食品,也可能引起肺癌。 

針對肺癌治療,一旦肺癌至第4期,不管是免疫、標靶或化療,基本上都沒有根治的機會,只是暫時控制、延長生命,都不是很好的方法。變成第4期前至少有510年時間可利用低劑量電腦斷層揪出病灶,早期診斷、早期根治。

2024年11月1日 星期五

盼望、忍耐與等待

人類的一切智慧就包含在這四個字:等待和盼望。----大仲馬《基督山恩仇記》 

報載,台鐵便當今年前9月開發30款特色便當,創造3,447萬元營收。但台鐵便當今年前9月賣出693萬個、營業額為59,277萬元。這30款銷售額僅佔5.8%,平均每款佔0.19%。舊款佔94.2%,所以特色便當還沒成功。 

不管要改變甚麼,都需要時間,需要盼望、忍耐與等待。美超微(SMCI)改變也是,當然公司要花時間處理眾多投資人的訴訟。 

話說回來,台鐵人山人海,便當業績好嗎?悟饕便當在2019賣出2600萬個便當,締造20億年營收。台鐵也有中央工廠、物流,但小菜色彩遜,沒有悟饕的綿密門市。悟饕也有弱點,有一次在門市喝到的湯酸掉了,去反映沒得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