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4日 星期二

走出困頓:放下非分之想

1800年美國總統選舉中,阿龍·伯爾和對手湯瑪斯·傑佛遜獲得相同票數,伯爾相信眾議院宣布自己勝選,但最終飲恨,擔任副總統。 

1804年美國總統選舉前夕,漢彌爾頓(Alexander Hamilton1757-1804)反對伯爾參選。伯爾已擁有一定權利,但苦毒啃蝕他的靈魂,對漢密爾頓懷恨在心下了戰書,漢彌爾頓受重傷,次日身亡,因而引發眾怒而遭人厭棄,最後鬱鬱而終。 

漢密爾頓曾擔任陸軍總指揮、美國憲法起草人之一、第一任美國財政部長、海岸警衛隊創始人,力排眾議說服華盛頓建立中央銀行,他是公認的「重量級」美國國父之一,甚至是建國最大貢獻者,雖然他的肖像只印在十元美鈔。 

政權鬥爭往往是悲劇,本質是想得到不屬於自己的慾望和目標。其實不管多麼努力追求權力、聲譽或財富,人性總想得到更多,而這種自私野心,永遠不能滿足內心的渴望。 

思考人生終結,能讓人看清楚現在最重要的是什麼。伯爾若能想像一下,希望自己去世後的訃告怎麼寫才無遺憾是總統位置,還是「打完美好的仗,跑盡當跑的路,守住所信的道」?

放下不屬於自己的慾望和目標的非分之想,承擔起自己的天賦角色,然後將結果交給上天,才是得著平安喜樂的途徑,而活得夠久,就知道平安喜樂,才是人們最真實深切的渴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