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0日 星期二

走出困頓:與情緒共處

最近看時代劇,體會到上一代為了活下來,有三種極端反應:一是事不關己,這點不用說;一是勇於面對;一是刻意降低期待,把人生無常視為正常,以淡化情緒。

勇氣不是說有就有。現代有許多安全機制,生存環境相對穩定,壞處是心理素質變差,一點風吹草動,就受不了。有時不經意的一句話或一個情境,就能讓關係降到冰點,受過傷的人更是如此。 

至於調整期待,上一代生存不易,情有可原,但現代人為應付情緒波動,把它正常化,像是逃避,不是權宜作法。人既已存在,愈逃避,愈容易產生精神疾病。 

過去貼了不少「淡定」文,姑不論效果,我偏愛「信仰及勇氣」。信仰像昨天貼的《凡尼亞舅舅》。勇氣不是血氣之勇,而是謹慎懂得害怕,能站起來侃侃而談,也能坐下來靜靜傾聽。淡然放下、堅定信仰都需勇氣。 

其實情緒起伏正常,不能擔心負面情緒就縮減情緒值,要勇於接受挑戰。有了這認知,就學習與情緒共處。學得不好,崩潰機率高,就是「大驚小怪」。學得好,能即時拉自己一把,就是「處變不驚」「風幡動 心不妄動」,可增加心理韌性,過程中也可找到意義。 

怎樣學得好?首先要辨識情緒而不壓抑,接著接納情緒。情緒本身沒好壞,像溫度計,只有處理情緒的方式才有好壞。再來是閱讀詩歌智慧書與故事,對情商有用,少走冤枉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