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9日 星期四

走出困頓:克服投資心魔

根據頂級經濟期刊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的一篇文章[1],從1870到2015共145年,16個先進國家的房產報酬跟國家股市報酬接近,且波動低很多。(但1980年以後,股票報酬高出房產2.5%,參Table VII )

上開報酬是稅後總報酬,股票含配息,房屋含租金。若沒記錯,最近三十年,台股報酬比房產高出3%多。(上市公司盈餘成長必然高於名目經濟成長)

既然報酬相近,甚至股票報酬較高,為什麼常聽到有人買房致富,卻很少聽到買股致富?直覺猜想,主因是「長期持有」及「投入金額」:

房產流動性不佳,又無法賣出部分房產,交易成本高,只好長期持有,少了頻繁交易,反而獲取高報酬。而且大部分人以房產抵押購屋,具有高槓桿,房貸利率低,報酬進一步提升。

至於股票,其借貸利率高,槓桿風險大,借貸成數不如房產,短期交易容易,長期持有需要克服太多心魔。

台灣少子化趨勢明顯,加上房產開始大量繼承,未來郊區房子可能像日本,價格崩盤。因此,股票(動產)當不動產投資,比房產更具優勢,不會遇到惡房客,不會有海砂屋、輻射屋、漏水屋,還可隨時變現應急。

但長期投資的前提是:以指數ETF為標的,處變不驚,視而不見,不要賣。可惜,雖然短線交易賠錢居多,但股價上下刺激,人性總是賺點小利就開心,所以心魔難以克服。

[1] Òscar Jordà, Katharina Knoll, Dmitry Kuvshinov, Moritz Schularick and Alan M. Taylor, 2019, “The Rate of Return on Everything, 1870–2015,”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34, 1222-1298.
https://academic.oup.com/qje/article/134/3/1225/543553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