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5日 星期一

誠信與嬌生供應決策

誠信與嬌生供應決策 

結論:在我看來,嬌生在疫情下的藥物供應決策,符合美國建國245年來的國家政策結合道德觀現實主義及自由主義的三大原則,擔當起世界警察牧師及村長的角色。 

嬌生是大型製藥公司,一年稅後賺150億美元,最近交易日市值4450億美元,對比台積電賺170億美元,市值5400億美元。大公司不一定誠信,但誠信經營值得學習與讚美。 

新冠疫情爆發初期,有一派觀點認為,某個愛滋病(HIV)藥物能用於新冠肺炎,導致嬌生公司訂單激增,但公司擔心會影響給HIV患者的供藥量。 

面對這個情境,你會怎麼做?趕快找外包產能,趁機大賺一筆?還是提高售價,以價制量,爭取利益最大化?嬌生不這樣想,他們退後一步,以批判性態度思考。 

在面臨壓力時,嬌生認為要以根本價值觀為依據,善用指導原則,來平衡相互競爭的各項優先要務,以及做出以原則為基礎的決策。以下是嬌生的處理程序[1] 

1.      內部專家研究:要達到實驗研究報告所說有效對抗病毒的濃度,不認為是安全方式,而且沒有隨機對照試驗資料,可顯示安全性和有效性。 

2.      不確定可以大規模製造:若同意新訂單,可能會耗盡HIV藥物全球供應量,因為這需要好幾個月才能滿足目前訂單量,而且不確定有足夠原料可大規模製造。 

3.      尋求內外部專家的客觀意見透明化呈現和共享科學資料,建立一套倫理架構,以確保決策過程合乎理性、倫理與公平。公司倫理小組創設恩慈使用諮詢委員會(CompAC),這是由倫理學家、醫生和病人組成的獨立外部機構,提供公司核准前使用的客觀指引。 

4.      公司共識由於缺乏嚴謹的臨床試驗資料,決定不減少HIV藥物供應量,這種藥物經核准且證明能拯救生命。但分配給HIV後剩下的供應量,可供給新冠臨床試驗,若還有剩餘,可分配給醫生,但只限於同意嚴謹收集治療資訊的醫生。 

[1]參考嬌生醫療長Joanne Waldstreicher在哈佛商業評論(HBR)發表疫情期間,嬌生的困難決定(How Johnson & Johnson Made Hard Decisions During Covid) 

後記:昨天貼了一位忠孝醫院醫師搓破柯文哲所說精準疫調發現虎林街疫情,有些人說國家時勢及政治各有立場,叫我不要貼政治文。是啊,我沒能力做多人的師傅,早不公開貼政治文了,這段後記,當作呼籲。 

民無信不立,誠信不是空中樓閣,一流企業也重視誠信,正如今天貼的嬌生公司。國家時勢及政治各有立場?我不造謠,不談個人偏好,而是關心國家誠信,跟政治立場何干?真理越辯越明,就算講政治,也不應是敏感話題。就是這種鄉愿、糊塗立場或變態的意識形態,讓小人充斥,社會進步遲緩。 

後代怎麼看這一代?視誠信於無物,豈能不悲憤!再強調一次,我每天貼文,貼文還要自我審查,還要記得哪個群組哪些不可以貼,太累了,不貼是好事,但不是美事。 

eaton

2021/7/5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