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9日 星期四

總結個人對疫苗議題的看法

總結個人對疫苗議題的看法 

結論:名嘴不可輕信,專家不能偏信,權威也是如此。唯有大量專家們透過制度討論的多數意見,才能相信。公民能做的,就是維護民主制度,確保制度正常運作。 

我過去貼一大堆疫苗議題,目的是自我訓練判斷與預測,吵了大家,希望這篇能作點補償。我無黨無派,吃台灣米喝台灣水,唯一支持台灣,盡量把偏見降到最低。 

你不認同也很正常,我講的可能是錯的,真理在高處,真理才能使人得以自由。若你能給回饋,感謝萬分。錯批也好,佛家說逆增上緣,老子說禍福相倚,神說為要得著基督。 

作為公民,我會花時間理解特定重大政策議題,才知道要站哪一邊。關於疫苗議題,昨天讀了「沒有什麼「國際認証」,談外行凌駕內行!」一文,覺得可以收尾了。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619391?fbclid=IwAR3fs5Ygjb8FED1KS3r50GtS6Q9ektdprsmwv0e-CZo_LGH-eXVzTeZCxR0 

作者是醫療專家,謙稱不是疫苗領域,不自欺欺人,書寫淺白,極具說服力。高手在民間,自嘆不如。民眾缺乏專業背景知識,厲害的理論家或政策論述要讓民眾聽得懂,社會缺乏這種人才。 

記得三十幾年前,在學校有一門必選,國際經濟學,老師是一位政大專任教授。他上課很少說話,一上課就證明經濟理論,在整片大黑板寫了密密麻麻方程式,寫滿了擦掉又寫,字小,抄都來不及,有點像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John Nash在電影《美麗境界》的上課場景。 

記得最後一堂的最後半小時,他突然不寫了,說了一些話。他說證明公式不厲害,真正厲害是口說,把理論淺顯說清楚,邏輯紮實。他還說,擔心美元因財政收支崩潰,世界不知如何。現在看,擔心過早,只有美國可不斷印鈔。後來聽一位畢業於政大經研所的同事說,另位教授的數理更強,比他還誇張。提這故事,是在說論述要讓民眾聽得懂。 

疫苗議題涉及證據,不同證據層次的證據力不同,想得到相對可靠的證據,以作為國家政策制定依據,制度最為關鍵,良好制度不會讓少數人不當利益得逞。這也呼應先前貼文,管理學教授 何雍慶 認為,組織卓越的關鍵在於領導人、成員紀律、制度、系統思考、積極行動。 

人性不可靠,美國先賢知道這點,設計制衡的政治制度建立國家基礎。民主制度吵吵鬧鬧,但能確保產出良好制度或修正錯誤,最近中國鄭州發生隧道慘案,很可能是共產極權制度不良造成。公民的任務是維護民主制度,審視制度是否正常運作。 

回到證據主題。追尋真理既是願望,也是靈感。即便權威看法,天下事充滿未知的未知,我們要承認知道不夠多,需要不斷論證。對於新觀點要以寬容和虛心態度保持開放,並願意基於新證據改變觀點。這樣才能成長,培養評估事實的能力。 

通常證據層次最高級,證據力最高。針對疫苗,由於時間緊急,加上有些事只能事後驗證,所以我選第5個證據層次。台灣醫療水準高,也採這個層次。 

1. 聽名嘴說的,跟著七嘴八舌

2. 自己就是證據,研讀成專家

3. 尋求專家,甚至權威的說法

4. 參考專家們說法,多數為準

5. 擴大專家群人數,充分辯論

6. 選擇具可靠度的專家們意見

7. 不同領域專家交叉詰問認定

………

註:證據層次(Hierarchy of Evidence 

(1)選項1-3:底層證據。譬如名嘴說,專家也可能為利害表達意見,不代表真理。

(2)選項4:未經控制的觀察。出自多數人觀點,勉強可信。

(3)選項5:未經控制的觀察。出自很多人觀點,較為可信。

(4)選項6:經控制的觀察。專家來自不同機構地域,長時間觀察,可信度很高。

(5)選項7:統合分析。不同領域專家集於一堂,將各種層面的證據列出比較,涉及不同生態系統的時間序列影響,視野宏觀,證據最具權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