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0日 星期六

幾個空氣品質的常識

幾個空氣品質的常識

現在空氣品質指標是綜合PM2.5PM10懸浮微粒及臭氧的濃度,一旦超過140,許多人憂心不已。我曾在比PM2.5粒徑不到十分之一的工廠待了10年,濃度指標恐超過1萬,沒寫錯,就是1萬,所以講點不一樣的認知。

PM2.5並非一無是處。在4萬倍電子顯微鏡下,粒徑不到PM2.5十分之一的微粒結晶很美,有紡錘型,有各種立方晶。把它倒入裝水的玻璃筒,靜置一天只沉澱一點點,就是懸浮在水中。

這種懸浮看似寧靜,布朗運動」卻隨機起舞。這是一種常態分配的獨立增量連續隨機過程,在金融模型中,推導得到諾貝爾獎的Black-Scholes定價理論,並用來模擬投報率,從此物理跟金融跨界結成親家。

微粒躺在水中懸浮,不一定能悠悠哉哉。淨水廠加入凝結劑,在分子力的交互作用下,懸浮物凝聚成較大的絮狀體,並且在沉降過程中,粒子碰撞又進一步凝聚,使得粒徑尺寸不斷變大而加速沉澱。人也是如此,近朱者赤,近墨則黑。

許多人說,肺部一旦積蓄PM2.5,將造成肺阻塞,吸不到空氣,然後等著痛苦死去。我再加碼,肺阻塞是不可逆疾病,兩個新藥還在臨床試驗中,不知何時能上市,效果又如何

但這句話說對一半,因為沒說前提:需要長期處於濃度極高的環境。譬如,老菸槍,或在佈滿煙塵又不透風的礦坑工作。吳念真的父親是老礦工,有嚴重的肺矽病,不知是痛不欲生或不想拖累家人,在醫院跳樓自殺。

現在冬天,南部空品指標高出北部1倍,但北部空品良好,所以不需對這種差距杞人憂天,這是常識。在容許量範圍內,瘦肉精也是如此。人往往就是這樣,該怕的不怕,不該怕的卻怕得要死。這不是說,多吸無妨,某些病人的耐受性不同,而且呼吸新鮮空氣,心情也比較好。

PM2.5引發肺癌沒有定論,就算主張兩者相關,也只佔小部分,遠低於引發肺部慢性發炎的香菸、石棉、氡氣、炒菜油煙、某些有機物。目前公認人體基因是肺癌的主因,佔了6成多,其次是生活習慣、譬如愛吃油炸煙燻的不健康食物。

多數人認為,樓層越高,空氣品質越好。這種說法也不完全正確。在5千公尺高空,100微米(PM100)以上的顆粒才會明顯沉降,PM10沉降到地面需要19天,PM1.0需要311個月。也就是說,懸浮微粒遵循物理重力沉降定律,沉降過程碰到季風吹拂,更會長期漂浮在空中。

因此,想選空品好的房子,重點不在於高樓層,而是不要太低樓層,因為住宅區的汽機車廢氣、塵土餐館污染物集中在12公尺高的空氣帶,所以13樓低樓層的懸浮微粒濃度最高,但其他樓層的濃度均勻分布,差異不大,除非冬天搬到350公尺夏天住在1公里高的山上(冬天有季風對流)

再者,建築位置周邊環境綠化程度,尤其離馬路較遠才是關鍵。住在低樓層的人要關心附近的污染源及擴散規律,也就是與污染源的距離氣流速度、附近建築物密集分布程度與污染源的排放方向。

在霧霾天,如何判斷室外PM2.5的濃度?除了看指標,開窗聞出異味,很可能PM2.5很多,此時盡量關門窗,減少室外活動(出去運動也不要太在意)。此外,室內空污的危害很可能比室外大,家中棉絮灰塵都是汙染源,做好室內清潔更重要,平日要選擇適當時機開窗通風。

有些政治人物將空品惡劣歸因於電廠,這是捏造事實。台灣本土主要汙染源是汽機車、餐館及家庭油煙、無植被荒地或路邊飛塵、稻梗燃燒等,工業部門不是佔多數。來自中國的境外汙染,藉著東北季風吹到台灣,全年貢獻3成多,但集中在冬天,這才是南部冬天空品差的主因。君不見電廠在夏天也發電,少了季風對流,空氣反而好,這種對比常識,就可辨識真偽。

Eaton

2021/2/2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