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6日 星期六

社會科學沒有永遠的真理

社會科學沒有永遠的真理

前言 : 這篇當然不是說科學都是錯的,而是提醒要懷疑自己的認知。前幾天貼了台大校長管中閔揭牌陳文成廣場,並說希望早日真相大白。昨天我才知道,揭牌的"國家暴力”四個字要拿掉,這才是他的真相。為什麼他要揭牌啟用? 值得懷疑。趁字還在,我要去拍照留記。

自然科學的定律可能被推翻,遑論跟人的心理有關的社會科學。人心變來變去,社會科學沒有恆定真理,這是常識。

心理專家最能體會這個道理。幾年前有一群雞婆的心理專家重複頂級心理學期刊的論文,發現結論的重複率低。我猜,說不定再幾年,都不準了。人也是如此,有時好好的,一個弱點,兵敗如山倒。

管理領域也常如此。「從A到A+」的作者柯林斯發現優秀企業變為一流的管理密碼。他聲稱,除非給很多錢(10億台幣?忘了),不然還是要公布研究成果,為世界帶來貢獻。後來募了一檔基金,運用結論投資,結果績效不好,不久收攤。當時遇到金融危機,太快收攤了,但大家發現,環境改變,某些結論不再是真理。

金融投資也是。晚上看空,醒來翻多,是普遍經驗。在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世界,Black-Scholes-Merton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們運用模型進行套利交易,後來LTCM基金慘遭清算,崩盤前規模曾達1,400億美元。其實依據歷史參數推算的選擇權價值,事後看都存在顯著的估計偏差,更不要說價外條件不同了。

另一個是資產定價模型。費雪定義Beta係數,決定CAPM風險溢價模型,早年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接著學者Fama、French改良模型也得了獎,他們實證確認:風險溢價、市淨率與規模等三因子,決定投資組合的回報率。

巴菲特曾指出Beta不能代表甚麼。這是常識,股價波動大,很可能還是原地踏步,與漲跌是兩碼事。觀察最近十年,大型科技股的市淨率很高,但股價還是強者恆強,跟研究結論相反,實在滑稽。

自我提醒:盡信書不如無書,社會科學無恆定真理。天下學問都有假設前提,世界充滿未知的未知、已知的未知,所以應根據先驗真理、經驗統計數、事實、真相、常識、良知、假設、前提條件及邏輯判斷世事。人類永遠處在有限、無知和有罪的狀態,因此所有問題都源於理解力不足,接受人不過是人的事實,謙卑學會懷疑自己、反省自己,盡力避免:偽善、理性自大、偏見、短視、自私、健忘與知行不合一,絕對是正確的事。


eaton

2021/2/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