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8日 星期日

學習靜默,耐性等候,因為憐憫不至斷絕

學習靜默,耐性等候,因為憐憫不至斷絕

一群工人從結冰湖面切下冰塊,並運進冰屋。工作結束離開後,一位工人發現手錶遺失在屋裡,大夥回去尋找,卻徒勞無功。在大家放棄走出冰屋時,一位年輕人走進去,沒多久,帶著手錶出來。大家問怎麼找到,他說:「我安靜坐著,很快聽到手錶的滴答聲。」

手錶的滴答聲,微小卻毫無間斷。忙碌生活,尤其環境動盪之時,使我們很難聽到智慧的聲音,若能停下匆忙步伐,就能聽到智慧言語對我們說話,並聽到幫助我們堅定信心的聲音,這是許多人包括我在內的經歷。但學習靜默,耐性等候,是一輩子的功課。

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祂。—詩篇377

耶和華啊,求你記念我如茵陳和苦膽的困苦窘迫!我心想念這些,就在裡面憂悶。我想起這事,心裡就有指望。我們不致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他的憐憫不至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你的誠實極其廣大。我心裡說:「耶和華是我的份,因此我要仰望他。」凡等候耶和華,心裡尋求他的,耶和華必施恩給他。—耶利米哀歌319-26

(參考靈命日糧:手錶滴答聲&每早晨都是新的)

eaton

2021/2/28


2021年2月23日 星期二

人生「過程」重要,還是「結果」?

人生「過程」重要,還是「結果」?

浪漫過程或務實結果哪個重要?老派與年輕人的想法不同,同族群也可能有很大差異。您擁護浪漫過程派,還是務實結果派?先聽普遍的看法[1]

浪漫主義派認為「過程」重要

 // 成功靠機運居多,有才華又努力的大有人在,但成功者少數,以成敗論英雄,貶抑許多人默默努力,更助長了投機風氣。世俗用財富定義成功,不代表內在充實,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努力了,就算沒成功,仍可充實人生。 //

務實結果認為「結果」重要

 // 我們不能離群索居,社會以結果論斷人。人生或事業像打球,球沒進框,姿勢漂亮也白搭。過程常是當事人自由心證,「至少我努力過了」多半是自我安慰;反之,結果當目標才會堅持到底,不會碰上困難就推說「過程比較重要」。過程只是用來檢討與調整。譬如,認真但成績不好,不是用「過程」安慰,而是分析是否弄錯遊戲規則,抓錯考題重點?還是方法不對,用錯參考書?還是時間分配出問題?這樣一步步改進,才能產生自信並達到目標。在公司與人合作,做好本份,適才適用,這是基本的,「被公司肯定」才是重要義務。因此得不到應有認同,應從策略面著手,研究值得改進之處,而不是強調「過程」。//

 至於我,選擇務實結果的浪漫觀點」:

//「結果」重要性猶勝一籌,君不見人性好逸惡勞,所以公司定KPI,學校定畢業門檻,自律者定里程碑。企業以營利為目的,不要講沒功勞也有苦勞,人家也給薪水,不然應驗凱因斯的名言:「到了長期,我們都死了。但結果的目標不是鐵板一塊,若條件不再,只要不是沒原則的變形蟲,過程路徑與目標可隨機調整,以免錯失其他可能。

然而,若一個人謙虛,就知人生可控的不多,所以要打預防針,確保幸福感」:為未來理想而奮鬥的人,今日已活在理想之中。不一定要得到甚麼才有幸福感,走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也能獲得幸福感,而且享受過程的美好,更有可能不經意達到幸福的目的地。正如動畫電影靈魂急轉彎》提醒的,不要忘了欣賞當下的催燦。//

上開個人觀點的背後精神在說:天下道理,都有假設前提,社會科學沒永遠的真理,自然科學也不全然是。老子在道德經》用了諸例,而且開頭更用「道可道,非常道」,言簡意賅說出規律的本質:規律之道可以被認知而說出來,但規律隨條件變化,不是恆常不變,也因此提出「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無為」見解[2]

[1]參考姚詩豪的說法

[2]有人認為,是道,可道,非常道」,道分成天道、人道。若是如此,如何解讀「名可名,非常名」,又如何解釋,老子花那麼多篇幅,說明自然規律之道不是恆定的?

eaton

2021/2/23

2021年2月20日 星期六

幾個空氣品質的常識

幾個空氣品質的常識

現在空氣品質指標是綜合PM2.5PM10懸浮微粒及臭氧的濃度,一旦超過140,許多人憂心不已。我曾在比PM2.5粒徑不到十分之一的工廠待了10年,濃度指標恐超過1萬,沒寫錯,就是1萬,所以講點不一樣的認知。

PM2.5並非一無是處。在4萬倍電子顯微鏡下,粒徑不到PM2.5十分之一的微粒結晶很美,有紡錘型,有各種立方晶。把它倒入裝水的玻璃筒,靜置一天只沉澱一點點,就是懸浮在水中。

這種懸浮看似寧靜,布朗運動」卻隨機起舞。這是一種常態分配的獨立增量連續隨機過程,在金融模型中,推導得到諾貝爾獎的Black-Scholes定價理論,並用來模擬投報率,從此物理跟金融跨界結成親家。

微粒躺在水中懸浮,不一定能悠悠哉哉。淨水廠加入凝結劑,在分子力的交互作用下,懸浮物凝聚成較大的絮狀體,並且在沉降過程中,粒子碰撞又進一步凝聚,使得粒徑尺寸不斷變大而加速沉澱。人也是如此,近朱者赤,近墨則黑。

許多人說,肺部一旦積蓄PM2.5,將造成肺阻塞,吸不到空氣,然後等著痛苦死去。我再加碼,肺阻塞是不可逆疾病,兩個新藥還在臨床試驗中,不知何時能上市,效果又如何

但這句話說對一半,因為沒說前提:需要長期處於濃度極高的環境。譬如,老菸槍,或在佈滿煙塵又不透風的礦坑工作。吳念真的父親是老礦工,有嚴重的肺矽病,不知是痛不欲生或不想拖累家人,在醫院跳樓自殺。

現在冬天,南部空品指標高出北部1倍,但北部空品良好,所以不需對這種差距杞人憂天,這是常識。在容許量範圍內,瘦肉精也是如此。人往往就是這樣,該怕的不怕,不該怕的卻怕得要死。這不是說,多吸無妨,某些病人的耐受性不同,而且呼吸新鮮空氣,心情也比較好。

PM2.5引發肺癌沒有定論,就算主張兩者相關,也只佔小部分,遠低於引發肺部慢性發炎的香菸、石棉、氡氣、炒菜油煙、某些有機物。目前公認人體基因是肺癌的主因,佔了6成多,其次是生活習慣、譬如愛吃油炸煙燻的不健康食物。

多數人認為,樓層越高,空氣品質越好。這種說法也不完全正確。在5千公尺高空,100微米(PM100)以上的顆粒才會明顯沉降,PM10沉降到地面需要19天,PM1.0需要311個月。也就是說,懸浮微粒遵循物理重力沉降定律,沉降過程碰到季風吹拂,更會長期漂浮在空中。

因此,想選空品好的房子,重點不在於高樓層,而是不要太低樓層,因為住宅區的汽機車廢氣、塵土餐館污染物集中在12公尺高的空氣帶,所以13樓低樓層的懸浮微粒濃度最高,但其他樓層的濃度均勻分布,差異不大,除非冬天搬到350公尺夏天住在1公里高的山上(冬天有季風對流)

再者,建築位置周邊環境綠化程度,尤其離馬路較遠才是關鍵。住在低樓層的人要關心附近的污染源及擴散規律,也就是與污染源的距離氣流速度、附近建築物密集分布程度與污染源的排放方向。

在霧霾天,如何判斷室外PM2.5的濃度?除了看指標,開窗聞出異味,很可能PM2.5很多,此時盡量關門窗,減少室外活動(出去運動也不要太在意)。此外,室內空污的危害很可能比室外大,家中棉絮灰塵都是汙染源,做好室內清潔更重要,平日要選擇適當時機開窗通風。

有些政治人物將空品惡劣歸因於電廠,這是捏造事實。台灣本土主要汙染源是汽機車、餐館及家庭油煙、無植被荒地或路邊飛塵、稻梗燃燒等,工業部門不是佔多數。來自中國的境外汙染,藉著東北季風吹到台灣,全年貢獻3成多,但集中在冬天,這才是南部冬天空品差的主因。君不見電廠在夏天也發電,少了季風對流,空氣反而好,這種對比常識,就可辨識真偽。

Eaton

2021/2/20

2021年2月19日 星期五

幸福感的來源

幸福感的來源

幸福感是生活品質最重要的指標之一,這是常識,而大文豪 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說:「判斷一個人有沒有智慧,最簡單的方法就看他是不是幸福。」

國內有一篇研究「幸福感」的論文[1],國家圖書館資料庫說,在社科領域被引用最多次,我看到已有1,656次。作者整理了幸福感的九大來源,並且進行實證:

1.自尊的滿足。如被別人尊重

2.人際關係和諧。如與家人和諧

3.對金錢的追求。如賺很多錢

4.工作成就。如成就帶來滿足感

5.樂天知命。如生活平順沒困惑

6.相對過得好。如比某人過得好

7.自我實現。如理想實現

8.短暫的快樂。如確幸愉悅事件

9.主觀心理健康。如身心狀態佳

我認為至少還有四個,但跟上開來源相關,提出來是因為常被忽略。一是接納自己肯定自己,其次是英雄夢,有夢最美,這種美帶來幸福感,再其次是感恩的習慣。正向心理學的PERMA理論從5個面向啟動有意義的人生,起始點是正向情緒,而感恩最能啟動正向情緒。最後是信仰,這點不言可喻。

先談接納自己肯定自己。歲月腳步不曾停歇,如水容顏終將老去,生命曲折也好,行經死蔭幽谷也罷,就讓一切順應自然,承接造物者恩典與慈愛,然後簡單生活,持守心底的堅韌,體會真正的幸福是能接納自己肯定自己,且靜聽時光淺唱低吟,笑看天邊雲捲雲舒。

再談感恩。現代生活步調快,處在高壓環境,尤其疲勞時,容易埋怨或不滿。改變第一步是常提醒自己,支撐我們人生的各種人事務,都是感謝對象。這樣會看到很多自己擁有但被忘記的部分,當看到更多,沮喪感就會縮小。這需要經常練習,也值得練習[2]

練習感恩,必須搭配靜心。一個人在某情境或時段容易有負能量,最容易心情惡劣。因此,每個行程或時段要穿插休息時間。在透透氣或者轉換心境的時刻,提醒自己靜下來,感謝一天生活的人事物。

從上開幸福感來源,不難歸納幾個重點:不吝於尊重他人;對人合理的禮貌;該休息就休息;關心生活周遭的趣事;正向樂觀;認真工作賺錢,取得成就感;知道一生命定;想到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感恩所擁有的。

這個研究來自大眾,說法世俗,但有一定的道理。譬如,論到自尊,康德説:「任何將自己變成蠕蟲的人,如果被踐踏,都不能抱怨。」然而,還有三個課題需要思考:

第一,每個人偏好的幸福感來源不同,所以應自問:哪個能讓幸福感持續,而且處在價值次序的高點。前者告訴我們,要知道人生有限,多數幸福來源難以自控,時間要多擺在那裡,才較有可能得到幸福感;價值次序告訴我們,要知道人所有的問題,都是因為理解力不足,次序沒弄清楚,反而製造不幸福。

測試一下極端的幸福感,才更能明瞭這種價值衝突。請問,住在台灣最貴房產「信義聯勤」或DNA 雙螺旋外觀的「陶朱隱園」,你的幸福感可持續多久?比起其他幸褔感,這個幸福的價值次序最高嗎?

信義聯勤:平均成交價254.52萬/坪

陶朱隱園:平均成交價600~750萬/坪(只賣一戶,自家人買的)

(截至2121/2/19)

住在「信義聯勤」有沒有幸福感,可以用點想像力。您可以到附近北市總圖書館的10樓,從玻璃帷幕鳥瞰大安公園,兩者視野極為接近。我雖遲鈍,看過十次以上,也培養出一點想像力了。

上開幸福感的來源,經常被「情感行銷」(Emotional Marketing)作為廣告體裁。情感行銷講與顧客溝通幸福感,並激發他們對友情、家庭、歸屬感的渴望,不但讓顧客喜愛產品,還附加親密的情感。但常識告訴我們,物質不是幸福的持續性來源,感恩與信念才是,幸與不幸由心決定,所謂「你要保守你的心,因為一生的果效由心發出」,就是這個道理。

我再引用蒙田的說法:一個人處於逆境時堅定平靜,經常更為幸福。「命運」對我們而言,並無所謂「厲害」,它只提供厲害的原料與種子,而任由比它強的靈魂隨意轉變及應用,因為靈魂才是個人幸與不幸的主宰。判斷崇高的事物需要有崇高的靈魂,一支直的漿在水中現出曲狀,對於這一切,重要的並不僅僅「在看見」,而是在「怎樣看見」。騷擾我們的,是我們對事物的意見,而非事物本身,假如這句話能事事隨處奉為真理,我們可哀的人類景況至少可得到一大解救。

第二,理解獲得幸福感的前提及代價。蒙田認為,幸福的秘訣是自由,而自由的關鍵是勇敢。我的猜想是,改變要勇敢與犧牲,從歷史來看,拒絕服從威權,拒絕追隨僵化的人物或思想都要冒險,除了挑戰老我,還可能失去朋友、金錢、地位,甚至生命。

其實不單是個人,組織變革也要勇氣。李維特指出,變革途徑包括:1.結構改變:即改變組織結構、權責或獎懲制度;2.行為改變:即改變成員的思考邏輯、理念及做事態度等。感性描繪願景有效,像金恩的《我有一個夢》;3.科技改變:透過科技及自動化等。改變都有阻力,不僅需深思熟慮,還需勇氣執行,組織才有機會得到績效甜蜜點的幸福。

順便一提。講自由,也要提責任感。沒有自由無法產生責任感,沒責任感也無法享有真自由。譬如,服從威權統治的結果就是失去自由,沒自由同時也失去責任感;盲目追隨僵化的人物或思想,這種人往往雙重標準,毫無自信心。

第三,為未來理想而奮鬥的人,今日已活在理想之中。從這種浪漫觀點,不一定要得到甚麼才有幸福感,走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也能獲得幸福感。過程與結果同等重要,為了結果,過程的路徑可以隨機不斷調整,但結果仍然不是人可以控制,不過當我們享受過程中的美好,更有可能達到幸福的目的地。

[1]施建彬,幸福感來源與相關因素之探討,高雄醫大行為科學研究所,1994。

[2]參考林志潔老師的說法

eaton

2021/02/19

2021年2月18日 星期四

我有一個夢:永不退休

我有一個夢:永不退休

寫了金恩博士:《我有一個夢》後,自己想想也有一個夢:永不退休,向健康老獨立老英雄老邁進!其實,戰士的榮譽是戰死在沙場。

想「永不退休」,需要延長健康夀命。一個2014年研究指出,日本男性的平均夀命80.5歲,健康夀命71.2歲,有9年要人照顧;而女性活86.8歲,74.2歲開始不健康,長達12年要與疾病對抗。未來台灣應該也是如此。

研究還指出,上了年紀,智能表現出色的人比較長夀,這與學歷無關,因為高中畢業最長夀,大學其次,國中排第三,而且沒心臟病或癌症的人,夀命也不如智能表現出色者。

所謂「智能表現出色」,是指腦筋靈活,處理資訊速度快。想智能出色,運動固然有幫助,學習有助於腦筋靈活,但工作猶勝一籌,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把學到的做出來,才能精通與活用,而且積極又開心。而我認為,開心是「永不退休」的關鍵。

學而時習之」還能帶來驕傲及尊敬,這也開心。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卡蘿‧杜維克將人的特質分兩種:固定心態及成長心態[1],後者相信可靠努力學習,但只跟昨天的自己比較,長久下來,學習成長比前者多。多數人資質普通,經數十年精進,最後不輸人,這是用汗水努力掙來的,當然值得驕傲及尊敬。

話說回來,永不退休要做甚麼?生涯發展專家說[2],老來有喜歡的工作在忙,不容易感到老,身心比較健康有活力,但需由我決定三個條件:工作內容工作量工作時間,做什麼再想想。這點我認同,既然永不退休,就要看當下條件。

這位專家還說了一個激勵人心的故事。她說這兩年過年,跟著朋友到處走,不論去陽明山或金山,最後一站到朋友的泡湯小屋。去年朋友帶她到隔壁串門子,進門看到一屋子的書,而臨窗書架上攤開一本英文版國家地理雜誌,還有一杯咖啡。

女主人87歲了,忙著準備點心。她穿著藍綠格子外套,腳下趿著翻毛拖鞋,走路像七爺八爺,但說話思路清晰,叛逆不輸年輕人。比如,58歲學開車,之後都一個人出國自助旅行,從不事先訂房;就算訂房從不超過1天,車開到哪就停哪。她33年前退休,孩子大了,獨自在山上居住。除夕去孩子家過年,初二回自己的「娘家」,不給孩子甜蜜的負擔。

這位高齡女性為什麼看英文雜誌?因為國家公園管理處請她繼續幫忙審閱英文文件或報告,她本來英文就好,然而都是自然知識,像是動物植物礦物,必須保持精進,腦子怎會退化?

從字裡行間,我猜這位高齡女性的姊姊是台大外文系退休教授齊邦媛,81歲開始寫回憶錄,成為家喻戶曉的代表作;今年97歲,請了2名助理,繼續寫作與做研究[3]

這故事給出典範:努力邁向健康老獨立老英雄老!老來能為自己工作,做喜歡的事,以保持學習,也維持健康,是很棒的人生下半場!對此,人人都可以做出不同的選擇。

有人問,甚麼是英雄老?顧名思義,到老,實現了自己的英雄形象英雄形象可來自天賦、特殊能力、興趣、價值觀、命定或使命感,所以每個人都可成為自己的英雄。這位「黑手提琴家」的英雄形象來自興趣從巷口拉到小巨蛋 「黑手提琴家」閃耀登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B1cUBkEurA

[1]擁有固定心態的人以為天賦決定一切,擅長與否取決於天賦,如果有件事不會做,就說天生不會,怎麼努力也沒用。擁有成長心態的人不在意天賦,認為不會的事去學就會,一切可靠後天努力而進步。當別人指出他們哪裡做不好,不會認為自己天生不擅長,反而發現成長空間而感到挑戰性。

[2]參考生涯發展專家洪雪珍的說法。

[3]齊邦媛不經意出了暢銷書,可能賺了版權費,離開養生村搬回市區。看她的巨流河回憶錄,小妹是星媛,大妹是寧媛,名字取得好。

eaton

2021/2/18

2021年2月17日 星期三

金恩博士:我有一個夢

金恩博士:《我有一個夢》

黑暗無法驅逐黑暗,唯有光可以。仇恨無法消弭仇恨,唯有愛可以。

----- 馬丁.路德.金恩博士

一場變革行動,包括新創事業或政治行動,往往阻力很大,需長時間透過計畫實踐,也就是俗稱5W2H。但領導人要激勵人心跟隨,需要著重第一個W—WHY(為什麼),就像傳教士,不斷如癡如醉、坦然無懼地訴說動機,描繪願景,以集結人才、技術、資金、市場等實踐計畫所需的條件。

TED.COM有一場短講告訴我們,具有啟發性的領導力都以一個問「為什麼」的黃金圈開始,他的例子包括蘋果、金恩博士和萊特兄弟,影片如下(中譯)http://www.youtube.com/watch?v=L1-0TQZaswA

歷史上的見證太多了,也成了顯學,如同雲彩圍繞著我們。人們寫計畫的第一個W就是WHY,文章從緣起」開始,學術論文開頭是研究動機與目的。或許大部分情況是,WHY的說法不深刻,以致不能吸引人,無法引起共鳴。

美夢成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金恩博士的《我有一個夢》單講WHY,勇者無懼,他不怕死,加上多年來黑人所積累的沉重痛苦,後來在六十和七十年代,美國國會、總統和法院將金恩提到的各種法律障礙解除了。

1963828日,25萬人從美國各地湧進華盛頓,在林肯紀念堂廣場,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金恩博士發表了千古不朽的演講:《我有一個夢》。金恩義正嚴辭又有節制,宣揚非暴力改革途徑,並且侃侃陳詞,雄辯有力。美國總統林肯的短講也是如此。

// 今天,我對你們說,我的朋友們,儘管此時的困難與挫折,我們仍然有個夢,這是深深紮根於美國夢中的夢。

我有一個夢:有一天,這個國家將站起來,並實現它的信條的真正含義: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即所有的人都生來平等。

我有一個夢:有一天,甚至密西西比州,一個有著不公正和壓迫的熱浪襲人的荒漠之州,將改造成自由和公正的綠洲。

我有一個夢:我的4個小孩將有一天生活在一個國度裏,在那裏,人們不是從他們的膚色,而是從他們的品格來評價他們。

我有一個夢:有一天,每一個峽谷將升高,每一座山丘和高峰被削低,崎嶇粗糙的地方改造成平原,彎彎曲曲的地方變得筆直,上帝的榮耀得以展露,全人類都將舉目共睹。這是我們的希望,這是信念,….因為我們知道,有一天我們將獲自由。

我夢想有一天,幽谷上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聖光披露,滿照人間。 我夢想有一天,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這就是我們的希望。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從絕望之嶙劈出一塊希望之石。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把這個國家刺耳爭吵的聲,改變成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優美交響曲。//

演說全文(美國在臺協會)

http://www.ait.org.tw/infousa/zhtw/PUBS/LivingDoc/haveadream.htm

196844日,金恩遇刺身亡,那天羅伯特·甘迺迪在印第安納州首府準備對黑人群眾發表演說,儘管可能引起騷亂,他仍決定宣佈噩耗。他請大家保持冷靜,並藉著自己對哥哥甘迺迪總統被刺的哀傷,與眾人同感悲痛。

接著,羅伯特引用希臘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的詩句:「即使在睡夢中,無法忘懷的傷痛,仍點滴落心頭,令我們感到絕望。直到上帝浩大恩典而來的智慧,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臨到我們。」

他的意思是,上帝的恩典不但讓我們讚嘆,還讓我們在人生最困難的時刻,仍有機會在智慧中成長。金恩說:「黑暗無法驅逐黑暗,唯有光可以。仇恨無法消弭仇恨,唯有愛可以。」正好呼應這個智慧。

eaton

2021/2/17

 

2021年2月14日 星期日

論「咖哩」對人的幫助 / 張文亮教授

論「咖哩」對人的幫助 / 張文亮教授

1876年,日本明治政府聘請農業專家克拉克(1826-1886)到北海道擔任札幌農校第一任的校長。他在北海道八個月,對日本有深遠的影響。

他首先鼓勵日本人要吃飯配薑黃,稱為「咖哩飯」。1877年,日本京都開了第一家咖哩飯店,而後咖哩飯廣傳。迄今,日本人是世界上最愛吃咖哩飯的民族。為什麼起初克拉克校長要鼓勵日本人吃薑黃呢?

咖哩的主要原料是「薑黃」(turmeric),薑黃是種草本植物,能將食物染成深黃。1837年,美國的探險家路沙卡(Edward Lucatt)在斐濟的羅圖島(Rotuma),發現該島有許多八十多歲的老人,問他們長壽的原因,他們說常吃薑黃。

薑黃是種塊莖,風乾後,磨成的粉末,配食物食用,可以幫助人強身,使人長壽。羅圖島人製造薑黃粉的方法是秘密,外人只知他們在屋簷下風乾,再放在貝殼上曬乾。1851年,他將這事對外發表,外界才知道薑黃,如今世界上最好的薑黃粉,來自羅圖。

日本人在薑黃粉之外,又加入辛辣、含鹽的種子,調成黏稠、微甜,吃來有口感,用來拌炸豬排、燉雞肉。

薑黃中含有薑黃素,能夠中和胃酸,促進食物快速通過胃部,對於胃口不佳的人,能夠提昇食慾。薑黃素減少胃部的強烈收縮,能抑制嘔吐,能促進肝臟的酵素代謝,將有毒的物質分解排出,保護肝臟。

薑黃素能抑制癌細胞產生的細胞激素(cytokine),如NF-Kappa B蛋白。可惜,許多自然界的草本抽出其成份,藥效就大降。必須以植物食用,較見功效。薑黃若配合黑胡椒,人體對薑黃素的吸收將加強,所以咖哩汁又黃又辣。

請吃咖哩飯、咖哩雞肉、咖哩豬排吧。(但最好吃沒炸的)

投資美國股市可預期的年化報酬,兼論家族承傳的意義

想知道標題的答案,基本上有兩個方法,一為觀察上市公司的盈餘成長表現,因為盈餘成長帶來股市上漲動能;另一個方法是觀察股市長期報酬,並確認該期間不特別。但想投資,還要確認目前股價沒有高估,也就存在泡沫。

★先從目前股市是否存在泡沫說起

泡沫可能引發崩盤。過去股市崩盤,股價都剛好在滿足點,也就是說,股價充分反映未來經濟成長,所以投資吸引力小,加上碰到意外事件,投資人爭相出場,引發大跌。陰謀論說,超級大戶出場,他們主導黑天鵝式意外事件,例如亞洲金融危機、網路泡沫、911攻擊、全球金融危機。但研判武漢肺炎疫情不是,因為疫情前的股市價值反映的每年經濟成長不到2%

現在股市不比從前,投資人精明理性,除了少部分行業或個股,不會有人追高,整體股市難以產生泡沫。80年代連續升息也不至於發生,因為目前利率在低檔,但各國央行的任務不僅控制通膨,也要維持經濟成長,控制失業率。科技進步及全球化,惡性通膨也不易發生。

目前美股本益比39倍,若用2020預期本益比,現在22倍,而今年(2021)盈餘預期成長15%,因此本益比可回到合理水準,也就是說,目前實質本益比處於合理水準,股價沒泡沫現象。

★美國股市可預期的年化報酬

想從過去歷史表現推估,該歷史期間必須是一個正常年代。若以過去20年股市為準,這段期間不包括經濟大成長、股價低估以及降息帶動股市上漲的年代,所以具參考性。

基於上開股市不存在泡沫及歷史期間具參考性的假設前提,我們可從兩個角度,估計未來投資可預期的報酬。兩個角度得到的結論極為接近:每年回報7.2%

1.    盈餘成長:盈餘成長決定股價上漲,這是理論,實證兩者相關係數達80%以上。美股標普50020012019,每股盈餘每年成長 7.6%,其中營收利潤率貢獻3.9%,營收成長貢獻3.3%,買回庫藏股貢獻0.4%。買回庫藏股具不確定性,因此可預期年化報酬為7.2%(3.9+3.3)(參考摩根資產管理公司統計)

2.    股市歷史:標普50019972020,股價年化上漲7.3%(含現金股息)。這段期間是可參考的歷史經驗,因為不包括過去大成長、股價低估、降息的年代。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earnings-stock-market-early-cycle-morning-brief-105205434.html

★投資美國基金可預期的年化報酬

以上是指數觀點,若買基金或不同類型基金,譬如科技股就會不同,因為後者的波動度高,長期很可能可以取得較高回報。由以下兩檔基金的表現,可預期每年回報至少10%。要記得一事,長期而言,9成以上的基金跑輸大盤指數,這兩檔過去表現優秀,但未來仍不可知。

(1)富蘭克林高科技基金:基金投資美國大型科技股,各累積年度回報及括弧年化報酬如下(截至2021/02/12)

https://www.franklin.com.tw/Fund/Reward/108

投資10年:500%(19.6%)

投資20年:837%(11.8%)

投資30年:7,604%(15.5%)

投資46年:69,360%(15.2%)

註:算46年,係基金於1974/09/30成立。換言之,儲蓄1元,46年後賺693.6元。不要亂花錢,這才是花錢的真正代價,複利效果是一個超級力量。

(2)富蘭克林高成長基金:基金投資標普500大公司,各累積年度回報及括弧年化報酬如下(截至2021/02/12)

https://www.franklin.com.tw/Fund/BasicInformation/158

投資10年:217%(12.2%)

投資20年:469%(9.0%)

投資30年:1,769%(10.2%)

投資34年:2,485%(10.0%)

註:算34年,係基金於1987/01/14成立。換言之,儲蓄1元,34年後賺24.8元。不要亂花錢,這才是花錢的真正代價,複利效果是一個超級力量。

★長期投資對家族承傳的意義

若手上有100萬元,每年報酬10%,每年領取投資基金年底餘額的7%做生活費(7萬元),這樣每年可領取金額可從7萬元逐年提高,金額可反映通膨3%(10%-7%),若能持之以恆,這筆錢永遠花不完,可承傳下一代。

以富蘭克林高科技基金為例,46年前投資該基金1元,現在變成694.6元,若能體會這點,就能理解儲蓄是美德,可助人助己助後代,持之以恆並不困難。但最好辦理銀行信託,持續投資,以免某個下一代敗光,而且不要自判情勢進出,因而被甩出這部投資列車。

eaton

2021/2/14

2021年2月6日 星期六

路易斯:去愛

 路易斯:去愛


去愛,本來就是一件冒險的事。愛任何事物,難保不會有心碎的可能。如果你想保持心平如鏡,最好的辦法是別把心交給任何人,甚至動物。


你可以小心翼翼用一些怪癖或奢侈嗜好包裹你的心,不讓它和任何東西發生牽扯,並把它深鎖在你自私打造而成的保險箱裡。


只不過,你的心在黑漆漆的、密不透風的保險箱裡放久以後,會發生質變:變得麻木,變得鋼硬如鐵。它當然不會再有碎裂之虞,因為已變為不碎之物了。


摘自:Lewis, C. S.(1960):四種愛,梁永安譯,台北市:立緒,1998。


eaton

2021/2/7

劉三講古:怎麼跟家人親密相連?

 劉三講古:怎麼跟家人親密相連?


前言: 社會科學沒有恆定的真理,哪種方法有效,自己也要思索,而不是聽現成的答案,更不是外包,每個家庭的條件不同。


「吃東西不等於消化」,消化還要細嚼慢嚥,還要健康腸胃系統配合。跟一個人(配偶或親子)生活大半輩子,有可能都是囫圇吞棗,一天到晚胃痛啊。想跟家人有親密的相連,建議:


1.談心取代聊天:我們有可能跟身邊的人天南地北聊一輩子,卻很少真正談心,把真正想法跟感受分享給彼此,所以要體驗相連,就要設計有深度的談心。聊嗜好娛樂可以暖身,但最好聊未來願望計畫,或是聊往事感受,總要分享深層資訊。


2.一起玩桌遊:桌遊是經過設計的遊戲,為了交流感受而不是娛樂競賽,尤其我們不習慣分享的文化背景下,好的桌遊非常容易讓大家打開心房。


3.一起看電影:為什麼情侶都選擇看電影,因為導演跟製作單位花了大把鈔票,就為了營造一些觀看時的共同感受,如果家人之間看完能夠一起分享,效果非常好。


4.一起踏青:大自然是最好的連結情境,趁著一起出遊,放鬆心情聊一些心底話,對身心都好。


5.若有相同信仰,可一同參與活動,這是自然且深刻的相連方式。


eaton

2021/2/6


社會科學沒有永遠的真理

社會科學沒有永遠的真理

前言 : 這篇當然不是說科學都是錯的,而是提醒要懷疑自己的認知。前幾天貼了台大校長管中閔揭牌陳文成廣場,並說希望早日真相大白。昨天我才知道,揭牌的"國家暴力”四個字要拿掉,這才是他的真相。為什麼他要揭牌啟用? 值得懷疑。趁字還在,我要去拍照留記。

自然科學的定律可能被推翻,遑論跟人的心理有關的社會科學。人心變來變去,社會科學沒有恆定真理,這是常識。

心理專家最能體會這個道理。幾年前有一群雞婆的心理專家重複頂級心理學期刊的論文,發現結論的重複率低。我猜,說不定再幾年,都不準了。人也是如此,有時好好的,一個弱點,兵敗如山倒。

管理領域也常如此。「從A到A+」的作者柯林斯發現優秀企業變為一流的管理密碼。他聲稱,除非給很多錢(10億台幣?忘了),不然還是要公布研究成果,為世界帶來貢獻。後來募了一檔基金,運用結論投資,結果績效不好,不久收攤。當時遇到金融危機,太快收攤了,但大家發現,環境改變,某些結論不再是真理。

金融投資也是。晚上看空,醒來翻多,是普遍經驗。在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世界,Black-Scholes-Merton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們運用模型進行套利交易,後來LTCM基金慘遭清算,崩盤前規模曾達1,400億美元。其實依據歷史參數推算的選擇權價值,事後看都存在顯著的估計偏差,更不要說價外條件不同了。

另一個是資產定價模型。費雪定義Beta係數,決定CAPM風險溢價模型,早年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接著學者Fama、French改良模型也得了獎,他們實證確認:風險溢價、市淨率與規模等三因子,決定投資組合的回報率。

巴菲特曾指出Beta不能代表甚麼。這是常識,股價波動大,很可能還是原地踏步,與漲跌是兩碼事。觀察最近十年,大型科技股的市淨率很高,但股價還是強者恆強,跟研究結論相反,實在滑稽。

自我提醒:盡信書不如無書,社會科學無恆定真理。天下學問都有假設前提,世界充滿未知的未知、已知的未知,所以應根據先驗真理、經驗統計數、事實、真相、常識、良知、假設、前提條件及邏輯判斷世事。人類永遠處在有限、無知和有罪的狀態,因此所有問題都源於理解力不足,接受人不過是人的事實,謙卑學會懷疑自己、反省自己,盡力避免:偽善、理性自大、偏見、短視、自私、健忘與知行不合一,絕對是正確的事。


eaton

2021/2/6


張文亮 : 為什麼早餐,我愛吃燕麥?(非廣告)

 張文亮 : 為什麼早餐,我愛吃燕麥?(非廣告)

住院時,醫護人員經常給病人檢查血壓。血壓太高,或太低,都會令醫護人員緊張,因為血液在血管流動的壓力,與心臟的跳動有關。心臟停了,血液無法將氧氣送到腦部,人就走了。

癌症很難治治療,原因之一是癌細胞會必泌毒性物質—「胞質分裂素」(cytokines),干擾人體細胞的正常分裂,弱化人體的器官,尤其是心臟與動脈。

治療癌症的化學用藥,也會弱化心臟肌肉,干擾心臟跳動。血壓飇高導致中風,或是心臟肌肉受傷,無力跳動,血壓降低,甚至「心臟驟停」。

癌細胞與醫治用藥,對心臟是雙重的打擊,即使人有存活的意志,心臟已經衰竭。

自然界有抑制「胞質分裂素」的物質,稱為「燕麥醯胺」,能保護心臟、動脈、與微血管。這是燕麥在低溫、乾燥的環境,為保護自己,大量合成的物質,對人體極具保護作用。

瑞典、德國、加拿大、美國等國生產的燕麥,燕麥所含的燕麥醯胺最多。實在難以瞭解,平凡的燕麥,能夠合成這麼有益人體的物質。

你若要保護心臟、動脈、微血管與降低血壓、血酯,請多吃燕麥吧。這幾年,我早餐都喝牛奶,吃燕麥,味道很平淡,吃不多卻容易飽。 同時,學習在燕麥裡體會上天恩典的滋味,邊吃邊感恩。

人生可控的,似乎佔了30-40%

 人生可控的,似乎佔了30-40%。時也運也,非我之不能也?

……………

加州大學正向心理學權威索妮亞.柳波莫斯基在國際暢銷書《這一生的幸福計劃》提到,心理學研究證實,一個人快不快樂,50%由基因(遺傳)決定,10%由境遇(升遷,中樂透)而起,40%是心態決定,這部分可自己掌握。

…………

為何生活作息健康也會得癌症?名醫:約有 66% 的癌症導因於「運氣不好」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03205?=fb

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於2018年3月發表數據,5%癌症起因於遺傳突變,29%癌症因環境或生活形態所造成,66%癌症導因於隨機突變。後者包括腦瘤、頭頸癌、甲狀腺癌、食道癌、骨癌、肝癌、胰臟癌、皮膚癌、卵巢癌、睾丸癌、和肺癌。腦瘤和前列腺癌超過95%是由隨機突變造成。

2021年2月4日 星期四

寺山修司:吟唱

寺山修司:吟唱

不是要書寫海洋

而是要用海水書寫

一個字一個字地沾溼稿紙

然後掀起一首詩篇

直到波濤洶湧

賞析:這是日本女詩人寺山修司在〈筆記殘篇〉的一段,我稱之為「吟唱」。詩用唱的,成了詩歌,像曹操在《短歌行》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就成了吟唱。

 「一個字一個字地沾溼稿紙」,讓人聯想墨水,也聯想到書寫時心中淌落的淚水。作者不純然表達痛苦,而是用痛苦去書寫、去創造,讓痛苦轉化成新的波濤,一個字一個字地沾濕讀者的心。詩充滿哀愁,但氣息雋永清新。作者用自己的苦惱悲傷吟唱,無限佇留的畫面讓人沈浸在說不出的孤獨悲傷中,但這種悲傷包含希望與渴望,願意吟唱出來,就能發現新的可能[1]

這段詩的意涵不僅與苦惱和平相處,還駕馭苦惱,在忍耐等待裡奮力傳遞渴望,這需要轉念與昇華的功夫,正所謂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但經上說,需要倚靠神才辦得到。

論到吟唱,陳子昂(661702)是唐詩革新的先驅,他的登幽州臺歌蒼勁奔放:「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同樣的孤獨悲傷,在無窮盡蒼茫的空間與時間裡,發現自己渺小而哭泣。

公元696年,契丹人攻陷營州,老陳隨軍任參謀,屢次請求率萬人驅敵,但長官不准不聽,反被降為軍曹。後人認為,陳子昂登了幽州臺(遺址在北京薊北樓),抒發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孤寂悲哀的情緒,以致熱淚紛紛。

老陳短命,才活了41歲。我猜造化作弄人,他過於感性執著,也沒發現生命的意義。他的詩富有感染力,引起同病相憐的知識分子的共鳴,若可以轉念與昇華,多多寫詩吟詩,說不定像寺山修司,可以發現新的可能,或許就可長壽些。

[1]參考 藍玉雍:一個字一個字地沾溼稿紙

eaton

2021/2/4

2021年2月3日 星期三

用北歐觀過台灣生活!劉毓秀的自家實驗:父母90歲仍健康、生前臥床僅數週,如何辦到?

用北歐觀過台灣生活!劉毓秀的自家實驗:父母90歲仍健康、生前臥床僅數週,如何辦到?

https://50plus.cwgv.com.tw/articles/20529?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ontent=post&utm_campaign=

台大校長管中閔:陳文成紀念廣場啟用,堅持人權民主,期盼早日真相大白

台大校長管中閔:陳文成紀念廣場啟用,堅持人權民主,期盼早日真相大白

https://taronews.tw/2021/02/02/720352/?fbclid=IwAR2H7oHcxJWlC4D7yDGVPN0NSFeu43u1dyws-HIh09rh09qi6aC7o4s_Lrc

………..

今年是陳文成事件 40 週年。加害者可能死了,加上藍營的意識形態氛圍,石沉大海居多。

對於仇恨,基本上有四種可能的應對模式

1.以德報怨。問題是,人不過是人,永遠是有限的人。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怎樣?孔子說:「這樣怎麽報答恩德?應該以正直報答怨恨,以恩德報答恩德。」所謂正直,是指處罰不能超過罪過程度。(古文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2.以眼還眼,以惡報惡。問題是,此恨綿綿無絕期,冤冤相報何時休。受害者也不能從錢或一命賠一命獲得到真正的賠償,創傷沒受到處理,無法痊癒,痛苦還是持續。

3.不追究,放下,可能是前世因果報應。問題是,把仇恨寫在沙堆上,船過水無痕,這樣公義不能彰顯,受害人會持續增加,這是違反公正的天律,也不道德。

 4.追求真相、正義與寬恕,以善勝惡。這是一條艱難的道路。在1994年,南非從種族隔離政權過渡到民主制度,政府面臨兩難。誠如南非主教德斯蒙德•圖圖(Desmond Tutu)在《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一書說:「我們可以要求公義,執行報復性的公義,但卻會將南非化為灰燼。」

勇於面對真相,國家才能開始尋得醫治。後來,新政府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他們提供加害者一個修復途徑,只要願意承認罪行並設法賠償。知道真相,是饒恕的起點。這種憐憫的途徑是以善勝惡,是愛,也是把炭火堆在加害者的頭上」,但前提是:真相與究責 

饒恕,不一定代表加害者值得饒恕,而是讓受害者尋求解脫。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也無法獲得真正的醫治。但受害者不選擇饒恕,也應該受到尊重,因為其他人不是當事人。只能說,若還有不平,經上說:「申冤在我,我必報應」,我是指上帝

台灣轉型正義也走這一條路,需要時間釐清真相,還沒有真相,只能繼續等待。一些不願面對真相的人,斷章取義或利用事件醜化,把追求正義扭曲為尋求報復,應予以譴責。

eaton

2021/2/3

莊子《外篇:天道》:價值秩序錯亂是混亂的根本原因

莊子外篇天道》:價值秩序錯亂是混亂的根本原因

社會混亂的根本原因在於「價值秩序錯亂」,認識價值秩序,不僅可減少紛爭,也可作為經營之道。先讀一下莊子外篇天道》的說法:

古文

白話古代通曉大道的人,首先闡明自然規律而後才是道德,道德闡明而後才仁義,仁義闡明而後才職責,職責明確而後才事物外形和稱謂,外形和稱謂明確而後才適才適所,適才適所明確而後才恕免,恕免明確而後才是非,是非明確而後才賞罰。賞罰明確,使得愚鈍與聰穎能相處合宜,尊貴和卑賤能各安其位,賢能和不良能動真情。區分不同才能,必須遵從各自不同的名分,用這樣法則侍奉帝王養育百姓管理萬物修養自身,而不用人的智謀,必能順應自然,這叫天下太平,是治理天下的最高境界[1]

現今社會混亂,有些為反對而反對,有些意識形態不同。有人說,意識形態公說公有理,沒標準答案。其實不一定,認識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上帝之道重視秩序(次序),與道家的順應自然規律是近親。沒有先釐清價值次序的爭辯,只能看到事實,看不出真相。

人生所有問題都源於理解力不足,問題是,人永遠處在有限、無知和有罪的狀態,因此要接受人不過是人的事實,謙卑接受天道次序,並學會懷疑自己、反省自己,否則再多討論無益,左右爭議正是如此。

老莊在數千年前就發現這問題,所以對意識形態做了價值排序自然規律>道德>仁義>職守>形名>因任>原省>是非>賞罰,雖然很道家,將自然規律居於首位,就是「順應自然」「無為而治」的思想,但清楚理清主次價值的輕重。

這種排序,簡單說就是不捨本逐末,運用對比論證,排序後的重要性層層遞減,條理分明,邏輯嚴密,讓人明白處事原則,乃至哪些是不合宜的執念,也能豁然開朗。

[1]陸月荷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天道》第六夜

eaton

2021/2/3

2021年2月2日 星期二

追尋不朽的青春

追尋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史系列之一

「為什麼有這麼多年輕的學生,或是二、三十歲的人這樣投入創作,然後認為美術創作可以改變台灣社會,而且犧牲他的生命都沒有關係?」在一次訪問中,顏娟英老師道出192030年代,藝術家們的心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app=desktop&feature=youtu.be&v=0GMILt6oQbw&fbclid=IwAR1ssy4BFsB7YCg3Z9aKbWdT5U009MpsDqfF3eYmnBK6yy972cIUHTcxNwc

探尋未竟的山水—臺灣美術史系列之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NzRVPegv-E

畫作介紹 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梳理台灣美術史

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梳理台灣美術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Y8ii4PN_bk

林懷民:台灣人,為什麼不喜歡自己的美?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8895765630295&id=724795294

 

王小苗:《媽媽教會我》

王小苗:《媽媽教會我》

媽媽教會我穿鞋

媽媽教會我走路

媽媽教會我寫字

媽媽教會我數數

媽媽教會我坐火車

媽媽教會我看地圖

媽媽教會我迷路時不怕問路

媽媽教會我跌倒時不只會哭

媽媽教會我上市場

媽媽教會我炒菜燉肉

媽媽教會我和朋友相處

媽媽教會我愛一個人要捨得付出

媽媽教會我專注地做想做的事

媽媽教會我獨立地過想過的生活

媽媽教會我 每一種 離開她的方式

後記 : 詩用唱的,成了詩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bvtaasghs&fbclid=IwAR0XLzGSbw_jmgKPYH5-MTg8rFZghM9rFiJlWK3QwzrxUjNc4UTpLM7alBc

快過年了,特別想媽媽,一旦回家,媽媽教的生存技能,一個都不記得了,但就算廢,媽媽還是一樣愛她。~王小苗詩集《邪惡的純真》

莊子逍遙遊的核心思想

莊子逍遙遊的核心思想

人生在世不免苦樂,世人發展出一些基本應對之道,譬如:樂觀哲學、悲觀哲學、奮鬥哲學、建立復原力、移情轉念昇華、全然感恩、當下哲學、專注一吸一呼瞬間、全然接受/放下、天人合一……等。

就像任何答案,總要謙卑說還有其他。其中一種是不喜不悲,順應「自然規律」的老莊思想。莊子在「逍遙遊」提出四種「大」[1],道出怎樣超越形體限制,進入逍遙狀態:

1.超越「時間」限制。人出生就走向死亡,無法阻止,被時間限制住了。可是若不想未來,專注做自己喜愛的事,不知今夕是何夕寒盡不知年,就可超越時間對形體的限制,進入逍遙狀態。

2.超越「空間」限制。一個宅男不知存在的目的是什麼,但是決定旅行,就能超越日常空間的限制,體驗到逍遙。一個經常旅行的人,遇到疫情不能出國,如果內在感受力豐富,不出門也會發現世界在他心中,這也逍遙。這兩種都超越空間對形體的限制。

3.超越「利害」限制。莊子說,山木因不材而免遭砍伐,大雁因能鳴而免遭烹煮,有用與無用、有能與無能、有為與無為,都難以免除苦難,若視情況,適度選擇材不材中間,就可超越「利害」對形體的限制。譬如,公司因故要裁員,一定先裁最無用與最有用的人,最無用可有可無,而最有用最貴,最可能自立門戶成了對手,裁了,省下錢及擔憂。介於中間最不被裁員,掌握適度,能免除外物勞累跟人利害衝突,進入逍遙狀態。(:莊子說法適用於現代的前提是什麼?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4.超越「生死」限制。莊子認為,活著的人未曾到死地,不知道死亡是不是壞事,而且生死是自然演化,無須哀慟,哭三聲就好。遵循自然規律,活著時好好活著,該死就安心面對死亡,這樣的逍遙,超越生死對於形體的限制。

老莊的逍遙觀,算是崇高的世俗之道。說崇高,是因為體諒人心軟弱,說的到做不到。說世俗,是因為還是人類心理學,人還是人,永遠處於有限、無知與有罪的狀態,逍遙只存於現世,沒有永恆。

[1]參考 褚士瑩:追求快樂到頭來還是痛苦?為你的人生灌一套逍遙系統

eaton

2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