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4日 星期二

2012年應是中國經濟的轉折點

2012年應是中國經濟的轉折點中國2012年的經濟成長率為7.9%,與前幾年相較,趨勢產生轉折。我認為原因至少有四個:1. GDP造假曝光、2. GDP總量變大而自然趨緩、3.借貸無力攀升、4.勞動人口減少。

1. GDP造假曝光
中國總理李克強做遼寧省長時,跟美國大使聊起GDP,坦承不相信官方數據,他都是用鐵路運輸、用電量,和銀行放貸額來判斷經濟熱度。從此,國際社會關心起「中國社會總用電量」。若以2010年及2011年用電量成長率15.4%、11.9%來看,與同期經濟成長率10.6%、9.5%大致相當。
然而到了2012年至2017年,「總用電量」年化成長4.8%,但同期經濟成長率介於6.7%至7.9%,不免令人懷疑GDP造假。去年中國一些省分承認GDP灌水,但承認的數字佔GDP不到1%。若更細來看,「中國總用電量」可分為三大產業,其中第二產業為工業用電,佔總用電量的70%,在2012年至2017年期間,年化成長率只有3.5%,與同期經濟成長率更難匹配。可能有人會說,這是產業優化(包括服務業化),但優化速度可以這麼快嗎?不可能。

2. GDP總量變大而自然趨緩
2016及2017年,中國用電量年增維持3.5至3.9千億度,但分母基期大了,成長率自然趨緩。這種狀況無可倖免,台韓日美國家都是如此,就算是台積電,2016及2017年的盈餘成長率已不到往年雙位數了,2017年甚至成長不到3%,都是基期造成的。

3.借貸無力攀升、房產泡沫難以再吹
中國整體官方與民間借貸超過GDP的300%,壞帳咸認20%-30%,這已影響進一步借貸。國企改革沒有成效,其利潤與政府補貼相當(每年將近1兆美元)。一線城市新屋每坪至少80萬台幣,泡沫很難再吹大,而都市化也緩和了,高空屋率證實趨勢,未來很難透過房市推升經濟成長了。

4.勞動人口減少,導致競爭力衰退
中國過去實施「一胎化」減輕扶養負擔,有利於經濟發展,但那些父母已老化,反成為新世代的負擔,如今勞動人口自2012年起開始減少,這個趨勢30年內不會逆轉,特別是2015年10月開放二胎,2017年比2016年還少生66萬人,就可知道趨勢難以逆轉。

根據IMF統計,2017年中國人均GDP為 8,583美元,約歐盟的4.2分之1 、美國的7分之1、日本的4.5分之1,朝中等所得國家發展,與中國官方「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口號相符,但未來受到人口老化、美國保護主義影響外,此外也受制於專制,要知道全球高所得工業國家都是民主國家,未來很可能陷入中等所得陷阱。(eato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