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 星期三

同理心:文明的起點

考古學家瑪格麗特・米德曾說,文明的第一個標誌,是一根癒合的大腿骨。野生動物骨折意味死亡,因為無法覓食或逃生。若骨折癒合,代表有人提供庇護,那是人類願意為他人付出的行為,這正是文明的起點。 

文明起點還有許多說法。比如:將亡者安放在土裡,擺上陪葬品或鮮花,那是對親友的愛與哀悼。群體分工輪流守護火種,火種照亮的不只是洞穴,更照亮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分享與照顧。 

考古學家發現古頭骨上有穿顱術的痕跡,術後還能存活多年,意味有人冒險嘗試、有人耐心照護、有人把知識流傳下去。嚴寒中的因紐特人把皮毛分給無法捕獵的老人,婦女幫獵人修補皮衣,這些撐起彼此活下去的勇氣。 

文明並非始於高樓、科技或城牆,而是願意照顧彼此的那刻。台灣這次罷免行動,有無數義工站在烈日下,面對嘲諷卻不退縮。一位媽媽說:「我要讓孩子知道,社會有錯誤時,不能裝作沒看見。」這些人沒權沒勢,用行動守護公義,點燃希望。 

同理心不需要偉大壯舉,它發生在伸手扶人的瞬間。叔本華說,道德的根基,是對他人痛苦感同身受。舉動看似微不足道,卻證明:只要願意彼此照顧,文明就不會熄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