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15章是整本聖經最動人、最能展現天父慈愛與憐憫的章節之一(但不要忘了上帝的公義)。耶穌在這裡講了三個比喻,都是為了回應批評祂與罪人來往的法利賽人和文士。這三個比喻分別是:
1. 迷羊的比喻(路加福音 15:1–7)
一百隻羊中有一隻迷失了,牧人會撇下九十九隻去尋找那一隻迷失的羊,直到找著為止。找著後,他歡喜地背在肩上回來,並且與朋友鄰舍一同歡喜快樂。
天父的心意:這比喻顯示出神對每一個靈魂的重視。即使只有一個人迷失,祂也會親自去尋找,直到找回來為止。神的愛是不放棄的愛,祂為一個悔改的罪人感到極大的喜樂。
2. 失錢的比喻(路加福音 15:8–10)
一位婦人有十個銀幣,丟了一個,就點燈打掃屋子,仔細尋找,直到找著。找著後,她請朋友和鄰居一同歡喜。
天父的心意:這比喻表明神對我們的尋找是充滿熱情、仔細且不放棄的。即使看起來我們只是“十個裡的一個”,在神眼中我們仍是寶貴的。祂願意為我們費盡心力,只為尋回我們。
3. 浪子的比喻(路加福音 15:11–32)
一個兒子要求父親分家產,然後遠走他鄉,把財產揮霍殆盡,最終悔改回家。父親遠遠看見他時就跑去迎接他,擁抱他、為他披上袍子、戴上戒指、殺肥牛犢慶祝。
天父的心意:這比喻最清楚地展現天父的心:祂是一位等待孩子回家的父親,不計過去的失敗與罪,只要我們悔改歸向祂,祂就歡喜接納,恢復我們的身份。即使我們曾經背叛祂,祂仍然稱我們為“我的孩子”。
總結:這三個比喻共同描繪出一個信息:天父是那位主動尋找、樂意饒恕、並且喜悅罪人悔改的神。祂不是冷漠審判的神,而是慈愛、耐心、願意為我們付上一切的父親。這是耶穌透過比喻向當時的聽眾(和我們今天)揭示的最深刻的天父的心腸。
天父的愛與憐憫(2)
這段經文不僅僅是對悔改的浪子的描述,更是對大兒子,也就是那些「一直在家裡」的人——宗教人(法利賽人和文士)——發出的一種邀請和提醒:你真的認識父親的心嗎?
大兒子的問題(15:25–30):
1.拒絕進入歡慶,聽到為弟弟所辦的筵席,不願進去,反而生氣。
2.自義與比較,認為自己「這麼多年服事父親,從來沒有違背過命令」,而父親卻「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
3.看不起弟弟的悔改,指控弟弟「吞盡了你的產業,與娼妓一同花費」,拒絕承認弟弟的回歸。
這反映出他在父親家中,心卻離父親很遠——他不明白父親的喜樂是出於對失而復得者的愛。他眼中只有功勞、比較、和公平,而沒有憐憫、恩典和關係。
父親的回答(15:31):「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父親提醒他:父親的豐富早已屬於他,但他卻錯過父親的喜悅與愛人的心。
透過這比喻,耶穌向法利賽人發出溫柔但挑戰的問題:你們願意也進來,與天父一同歡喜,接納悔改的罪人嗎?耶穌沒有說大兒子是否進去了,這是開放式邀請,讓聽者決定。
我們有時也像大兒子,忙於宗教活動、追求義,卻缺乏對父神慈愛的體會與實踐。這段經文不只是叫浪子回家,更是邀請每個人進入父的心腸,學習祂的愛與憐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