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提到選舉結果由 中間選民 主導,是假設,也是謎。這說法否定結果全歸因於年輕人,而且有保守主義的制衡機制。問題是,中間選民的智商這麼高嗎?也可能他們不是智商決定意向,而是個性上不信任別人,社會上這種人不少,所以才會分裂投票。問題是,永遠不信任別人,每件事情不一定都對。
https://www.facebook.com/wu.jia.long.806083/posts/pfbid02gqcfrBgmSk2mP9WtChzcxLR7D9rVgL66hAhH33pCZECoGCkqV4mUHWiwDnTdXoEml
...........
吳嘉隆 •大罷免之後
台灣的7/26大罷免結束了,居然沒有罷成任何一個立委。對發起大罷免的一方來說,有大失敗的感覺。
那麼,現在回頭看看,國民黨有贏嗎?他們算是逃過一劫,保住了在立法院的席位,可是,死裡逃生能算是贏了嗎?
藍白陣營會很振奮,根本原因是罷免陣營來勢洶洶,把他們嚇到了!各種預估,有的說可能會罷免15席,有的是12席,差一點的也有8席吧,就是信心十足,使得國民黨確實惶惶不安。是這個背景,罷免的失敗才讓國民黨居然有贏了的感覺!
那麼,為什麼國民黨這邊會被嚇到?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有些事情確實做錯了,許多選民很失望,才會連署成功,支持罷免這場社會運動。
重點來了:選民確實對在野陣營很失望,才會讓罷免一直有聲勢,但是,台灣選民又不想讓在野陣營一直弱下去,所以才會不同意這次的大罷免。
那這又是什麼意思?台灣人支持在野陣營,目的是維持民主制度下的監督與制衡。台灣人不想讓在野陣營崩潰。所以,我隱隱覺得,台灣選民一直在「分裂投票」:中央級的選舉讓民進黨勝出,而地方級的選舉給藍白機會。
分裂投票會常態化,因為台灣選民大概已經看懂,總統大選要讓民進黨勝的話,那麼地方選舉就可讓藍白勝。反過來講,如果地方性的選舉讓藍白勝,那麼幾乎可以確定,中央性的選舉會讓綠營勝。
根據這一個觀點,大罷免的大失敗意謂著選民在將來的大選會繼續分裂投票,在總統這一級的選舉支持綠營,而在國會這邊則改為支持藍白。
朝小野大這種局面,陳水扁以前就經歷過了,沒什麼大不了的。賴清德應該有足夠的手腕來處理吧⋯。
台灣人希望有足夠的制衡,不想讓民進黨整碗捧去,所以,大罷免失敗了。而這個失敗的背後,如果真的是分裂投票的選民心理,那麼下次的總統大選應該是對民進黨有利的。
如果選民預感民進黨有可能在中央長期執政,那麼,要預防長期執政的腐敗與無能,台灣選民會樂見在野陣營仍然活著,好好活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