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海43歲網紅 沙白 患紅斑狼瘡,在年邁父親陪同下,去瑞士安樂死。她崇尚自我價值實現和不妥協,成為愛恨混合體。她愛自己,無法接受影響美貌的治療方法,要用安樂死保留尊嚴;她恨別人,指責母親帶來疾病基因,並且抱怨表妹不願捐腎給她。
問題是,生命難道只在於身體保鮮或自我價值實現?如果不能如願,就必須用死亡回應嗎?面對生活困頓,我們經常聽到幾種策略:
第一種帶著安慰:不要想,不要沉溺於悲傷悔恨。這可以得到喘息的空間,也給自己克服痛苦的時間。時間是治癒藥方,但有時有些事難以忘懷,也無須忘懷。
第二種是直面困頓。聽說這周末的民雄打貓馬拉松,有位女性視障跑者,旁邊有陪跑員。這位視障跑者把自己打扮漂亮,竟然還變裝,不僅不自憐自愛、抱怨自己看不見,而是在面對視力喪失的挑戰中,保持創造力和獨立性。
這是對幸福的生動詮釋,幸福並非只是物質或地位,而是在於如何面對挑戰、在困境中尋找平衡以及在限制中發現自由。這樣的生活實踐,證明在逆境中也能找到意義和價值。當然,若能理解視障跑者走出來的原動力,更能獲得深度的啟示,不然恐怕只是看熱鬧而已。
從西方保守主義立場,生命的價值在於直面人生變化,而不是無節制的自由泛濫。沒有誰不經歷風雨,而生命價值正是在苦難展現。這位視障跑直面困頓,保持創造力和獨立性,能縮短治癒的時間。
第三種是愛的能力。電影《羅馬假期》成名的奧黛莉 赫本,如天使般的風華絕代,她不可避免老去,晚年身患重病,然而她不恐懼,而是詮釋女人應該怎樣優雅老去。她把息影後時間和慈愛,都付出在最貧困地區的兒童身上,即便在遲暮之年,依然是最美麗最優雅的女人。
赫本的原動力在於信仰。因為明白「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所以有一種愛的能力深植在心裡,雖然經歷苦難,卻能變得更成熟、更懂得珍惜,常懷感恩,也更快樂。
生命的美好在於彼此相愛,時刻記得不虧欠人,反而常以為虧欠人,把自己變成別人的祝福。在這樣的新生命關係中,內心一天新似一天,不再害怕身體衰老、疾病和老去,因此對困難的感覺都是至暫至輕,最終,困頓成為永恆的祝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