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伯記》記載義人約伯的故事。他原本生活美滿富足,但在撒但的試探中,神允許約伯遭遇各種災難,測試他的信仰與品格。在第30章,約伯描述自己在災難中被輕視、被羞辱,他感到無助且孤獨,表達內心的絕望和困惑。
這句話帶有濃厚悲傷情緒,等待好事,但現實相反,期待光明,卻迎來黑暗,這種強烈反差,象徵希望被徹底摧毀。這也反映人在面對苦難的普遍感受——當我們努力仰望希望,現實讓人感到更痛苦。
有時宗教信仰給人過度樂觀,以為好處的機會比災禍多,可以逢凶化吉,這種人生光明面的看法遲早會絆倒自己。人生像跑馬燈,好處災禍都是50%,看清楚真相,反而成為安慰。所謂信仰,就是無論好處或災禍,都在上帝手中,而光明有時要經歷黑暗才會到來。
講到苦難,大家會說人生無常,要在逆境中保持平靜和堅韌。正向說法是有意義,但最後約伯完全翻轉,不是保持平靜和堅韌,而是關於信仰和神主權的信息。
這節經文旨在讓我們思考,即使在看似絕望的情境中,仍有更深的屬靈意義等待被揭示。在人生遭遇困難和挫折時,是否能像約伯一樣,坦誠表達自己的情感,同時保持對神更高的信任。
靈修版聖經約伯記30章提到苦難可能帶來得益或受害,端看我們的態度:
★何時苦難令我們得益呢?
(1)為了理解、堅忍和解脫,轉向神;(2)提問對我們有益的問題,並花時間思考;(3)被苦難預備,去認同和安慰其他受苦的人;(4)敞開自己,接受順服神的人的幫助;(5)準備向可信的神學習;(6)明白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受的苦;(7)對世上眾多苦難敏感。
★何時苦難令我們受害呢?
(1)變得剛硬並拒絕神;(2)拒絕問可能有益的問題,並忽略可能有益的教訓;(3)任由苦難使我們以自我為中心;(4)逃避可以幫助自己的人;(5)拒絕神從災難中帶來好處;(6)控告神不公正,甚至帶領別人拒絕神;(7)拒絕接受生命中的任何轉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