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伯記》記載義人約伯的故事。他原本生活美滿富足,但在撒但的試探中,神允許約伯遭遇各種災難,測試他的信仰與品格。在第30章,約伯描述自己在災難中被輕視、被羞辱,他感到無助且孤獨,表達內心的絕望和困惑。
26節是約伯在經歷極大苦難後的哀嘆,他曾懷抱希望,等待好事到來,但現實給他相反結果。他期待光明,卻迎來黑暗,這種強烈反差,象徵希望被徹底摧毀,甚至表達絕望,覺得命運總與自己作對,並訴說神不聽他的呼求。
想學習同理心,我們可以想像約伯內心的挫折、痛苦、掙扎與無助,特別是語氣帶有濃厚悲傷情緒,出自極端壓力下的心聲。這句話也反映人類在面對苦難時的普遍感受——當我們努力仰望希望,現實讓人感到更痛苦。
對此,張文亮說,人生像跑馬燈,不是遇到好處就是災禍,不是遇到光明就是黑暗。信仰有時給人過度樂觀,以為好處的機會總比災禍多,或以為光明的可能比黑暗多。其實好處災禍都是50%,看清楚真相,反而成為安慰,不會以為信主,可以逢凶化吉,這種人生光明面的看法遲早會絆倒自己。
其實所謂信仰,就是無論好處或災禍,都在主手中;無論光明和黑暗,主都掌權,而光明有時要經歷黑暗才會到來。
看到《約伯記》前段,世人會說人生無常,即使懷著正向期待,現實與願望背道而馳。接著可能說,要在逆境中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堅韌,即便面對的情況並非我們所能掌控。不能說正向說法沒有意義,最後約伯完全翻轉,原因不是保持平靜和堅韌,而是關於信仰和神的主權的信息。
這節經文旨在讓我們思考,即使在看似絕望的情境中,仍有更深的屬靈意義等待被揭示。在人生遭遇困難和挫折時,是否能像約伯一樣,坦誠表達自己的情感,同時保持對神更高的信任。
我查了靈修版聖經約伯記30章段落,提到苦難可能帶來得益或受害,端看我們的態度:
★何時苦難令我們得益呢?
(1)為了理解、堅忍和解脫,轉向神;(2)提問對我們有益的問題,並花時間思考;(3)被苦難預備,去認同和安慰其他受苦的人;(4)敞開自己,接受順服神的人的幫助;(5)準備向可信的神學習;(6)明白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受的苦;(7)對世上眾多苦難敏感。
★何時苦難令我們受害呢?
(1)變得剛硬並拒絕神;(2)拒絕問可能有益的問題,並忽略可能有益的教訓;(3)任由苦難使我們以自我為中心;(4)逃避可以幫助自己的人;(5)拒絕神從災難中帶來好處;(6)控告神不公正,甚至帶領別人拒絕神;(7)拒絕接受生命中的任何轉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