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瓊瑤、中山美穗去世,引發許多人惆悵與懷念。懷念往事的電影總是熱門,比如:
1973電影《往日情懷》,芭芭拉史翠珊與勞勃瑞福主演,被認為最浪漫的電影之一(有點悲情),主題曲《The Way We Were》旋律優美,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在美國電影協會百年最佳百首愛情電影歌曲排行第六。
許多人感謝瓊瑤小說陪伴度過困苦歲月,在現實窒悶中提供夢幻撫慰。瓊瑤重寫中國詩詞,美化畫面。但負評居多,懷念瓊瑤就像懷念戒嚴的美好,而且從現代眼光幾乎違法。
比如,瓊瑤戀情常始於男性視角的濾鏡,初識女神秀髮如瀑,蒼白嬌弱,一見鍾情。女主角必定拒絕,最後終必臣服,接下來女神的待遇就豬狗不如。《阿信》不是這樣。追求愛情,挑戰傳統,反對軍國主義,創立自己的事業。
要說深情,中山美穗的《情書》高出甚多,愛情之外,指出人生的恆常狀態:惘然。事情發生時,總是看不清,要等到經過歲月長河,事過境遷,驀然回首,恍然大悟:原來這樣!李商隱《錦瑟》正是如此:「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想起逝去年華,總有說不出的茫然。
馮睎乾說的好,要弄懂人生,像志向、才能、性格、朋友、伴侶,不能順時序,必須在時間軸跳來跳去,一次又一次追憶似水年華,在內心重訪當初,才可能釐清千條萬緒。《情書》不單是純愛故事,更是成長故事,讓人明白自相矛盾的道理:只有不斷回到過去,才能真正走出過去。
如今回想,那是慢熟時代,因此熬出歲月的真滋味。正如瓦力說的:有人為了一張專輯,存上半個月零用錢,無法試聽,不喜歡無法退費,但專輯主打歌好聽,其他歌曲都誠意滿滿,不像現在串流無限取用,卻難選到要的那首。
那個慢熟年代,是一字一字寫信,有誠意有慎重靈魂寄託,不強求每個今天超越每個明天,但求每個今天問心無愧。那時青春的甘苦,都用滄海月明珠有淚換來的。有時魯莽又沒效率,但真心給的永遠不累,深情付出總是精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