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3日 星期二

書摘《擁抱老年心生活》(2)核心概念

前言:變老的歷程是一項很重要的靈修任務,也會帶來挑戰。面對老年,本書提出3種態度、4種美德和3個操練。本文參考李鴻:擁抱心生活 變老有藝術。 

態度方面

 

(1)接納:接納自己的年紀和界限,並與自己的生命故事和好。有些老人無法接納過去,變得刻薄、愛抱怨。作者曾遇到一位老太太,她年輕時想當老師,但是家庭因素而不能讀大學。婚後,先生不重視她的付出,當她年老時,過去無法完成的夢想開始浮現,便經常抱怨家人及過去。

 

作者先靜靜聽她述說,尊重她的不滿、抱怨。讚美她,能在艱困環境中走到現在,不容易也值得驕傲。接著帶領她回到現實生活,問她想在世上留下什麼?而過去經驗能帶給後人什麼?如果能好好地規劃老年生活,帶給周遭的人溫暖與平和,將對社會有很大的幫助。如果仍然一再抱怨,就要帶他學習寬恕,使內心潔淨,讓刻薄、難過獲得洗滌,並教導切斷傷害,把傷害留給傷害他的人。

 

(2)放手:

a.放下過去的角色,完全做自己。有位退休校長婚姻發生危機,他把太太當做學生教訓,甚至在廚房指導太太煮飯。作者要求校長上午要乖乖做自己的事,不准進廚房,下午才能和太太共同做些事。

b.權力:老人常藉著堅持某些事,來行使自己的權力。

c.被需要感:有位老父親將公司交給孩子,卻保留辦公室。顧客過門而不入時,他就難過。長者必須認清在某些事上不再被需要,這不是自暴自棄,而是認清「我是誰」!

d.金錢:人到老年時,緊抓著金錢,結果遺產愈多,問題愈多。「我的母親有一句很棒的話:給予要用溫暖的手,而不是冰冷的手。」作者說。

e.自我中心:長者若能常為別人著想,會讓人十分感動。

 

(3)結出豐盛果實:年輕人容易引起敵對,長者的付出常讓社會更溫暖。長者可帶動和諧氣氛,給予晚輩的不同於父母的保護感及安全感。在德國遇到勞資糾紛時,常會邀請長者擔任協調者,這些長者的經驗和教導,並不是出於壓力,而是生命自然的流露。

 

美德方面


(1)感恩:以感恩的心回顧人生的長者,即便在困苦中,依然喜樂。這樣的氣質會吸引年輕人親近他,而喜好抱怨的老人,則無人理會。

(2)自在:德文「自在」源自於「放手」。老年人常得憂鬱症,主因就在無法放下。唯有放下過去的被需要感、角色,才能散發出自在的美德。

(3)自由:老年人不需要對外證明自己,更不需要依賴別人的期望而活,可以自由地活出自己。

(4)愛:因著愛,老人家自然散發出對人的關懷、信任與溫和,讓四周的人感到舒服。

 

操練方面


(1)靜默:在養護中心的老人,操練與忍受靜默很重要。「孤單」的字根原是「與一切合一」,當人感到孤單悲傷,接納它,穿過它,就能找到一個與所有人、自己及神合一的地方。

(2)面對死亡:透過與死亡對話,了解死亡,讓生命更有活力。唯有意識到生命有限,才能專注活在當下,認真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也就是一方面操練享受生活,一方面面對死亡的課題。

(3)祈禱:老人家不能做許多事,但透過祈禱,還是能對全家族做出貢獻,老人家可以感受到神的同在、家一般的溫暖,活在愛的眼光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