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2日 星期四

友誼的基礎

現代人的情感疏離,呈現兩個極端,有人躲入自己世界,有人企圖尋求友誼。企圖不一定成真,但我們可以理解原因,就不會悵然。 

友誼關係的強度至少四個層次:一起共度的時間、情感強度、親密或信任、以及提供互惠服務。這四點都有彼此共同點,當共同點消失,友誼會改變或結束。以下簡要說明: 

第一,信任比喜歡重要,但信任還不是友誼的關鍵,而是能彼此分享生命的核心信仰與實踐。這需要有共同背景、相同挑戰、相似人生體驗和共同認知,否則無話可說,無法一起做事,這也是友誼持續發展的關鍵。

 

第二,理想友誼不問為彼此做什麼,只想互相陪伴。歌德和席勒彼此非常友好,據說歌德害怕接觸死亡,沒有去探望病入膏肓的席勒。這在友誼可接受。

 

第三,友誼並非僅依賴於起初情感基礎,而是能在變化中找到新的平衡和意義。愛默生說:「對我們來說,那些愛我們的人是親愛的,但對那些拒絕我們的人來說更親愛,因為他們擴展我們的生活,推動我們走向新和未經嘗試的事物。」 

第四,友誼需要獨立,所以自己絕對是愛自己的朋友。愛自己有前提,不然反而害自己。就是知道人不過是人,除非謙卑學會懷疑反省自己,否則所有問題都源於理解力不足,以致造成理性自大、假冒為善、偏見、短視、自私等通病。

後記:去年曾在大修中的台北植物園周遭隨意走,經過孫運璿的故居。孫運璿是台灣科技的推手之一,但就只是之一,成就是眾人一棒接一棒。孫運璿有「實是求是」的理工精神,有顆反省的心,也願意為台灣付出。他檢討反省施政錯誤,發表對中國的態度:「台灣從不畏懼談判,我們絕對不能在畏懼中談判!」對照今日內心毫無台灣之輩,形成對比。墮落都是從失去核心價值開始。沒有類似核心價值,如何建立真正的友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