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9日 星期三

甚麼是智慧?(3)萬事互相效力

2024北美中心法語的高中會考哲學第一個題目:如果一切都無法持久,如何快樂? 

從聖經觀點,您的答案是甚麼?我一下想不出,若只能講一句,就說今天的貼文:「上帝使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1] 

我也讀到一些人文答案,比如:楊定一認為,把注意力從外轉向內,熟練了,外境就成了一面鏡子。透過世界,我們樣樣都清楚看到自己──看自己有沒有受到影響,有沒有反彈,小我的作用是不是已經強烈到一個地步。同時心裡非常坦然,知道一切都沒有事,都可以放過。生命活得如此豐盛,這時候,不用學,不用教,我們自然會對人友善,隨時活出愛。 

佛教認為,不要執著於事物的永久性,而應該接受變化,並在當下找到快樂。而斯多葛主義認為,應該專注於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而接受那些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這種態度有助於在面對無常時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快樂。 

存在主義認為,快樂不在於追求不變的事物,而在於如何創造和體驗自己的生活。縱使生命如夢幻泡影般轉眼即逝,我們依舊可以採取行動,為生活注入價值和意義。 

[1]陳鳳翔:上帝使萬事互相效力 

「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馬書8:28)這句話常被理解為,不管發生好事、壞事,愛上帝的人都會在其中得到好處。這句常出現於安慰告白失敗、失戀被甩的人,或求職工作不順利。最後一次用到這句,是在數年前。我維持讀書、打電腦的姿勢太久,沒有起來走走,做伸展運動,結果肩膀沾黏。這是壞事。 

那陣子COVID-19肆虐,我們家打疫苗,丈夫和孩子們都肩膀腫痛哀哀叫。這也是壞事。我就用了這句話:「肩膀沾黏的徒手治療更痛,打疫苗的痛真是小菜一碟。真是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啊。」說自己更倒楣,多了肩膀沾黏的壞事,但負負得正,壞壞變好。這句話被節錄,然後濫用、亂用。直到我閱讀希臘文聖經羅馬書第八章,才知道自己對這句話理解錯誤三十多年。 

首先,「萬事都互相效力」是不正確的翻譯。「萬事」成為主詞,具有泛靈論或古代斯多葛主義的思想,以為事情有它自己的力量。許多中文聖經都做了修訂。《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上帝使萬事互相效力……」、《中文標準譯本》「……神使萬事相輔相成……」。 

「萬事」πντα是直接受格,主詞「上帝」被隱藏了。這種句法是猶太人的習慣,因為上帝太偉大了。事實上,有些古代抄本有「上帝」 θες。所以,不是「萬事」自己有甚麼想法意念,而是上帝使萬事互相效力。 

至於「得益處」,在主流文化「我、我、我」的個人主義風潮下,誤以為是「我」得到好處,財富、名聲……。但前後文談的是受造在敗壞的轄制下痛苦,而基督徒因著耶穌領受聖靈,各樣的軟弱有聖靈的幫助。 

上帝跟愛神的人——按他旨意被召的人、預定效法聖子耶穌榜樣的人、有聖靈的人——在萬事上一同工作,成就有益的事。如《呂振中譯本》「……凡愛上帝的、就是按他的定旨蒙召的人、上帝在萬事上都和他們同工,來成就有益的事。」 

「得益處」,不是狹隘的意思:「我」個人得到好處,而是上帝的國度而到全面的好處。當然,個人因為在國度裏面,自然得到好處。所以,上帝呼召基督徒來同工,使萬事互相效力,來成就有益的事,天父上帝喜歡孩子們一起與爸爸做事,參與創造與拯救事工。主耶穌喜歡他的門徒與聖靈同心,分擔世界的痛苦,等候得釋放時盼望實現,一同得享上帝榮耀的自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