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是甚麼,人言言殊,但「無知」肯定與真理無緣,而且可怕。
昨天是288,每年辦理紀念活動是希望這一代去反省和修復,修復才能共同向前。修復的前提是每個群體的記憶能被完整呈現,被訴說,被同理,一起面對錯誤。如果從不知生長的土地、在身邊的人,曾經有過如何的經歷,對於吾土吾民,就不會有感情,更不可能從錯誤中學習和改正。
日前,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受訪時稱「228是中國內戰,美國史上傷亡最慘重的南北戰爭,至今也沒有把停戰日或開戰日作為國定假日來紀念或哀悼,然而在台灣,2月28日卻成為某一個圖騰禁忌,成為特定政治人物每年兌換個人政治利益的提款機。」
毋庸置疑,「政治提款機」的前提「228是中國內戰」是錯的,美國沒有紀念也是錯的。只有極權主義企圖消滅真正發生過的事情,當消除這些記憶,經過詮釋,人們非常容易再被統治。
把整個228當作「政治提款機」,「猶太大屠殺」豈不也是以色列的政治提款機?顯然這是他個人的真理。我尊重別人的真理,但「真理」需要禁得起檢驗。
林校長未必不理性,他是前台北市長郝龍斌(2010)及前新北市長朱立倫(2014)任內的衛生局局長。問題是,學校是追求與傳授真理的地方,就算拚政治,不應把別人的苦難視為無物,視自由民主如糞土,沒血沒淚沒良心,最終會被良善唾棄。新聞說他道歉了,可惜在公開場合講很大聲,卻在小會議室道歉。
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最愛高舉理性,但天下太多已知的未知及未知的未知,所以理性主義(Rationalism)不是萬能。康德開始時是理性主義者,經過休謨的「將他從沉睡中喚醒」的著作《人類理智研究》的薰陶,他成了理性主義者及經驗主義者的綜合體。
理性主義可能製造很多偏差,原因如下:
第一,前提錯誤。問題的前提,是人的主觀設定(人設),假如前提預設錯誤,問出的題目就錯,在錯誤的題目上,不可能有對的答案,沒有的事還可能竹篙接菜刀,這樣不可能會真的「明白」甚麼。另一種前提錯誤像瘦肉精事件,有心人說攝取會如何,卻不提量多少(前提)才有問題。
第二,看問題的距離。要將一件事看清楚,看問題的距離很重要,距離人事時地物愈遠,就愈不能明白。所以即便閱讀經典書,不一定明白其中的真理,不要自以為厲害,不參考或貶低別人的看法。
第三,人知道的都是有限的過去。人的明白受到自己的經驗、喜好影響,用過去式的知道,去明白未來式,所知非常有限,所得結論不可靠,需要時間不斷驗證。(特定範圍的迴歸分析不能無限延伸)
第四,人的「明白」受到人性軟弱的影響。人性考慮利害得失,就會產生偏差。任何學科都是因此高舉一點點所明白的,就可能產生下一步的預設偏差。
註:「理性」是一種智能,能識別、判斷、評估實踐的理由以及使人的行為符合特定目的。「理性」不依靠表象,而是通過論點與具說服力的論據發現真理,並經邏輯推理獲得結論,作為意見和行動的理由。理性主義進一步高舉理性,認為理性可以作為知識來源的哲學方法,並認為真理不能依賴感官,而需依賴理智和演繹推理的方法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