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日 星期四

人生驅動力(1):追求意義VS尖酸刻薄

台灣出現民主失靈的危機。危機有兩個,一是中共認知作戰,透過抖音等平台,內建人們錯誤的直覺判斷力。另一個是失去真理方向,加上政客利用片面事實挑撥矛盾,導致許多人的人生驅動力不再是追求意義,而是用尖酸刻薄面對人生,與莎士比亞的《馬克白》不同。 

尼采說:「權力意志」是人生驅動力;佛洛伊德說:「享樂意志」是潛意識的驅動力。這兩種驅動力直接而明顯。得到社會肯定,感覺比別人高級,便能享受權力的感覺。「享樂意志」更普遍,吃住穿都好,開好車,到各國旅行,在社群媒體炫耀自己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勝利。 

但這兩種驅動力只能在「缺乏自信」或「求生存」時有用,人生到某階段,不能支撐內心。觀察用心生活的人,你會發現最終的驅動力是:「追求意義的意志」。但不是每個人的想法都如此。 

薩泰爾節目找來中國《央視》前記者王志安譏諷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陳俊翰律師,正常人都會說NO,為什麼被當成好笑,還有流量與票房?受眾(包括潛在的)很可能是我們周遭的親友,知己知彼,看一段深刻的社會觀察: 

//一大部份受眾是都市中產階級的小布爾喬亞第二代:不是大富大貴,但有殷勤長輩提供經濟基礎,自小衣食無虞,不曾有為下一頓煩惱的經驗。家教偏向順民教育,有公版的人生藍圖可以依循,也都乖乖照做了,但沒有得到想像中的幸福,還隱隱看不起溫順辛苦一輩子的長輩還有自己。 

你問他們什麼是幸福,只能得到「經濟自由」模糊回應,有一天真的經濟自由,反而不知自己此生要幹什麼。「經濟自由」不是他們真正的欲望所在,因此他們不曾真正豁出去,為「想像中的經濟自由」捨命拼搏。 

他們真正的問題是「不知自己是誰」並且「不知自己要什麼」,遑論如何忠於自己、如何實現心之所欲。沒有底氣,對不滿沒有任何行動,不敢跟人直來直往,不曾捍衛自己,與社會接觸幾乎是憋曲的經驗。 

於是,看到有人尖酸刻薄,讓自己有發洩管道。那些尖酸刻薄的人,把惡質的髒東西,用「國外舶來高級品」粉飾,幫受眾免去道德困境。於是他們囁嚅的說「我只是在看喜劇」、「不要這麼認真好嗎」,完成尖酸刻薄當好笑的迴圈。 

尖酸刻薄的薩泰爾,不叫好笑,叫做「沒有家教」。看著笑的布爾喬亞觀眾,那不是什麼高級美式品味,那是生命的悲涼,因為空虛,只能用蒼白廉價的笑聲填補空白。// 

陳俊翰自幼罹患罕見疾病(SMA),經歷火警導致雙腿截肢,但克服限制,台大法律/會計雙學士,台大法研所碩士,會計師,95年律師高考榜首,哈佛法研所碩士,取得密西根大學法律博士、紐約州律師執照後,放棄高薪,歸國倡議障礙者權利。有興趣看他在高一的演講。https://youtu.be/VBzW4LDGmiM?si=dKhkAcFMXYIw87yp。 

陳俊翰是追求意義的典範。不是說高學歷就如何,但對非常努力的人尖酸刻薄,不是無知、虛無、忌妒,就是為了私利,詆毀普世價值,拉低台灣道德水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