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0日 星期二

人生的驅動力(10)《淺草的幸福吐司》:不苟且的人生

《淺草的幸福吐司》紀錄片描述在東京淺草的「鵜鶘麵包店」(Pelican),它成立於昭和17年(1942),店面狹小,沒有五光十色的市招,沒有櫥窗,以近乎素顏樣貌,生存於大品牌夾殺的烘焙產業。 

鵜鶘麵包店產品只賣白吐司和小餐包,然而營業額超過擁有百樣產品的大型連鎖麵包店。選擇這種簡單中的不簡單,需要條件配合。這種經營方式,不是譁眾取寵,是經營者為實現理想做出的決定。幾十年營運證明,到尖峰時段,客人需要排隊三個小時才能買到一條吐司!

 

淺草的幸福吐司 軟綿勁香半世紀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534503253786239

 

鵜鶘麵包店原先賣吐司,也賣其他麵包。第二代老闆渡邊多夫不甘於平庸經營,也不想讓家族事業變成只追求利潤的工具,希望做出貢獻。他認為有責任開發讓客人感覺滿意和幸福的產品,並將產品的技術和口味推向高峰。他逐漸減少品項,聚焦在吐司。

 

渡邊認為,吐司平凡,卻最深入日常生活,但要做得好吃,卻是挑戰,超越平凡,才是光榮的事。他與名木廣行師傅投入大量心力不斷嘗試與調整,終於成就讓人忘不了的招牌吐司。許多客人說:「我們每天吃,都吃不膩!」

 

導演還想呈現更深層的訊息,就是什麼因素成就今日的成果?導演訪問不同階層的顧客,發現顧客都感受到產品的功夫,讚賞風味、品質穩定,更讚賞店員的謙虛及溫暖的待客態度。

 

他也訪問鄰居和商店,發現深受鄰舍推崇,甚至成為在地文化的一環──街坊商家以守望相助的精神代賣鵜鶘麵包店的產品,好讓社區居民能更方便買到。

 

導演也與老師傅名木廣行促膝深談,發現他數十年來充滿熱情,對細節一絲不苟、從不馬虎。名木說:「我從沒有想過要離開這個工作,打從一開始就覺得這裡是值得我奉獻一生的地方,工作一點也不單調,每天都充滿挑戰。」

 

他又說:「維持一定的美味需要非常注意製作細節、要不斷思考與修正各種可能的變數。例如:每天都得留意氣候變化;要依照當天的氣溫、濕度,調整麵團發酵的時間與成形的速度,才能維持品質的一致。」他無與倫比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得到大家的尊重。

 

導演最後訪問第四代經營者渡邊陸,年方20多歲,沒有驕氣,十分成熟,而且態度謙虛。他認真學習,以名木廣行為師,求教經營方法,尊重他如同父親,對老師傅說:「你就像我的家人,我的叔父!我在你身上學到太多東西了。你是我的師父,我向你學習是應該的,請你將來繼續指導我。」

 

鵜鶘麵包店成功的因素,漸漸清晰,正是「不苟且」的態度。誠如影片開頭加拿大籍三弦琴演奏家說:「我喜歡在日本生活,因為在這裡可以過得很自在;但我發現,在日本沒有一個人可以用『苟且』的態度來過日子。」

 

說到不苟且,這位演奏家指出的不止是工作,而是生活的每個面向。不單工作不苟且,生活也不苟且,人生各方面都需要抱持認真、誠懇、負責的態度。鵜鶘麵包店幾代經營者、老師傅與眾員工都展現這樣的精神。

 

中國思想家荀子有個篇章〈不苟〉,談論君子應方正守節、不懈怠馬虎。《宋史-明鎬傳》論大臣明鎬為人「遇事不苟,為世所重」。可見華人推崇不苟且,只是幾千年來,沒有被尊為「不苟且先生」,反被封為「差不多先生」。胡適並非要滅自己威風,而是呼喚能自省,一改積習。

 

不苟且是難,人性並非本善,只喜歡不義,不喜歡真理。雖然失能的良心仍知覺認真是好的,但劣根性就是好逸惡勞,自然傾向馬虎。不苟且是知易行難,只有少數人因著社會文化、生活壓力、宗教信仰等,展現不苟且的樣貌。

 

許多社會研究指出,日本社會奉行集體主義,置團體的重要性於個人之上,認為個人為團體犧牲是應當的,避免帶給他人麻煩。個人管理好自己,自然為群體帶來好處和效率。在集體主義影響下,日本社會營造出鞭策性的社會壓力和氛圍,使人不論真心或勉強,都相當程度負起個人責任。或許這是日本社會呈現細心不苟的原因。

 

按:我認為日本人追求工藝的極致,不是集體主義可完全解釋。很多人說日本經濟失落30年,其實人口快速老化,經濟基期高,能維持實質國民所得水準,同時日股最低跌到6,994,現在接近1989/12/2938,957高點,除了貨幣貶值,無形資產還在發揮作用。

 

聖經用「節制」表達「不苟且」精神。節制就是不放縱情慾、不任意待人,必定有責任感、處事認真,不馬虎懈怠。而且節制與眾美德聯合的節制。沒有溫柔,節制是冰冷的;沒有信實,節制是虛假的;沒有良善,節制是危險的;沒有恩慈,節制是殘忍的;沒有忍耐,節制是壓迫的;沒有和平,節制是恐懼的;沒有喜樂,節制是痛苦的;沒有仁愛,節制是刑罰的。

 

聖經所說的節制是最完全、最真實的不苟且。真正的節制是聖靈的果子,反映上帝的榮美,祂本是一切美德之源。世界固然照著上帝的普遍啟示展現一點點美德的樣貌,但是為了提醒世人尋求上帝的點點星星光而己。

 

鵜鶘麵包店的故事提醒人們尋求上帝,叫人們揣摩而得,因為祂離我們各人不遠。凡是願離惡行善、尋求和睦的人,都應該尋求認識上帝及祂的愛子耶穌基督──祂真正在生命中反映上帝一切美德。並且主耶穌應許,祂要做的事,信祂的人也要做,就是一切蒙揀選、住在祂裡面的聖徒。所以蒙恩得救、出死入生、脫離罪權挾制的聖徒,應該更具條件實踐不苟且精神!

 

(參考許立人:《淺草的幸福吐司》不苟且與節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