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涅瓦的貓頭鷹只在黃昏降臨時才開始飛翔。」黑格爾的意思是,只有要理解的事件已經過去,解釋才有可能。
小老百姓可能認為誰執政都沒差,跟他講言論自由,會說香港只是不能選特首而已。先前港人抗爭,這些人說不能破壞公物。太平時期是這樣沒錯,但都無法住了,還關心設備?抗爭不一定如何,不抗爭就沒了。
英國在香港花了百年建造世界金融中心,不到25年,變成遺址,2016到2023實質GDP停滯。接著,中國人接下數十萬空位,然後鬥爭現存港人,好讓夥伴進來工作,這是普遍的經驗之談。
文言文給有興趣成為余光中第二的人去讀吧,其他人要學的很多。不信,看這篇香港人寫的,刊在中國最知名的知識人平台《知乎》(可能被下架了)。做決定講究「形、勢、策」,選票不要亂投,多多想想台灣的未來,不然最後自己也會遭殃。
……
一位香港人 20240127
我用身邊的事情說吧。「離港潮」真實存在,香港不是以前叫金融中心的香港,現在叫「遺址」或者「廢墟」更合適。
在香港接受過高等教育,且年齡介於十八歲至三十八歲的青年人,都在考慮離開香港,其中至少半數已經離開。我周圍的朋友鄰居,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差不多走光了。甚至我一個朋友家的孩子,學習成績異常好,放棄在香港考學,跑到加拿大上兩年制專科,就是為儘快換加拿大身份。
那孩子年輕,但很有主見,她是在「逃難」,逃難的人不能挑三揀四,她要儘快扎根站穩,然後將父母接出去。總之,在離港拿身份,比在香港讀大學重要。而且大多數年輕人,都是類似心思,即便出去從事低級工作,也是心甘情願。
香港有750萬人口,但老齡化嚴重,介於十八歲至三十八歲的人口最多一百五十萬。香港大約不到三分之一的年輕人能考上本地大學,即便加上去外國留學的年輕人,頂多七十萬香港年輕人具有高等教育背景。差不多三十萬年輕人離開了,你說算不算是離港潮呢?
另一個朋友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很好,百分百能考上香港三大。上初中時,說過志向是金融行業。現在高中選科,轉而學習物理化學了。問怎麼想的,孩子說學計算機科學更容易移民。香港最聰明的孩子都跑掉了,你說留下的香港是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