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日 星期五

人生的驅動力(2) 信使核糖核酸的直覺信念

信,就是對所盼望之事有把握。-----《希伯來書》 

科學有其侷限,很多事無法事前驗證,甚至無法驗證。所以不符科學不一定是錯的,重點在理性態度。也就是說,若現在證據不足,只能說無法證明是對的,但不能說一定是錯的,這是統計檢定的基本概念。 

2023諾貝爾生物學暨醫學獎,頒給鑽研RNA(核糖核酸)的卡里科和韋斯曼,兩人都是開發新冠肺炎疫苗的幕後功臣,研究過程是「直覺與信心」的故事。 

所以說,對新技術不要抱持完全否定的態度,要反對的,是無法解決問題的構想,是用來政治鬥爭或謀取個人利益的野心。 

卡里科在匈牙利一個村莊長大,那裡沒有自來水、電視機和冰箱。卡里科仍是學生時,聽到mRNA(信使核糖核酸)的演講,立志專攻這個領域。她獲得生化博士學位後,本想在匈牙利研究,但找不到經費。 

1985年,卡里科決定和丈夫及兩歲女兒移居美國。匈牙利只容許帶100美元出境,她偷偷在女兒Susan的熊公仔內塞入900英鎊(Susan長大後成了兩屆奧運賽艇金牌得主)。 

移居美國後,卡里科的研究生涯屢受挫折,因為科學界普遍認為體外轉錄的mRNA會產生嚴重的發炎反應。然而卡里科堅持她的非主流觀點,深信終可突破難關。 

由於不被看好,卡里科只能掙扎求存,既拿不到終身教席,實驗室一個接一個關閉,她要不停找其他科學家合作,年收入從未超過六萬美元,支撐她的就是熱情和信念。丈夫說:「我計算過了,像你這樣無休無止工作,時薪約一美元。」 

就在拮据到期刊訂不起時,她偶遇免疫學教授韋斯曼——與她同得諾貝爾獎的人。當時卡里科在排隊影印期刊,韋斯曼路過,卡里科認得他,便把握機會攀談,開場白是:「我是RNA科學家,我能用mRNA製造任何東西。」 

韋斯曼說,他想造針對愛滋病毒疫苗。卡里科想也不想就答,「得,我做到。」其後二人研究還是滿途荊棘,但從連串失敗中發現,只要在mRNA加入pseudouridine分子,就可防止免疫系統反應過激。 

什麼關鍵因素令卡里科獲得成功?從《幸運的配方》一書可發現:從一開始,她毫無疑問認定mRNA行得通,就算與世界為敵,她也沒有絲毫動搖。 

這是一種直覺的信念,召喚她研究mRNA。智慧不是純粹理性的邏輯思考,而是直覺,一旦對直覺有強大的信心.便會將困難的現實作為出發點,在這個基礎上有決心做最大程度的冒險。 

直覺往往是興趣所在,而強烈興趣已是成功的一半,就算失敗,不也享受過程?直覺不一定準,但《幸運的配方》作者訪問數以百計的人發現,幸運兒傾向相信內心召喚,而運氣差的漠視這種感覺。 

卡里科的例子說明:確立人生方向,要相信直覺帶來的信念;實現目標,得靠理智。兩者缺一不可。卡里科為自己的生命選擇一條窄路,但也許只有在最窄的路,才會發生最對的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