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直覺可能是錯誤的偏見,靠直覺做決定,就要對決定保持懷疑。然而用理論、模擬、調查或實驗驗證等理性程序確認直覺是不是偏見,多數人會嫌麻煩,於是有心者便有機會灌輸偏見。
有個簡單方法可以消除「直覺的盲點」,就是在「理性」和「直覺」的雙重基礎上,增加第三步:「反直覺」,以不同視角看世界,理性保持不變,只是朝著不同的方向前進。
然而,人們有許多心理偏誤,比如,錨定效應、可得性偏誤、自利性偏誤,所以我們通常不會檢驗直覺,而是直覺讓我們認為違背常識是合理的,因此懷疑直覺經常無能為力。這門知識獲得諾貝爾獎的青睞,也成為心理或理財書籍的熱門。
為了讓反直覺更加有力,個人建議幾個方法:
第一,嚮往高度智能。盲目信任自己直覺的人,很少會質疑自己的決定。把直覺視為某種啟示,像神聖的真理抵抗所有論點,有堅定的信心,同時又能自我檢驗懷疑,是具有高度智能的表現(因此信仰不是迷信,而是理性分析的結果)。
第二,知道錯誤的執著,會害了一生,便有意願承擔反直覺所需的時間與成本,比如,藉成本效益分析(抓住重點,簡單就好)。效益容易理解,成本可能像馬克白被夫人慫恿,踏上悲慘不歸路的可能成本。又比如,羨慕別人創業成功,在投入創業前,要知道失敗比成功至少高出10倍,自己願不願意承擔失敗而階級向下流動的風險?
第三,不依賴「普遍存在的偏見」,習慣提出更多的「獨立的理由」,在腦海交叉驗證。比如,現在年輕人看到別人成功,以為自己也能。當直覺與實際落差時,不是自暴自棄,就是酸葡萄或尖酸刻薄,然後被無良政客欺騙。這時更多的「獨立的理由」,就是知道「基因、環境、努力及命運」決定人生,接著查驗自身條件是否俱足,至少比較不會出現不良的情緒反應。
第四,破除我執,需要謙卑,願意認錯,才有機會聽到指正的聲音。人永遠處在有限、無知和有罪的狀態,人的通病是:偽善、理性自大、偏見、短視、自私、健忘與知行不合一,因此,接受人不過是人的事實,謙卑學會懷疑自己、反省自己,很可能是唯一正確的事。
最近看到「龍鬚菜能降血糖,二十年糖尿病患者食用四天後即見實效」的影片,講得頭頭是道,若直覺認為「藥療不如食療」,就容易信以為真。
「反直覺」告訴我,若有效,早就沒有糖尿病患者。要避免被錯誤思想吞吃,要理性查證,而且常識說:天然藥物都需萃取濃縮數千倍。即便龍鬚菜具有效成份,要吃非常大量,實際不可能。
這次高端疫苗爭議,是很好的反直覺練習。除非像柯文哲經常無厘頭懷疑,爭議在事前一定有理由,所以事後回顧的學習效果非常好。
一個人過度悲觀,會形成偏見,不知中研院院士陳培哲是不是這樣?當然,有時悲觀與事件無關,而是私人目的。我依時序別隨機選取,看陳說了甚麼,我的反直覺是甚麼?
……
2021年6月8日
中研院院士陳培哲直言高端疫苗不可能成功,選錯技術,7月不可能通過緊急使用授權。
反直覺:有沒有效要看關鍵事實,就是臨床試驗結果。通常完成臨床3期或是2b才能確認藥效,但例外非常多。由於這次是橋接試驗,臨床1期就知有沒有效,實際結果早公布了,2a也公布了,我都知道,陳作為專家怎不知道?
……
2021年8月17日
中央研院院士陳培哲稱,高端通過EUA的研究數據在科學上「一點價值都沒有,因為抗體效價並不等於實際施打的保護力,因為校價數據很高,並不代表具有可靠的保護力。」
反直覺:各國通過EUA都用替代指標,達標就認為有效。替代指標不是新觀念,比如用衡量耳溫確認是否發燒。難道科學家選定那些替代指標,沒有考慮效度信度嗎?
……
2021年7月6日
陳培哲指出,高端與聯亞研發的疫苗,技術與專利授權都來自美國,應稱為「台灣代為生產的疫苗」較為合適。台灣代為產製最大問題在於效力,台灣對準早期武漢病毒株,面對變種病毒環境,有效用再來談!
反直覺:最好是只有技術與專利授權就能研發出疫苗。還需要很多「非專利技術」啊,這是常識。當時國際就有很多證據,現有疫苗對變種有效(沒變那麼快,現在知道高端防護力91%,包括變種病毒)
……
2022年7月12日
陳培哲呼籲政府不能押寶國產,要讓鴻海、台積電與慈濟等民間單位採購的BNT疫苗「趕快買進來」,才有助紓解本土疫情。
反直覺:政府若押寶國產,怎早跟AZ 莫德納簽約?民眾有一堆品牌可選,沒有先簽約行嗎?廠商要送藥來,政府能擋嗎?政府能依據甚麼法令阻止民間採購?只有一點,保證處理藥物造成的風險。事後證明,是中國想讓科興進台灣,所以擋BNT。
……
2023年11月7日
陳培哲質疑指揮中心成為高端股價炒手,民眾也不相信司法。
反直覺:檢方查無不法,早已簽結高端疫苗63案告發案,有新事證可去告,而不是潑髒水。衛福部部長薛瑞元第一時間稱:中研院院士非常尊貴,但沒有言論免責權,「等他講出來(誰炒股),我們看著辦」。
……
2024年1月16日
陳培哲表示,疾管署身為利害關係人,公布的合約內容肯定對自身有利,要讓陽光照進政府的疫苗政策,需要由具公信力的第三方調查後公布結果,才能解決民眾疑慮,建議由選後組成的新國會進行調查。
反直覺:難道合約還有第二份?還是只公布部分內容?可是合約有頁次,不都要公開各界查驗?公務人員為什麼要冒險不公布全部內容?涉及人員這麼多,能公布部分內容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