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ton
哲學家伯特蘭·羅素鼓勵大家,人到生命最後,不要再為彰顯自我而獨樹一格,而是融入普遍的生命,讓自我之牆一點一點退去,越來越客觀,進入無我境界:
「人的一生應像一條河,存在開始是涓涓細流,被狹窄河岸所束縛,然後熱情衝越岩石與瀑布。漸漸地,河流變寬了,兩邊河岸遠去,水流更平靜。最後,沒任何明顯裂痕,自然融入大海,並毫痛苦地失去自己的存在。」
注意,這是指到生命最後,在此之前,還是要熱情衝越岩石與瀑布。
1957年的經典電影《十二怒漢》(12 Angry Men)中,一名在貧民窟長大的少年被指控謀殺父親,所有的證據對他極為不利,法官沉重地對陪審團說:「這起案件有一人死亡,另一人的生死掌控在你們手上。」
然而,審議的過程暴露陪審團的弊病。在十二位陪審員中,唯有8號陪審員投票主張被告「無罪」,引發激烈辯論,他指出證詞矛盾,卻遭其他人嘲諷。
隨後情緒升溫,其他陪審員對謀殺案件持有的偏見也一一暴露。最後,因著8號陪審員的努力,其他陪審員陸續改變觀點,最後都投票同意這名少年無罪。
《出埃及記》記載,以色列百姓剛進入迦南地,上帝囑咐他們要勇敢堅持真相,強調:「不可在爭訟的事上隨眾偏行」,就是勿枉勿縱,不可「偏護窮人」,也不可「屈枉正直」,堅守真理並為弱勢發聲。
在《十二怒漢》中,第二位表決被告無罪的陪審員稱許8號陪審員:「獨排眾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是上天要求我們具備的正直與正義,重視真實的證據並尊重他人權益。(參考葛庭墨:8號陪審員,靈命日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