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6日 星期四

只擔心該擔心的事 談對話機器人

對話機器人ChatGPT橫空出世,未來白領工作會被取代嗎?人文社會領域會更式微嗎? 

清大物理系教授王道維從字詞、訊息、意見、知識與洞見等五層的語言理解架構,看對話機器人所產生的文字與使用者的心理互動,說明在哪些方面將對人類未來生活有所影響。 

結論是目前ChatGPT功能與Google類似,只有少數領域能到達實用知識的範圍。為減少偏見而被誤導,如同做Google搜尋要綜合比較,類似蘇格拉底的質疑與對話方式,釐清思路更為重要。

https://www.storm.mg/article/4725780?mode=whole 

王教授書寫這篇,閱讀有點燒腦,但已盡力科普化。他主導過建立家事法庭的人工智慧系統,歷史回測的正確率極高,已給法院作為判案參考。多才多藝、性格謙虛的曾催促我投書一帶一路「國內薪資」議題,也幫忙校稿。

對我來說,ChatGPT功能沒比Google高明多少,說取代或式微甚麼,言之過早。就我觀察,極大多數長期預測都是錯的,而且錯得離譜,就算某些預測對,事前不知哪些是正確的。

很多老人回憶的研究也都顯明,一生擔心的事大多沒發生。 所以與其擔心,不如想想艾比克.泰德說的求神讓我接受無法改變的事,有勇氣去做我能改變的事,並且有智慧區別兩者的不同。 

其實就算人們對AI發展的預測正確,生命會自己找出路」嗎?某些工作消失,會有新興工作產生,應是合理假設,只是新興工作不一定屬於被消失工作的人,就像以前西進中國,讓很多人長期失業,又沒能力從事服務業,即便低薪。 

對憂國憂民的陳怡凱律師來說,他也不擔心人工智慧造成的社會衝擊,但理由很另類 

// 我不擔心人工智慧造成的社會衝擊,倒不是人工智慧無足輕重。恰恰相反,若以現在的發展速度持續下去,下一代人的生活,應該會跟今日頗有不同。 

那我為什麼還是不甚擔心?原因也很簡單:人有近憂,不及遠慮,眼前的麻煩已經夠多。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國家存續恐怕就會迎來嚴厲考驗,或者說已經在遭受考驗。 

如果國家瓦解,就意味著巨大的混亂與災難,也輪不到亡國之人擔心什麼AI發展之類的大哉問。要擔心的,是一些更基本的問題,像是人身安全、社會失序、政治清洗、暴力橫行、糧食匱乏、貨幣貶值、更不用說醫療癱瘓。 

許多人似乎有一種錯覺,以為「基本的自由」、「穩定的秩序」以及「豐裕的糧食」是理所當然的存在。在歷史上大部分時期,這些往往是大多數人難以企及的奢侈。紙醉金迷的後冷戰和平,只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短暫插曲,而且已經結束,確定結束。 

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國家能否平安度過下一個階段的驚濤駭浪,實在非常難說。更何況,還有不少人或者漫不在乎,或者極力想要整倒這個國家,不惜主動破壞自己生活賴以存續的社會基礎。 

仿佛以為沒有保障秩序以及提供服務的國家機能,他們還能好好活下去,以為還有其他政權會讓他們好好活下去。 

所以說,何必急著為人工智慧造成的社會衝擊傷腦筋呢?畢竟「人類的缺乏智慧」就已經足以讓人煩惱不完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