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愛心和野心

台大副校長陳良基被訪問到學生抗議教育部事件時提到,「學生犯錯當然應該被處分,但應交由學校處理在先,真不得已,才需要動用司法作後續處分」。發言後不久,臉書就被灌爆。陳副校長是我的極少數「追蹤名單」,平常臉書人煙稀少,蛤!原來發表爭議性言論是臉書的另類行銷方式。我趕緊關心一下,發現支持他的人10倍於罵他的人。
http://www.storm.mg/article/59012

在他的臉書留言裡頭,我看到了法國的布萊茲.帕斯卡(註)的發現:「愛心和野心」最適合發展人的激情。我以為,陳副校長的「真不得已」是愛心;罵聲則是野心,守護法統的野心。問題是,愛心和野心幾乎不會聯結成一體,然而人們常把它們連結起來,但不管心靈多麼廣闊,人只能承受一種偉大的激情,所以當愛和野心相遇時,它們的偉大只有它們各自單獨出現時的一半,帕斯卡是這麼說的。

姑且不論陳副校長的發言內容是否違反法律的說法,從法律觀點,阻卻違法的正當行為必需符合三項要件:目的、手段與利益均衡,我以為,單從陳的發言內容,自認正義而譏罵的人顯然其手段與均衡並不恰當。衷心希望,譏罵方能夠暫時停下來,深思查帕斯卡的「全人類的悲劇,始於無法獨自坐在一個安靜的空間裡」這句話。要知道,人雖然只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是一根有思想的蘆葦啊!

作為人,特別掌權者,要體認一件事,每當我們的生活受到干擾,通常會歸咎是別人惹的禍。其實,除了從心裡發出來的以外,沒有任何人、事、物可以指責或污穢我們。真正的垃圾是我們的態度:對別人因小錯所發的「氣味」嗤之以鼻,但對自己散發的「惡臭」卻置之不理啊!(馬太福音15章19-20節)。

註:布萊斯‧帕斯卡爾(Blaise Pascal,1623—1662)

Pascal是個早慧的天才,據說智商高達190以上,10幾歲時就寫了本科學著作,是法國l7世紀最具天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哲學家。Pascal給我們的是啟示與直覺,不是理性枯燥的分析而是感性內心的袒露;不是邏輯推理,而是詩意舒展。

Pascal英年早逝,僅活了39歲,但他的天才和智慧卻大放異彩。在理論科學和實驗科學兩方面都作出貢獻,包括幾何學上的Pascal六邊形定理、Pascal三角形,物理學上的Pascal定理等。他還創製了世界上第一台手搖計算器,並且是機率論的創立者之一。高級程式語言Pascal語言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

1670年,Pascal《思想錄》一書在法國首次出版。該書繼承了理性主義傳統,對人性、人生、社會、哲學和宗教等問題進行了理性探討,以論戰的鋒芒、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筆的流暢而著稱,成為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經典著作,被認為是法國古典散文的奠基之作,對後來的許多思想大師產生了重要影響。法國幾百年來哲學的發展可以分為兩路:以笛卡兒-伏爾泰-孔德為主的結構主義;以及以帕斯卡爾-盧梭-帕格森-為主的存在主義(存在主義之父-Sartr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