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0日 星期五

我們應如何公正判斷和信事件?

我們應如何公正判斷和信事件? @eatontung

八仙塵爆案帶給大家很多的傷痛與學習。這個事件中,和信醫院因未參與急診救助,招致許多嚴厲的批評。我們應如何公正判斷和信呢?您的見解是如何?我先提出的幾個可能的觀察角度:

1.和信根本沒有道德,沒有愛心。理由是,沒有整型外醫師、沒有燒燙傷病房的新北聯合醫院也加入收治;和信有兩位整形外科專科醫師,和信可以做過初步處理再依需要轉院;和信可以分擔其他醫院的負荷,但可為而不為。

2.這是場醫界內部舊仇新恨的攻訐與報復。理由是,部分醫界發言充滿情緒性,媒體也有相關報導,加入批評只會讓有心人利用,導致社會退步。

3.批評和信是矯情。理由是,和信沒有急診設計,專門做癌症照護,和信或許可以擠出一些能力去服務燒傷病患,但是如此要求是高標準。要求人家高標準,但批評者的道德水準果真如此高尚?這種批評缺乏誠實,既然是不容易達到的標準,能做的只是誠實批評,努力求進步,而不是隨便向別人丟石頭,這跟拿石頭丟犯姦淫的女人的聖經故事有何不同?因此,批評和信只是矯情。

4.批評和信是反智行為。理由是,肚子痛會去看耳鼻喉科嗎?想醫美會去看泌尿科嗎?眼睛痛會看骨科嗎?除非沒有其他醫生了,牙痛才會去看內科,甚至獸醫吧?這不是基本常識嗎?醫院一定要大雜燴,為何不能是專科醫院?那麼為何要設兒童醫院?國外癌症專科醫院確實是沒有收急診;行銷學強調市場區隔或是藍海策略不是沒有意義?柯文哲表示,沒有設備和人員,送去那裡不是自找麻煩?平常沒有在收,收進去還要再轉院,台語就叫做「牙給」。比較理想的情況應該是一開始就把病人送到該去的地方。

5.批評和信反而是不道德。理由是,道德必須建立在「對病患是最好」的前提上,「分擔其他醫院的負荷」根本不是重點;沒有整型外醫師、沒有燒燙傷病房的新北聯合醫院也加入收治,對病患是最好的嗎?和信距離榮總、淡水馬偕都很近,先做過初步處理,再依需要轉院真的對傷患是最好嗎?和信只是專科醫院,兩名整形外科醫師能否處理大有疑問,如果沒有能力處理,貿然接受對傷者反而不道德(註);急診室是為癌症病患服務,如此對癌症病患也不公平。
註:我父親平日身體還好,當年緊急重症,送錯醫院,不知道是該醫院貪心或是無知或是過度熱心或過度自信,結果一週後延誤病情去世。後來聽其他醫生說(當然不是該醫院),若轉到能做手術的醫院,可以恢復正常。

6.批評代表社會的良心,可以帶來進步。理由是,批評可以發現國家制度上的缺陷,可以引出和信是否仍有可為之處,如此帶來社會進步。例如,若榮總、馬偕忙不過來,和信的醫師可以加入急診。再者,若我們允許只要有明確理由,就可推辭不做,那麼社會會不會只剩下滿口仁義道德,但沒有愛心呢?聖經提到好撒瑪利亞人故事(註),是對待鄰舍的典範,我們不能讓典範消失。
註: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裳,把他打個半死,就丟下他走了。偶然有一個祭司從這條路下來,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又有一個利未人來到這地方,看見他,也照樣從那邊過去了。惟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裡,看見他就動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店裡去照應他。第二天拿出二錢銀子來,交給店主,說:你且照應他;此外所費用的,我回來必還你。

7.我們可以從康德的哲學觀點質問:「成為一所醫院之前的存在是什麼?這些存在如何決定我們看待和信醫院的做法。」問題是,現代社會高度分工,分析要很小心,不然first principle會first default。我只對哲學研究一點點,不敢妄言,留待有興趣的專家解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