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央行基操作外匯獲利
104.3.12
樓上之前的PO文,有很多「偽」,我覺得這樣講,可能易引起誤會啦!呼應版主提議:講結論。不過,很抱歉,還是寫很多字。有興趣讀者,可請讀下篇我的見解。
央行基於操作外匯獲利壓力(年預算約2000億,雖然利差報酬僅1.7%)及出口為主的工商大老遊說放話,長期讓台幣低估(採國際清算銀行BI標準,過去10年的台幣實質有效匯率降低22%,甚至比南韓低10%)。為讓台幣能長期低估,央行更搭配低利率的貨幣政策,其副作用是:
1.雙率皆降,國人保守,多數不進行投資(80%為定存),致購買力大幅降低,影響內需;
2.低利率環境將房價推高(依現行利率及資產評價模型,現在的房價還稍低於公平價格呢。不過台灣不到日本25分之1的房產持有稅及極低的資本利得稅當然也是大問題),極不利於在地創業(高階人力被鎖在低附加價值的產業),間接影響產業轉型速度,並使勞動市場過度競爭,資本家更容易將薪資壓低,最後關聯到不婚率、低生育率,社會漸成崩世代。
到底要獨厚外銷產業或均衡發展各產業,因各方利益糾葛,現在還是各說各話。這是一本不容易算清的帳。我認為,比較好的方式是,多多照顧在地產業,她們創造的就業機會遠大於外銷產業,當就業市場供需逆轉,薪資水準才能提升到合理水準,更可以給追逐低成本的產業較大的轉型壓力。當然,那些出口為主的工商大老的聲音很大,不容易啦!
(續)
看到樓上的認真寫很多,我再回應一點,但能力僅只如此。先說前提:以下是為「非TOP10%」的人講的。
台灣匯率「波動度」比南韓低很多,但匯率「水準」呢?年年出超,還維持偏低。是啊,偏低可以賺錢,問題是誰賺錢?出口部門賺錢,股市投資人賺錢(從股利金額來看,是大股東賺錢,其他人佔不到10%)。出口部門已經賺好多年了,還要讓「非出口部門」繼續承受壓力(高房價、低薪、低婚率、低生育率等),來補貼出口部門嗎?雙率一直偏低,還會讓出口部門欠缺危機感,懶惰成性,導致權益報酬率越來越低(現在進行式)。哪天曲終人散,雙手一攤,說聲抱歉(或口袋鼓鼓地離開台灣),留著的就只有老弱殘兵的產業。
現階段扭轉偏低的雙率有很多好處。利率高些(反正90%的人借不到創業資金),再配合房產持有稅、資本利得稅及都更,讓房價合理,有助於大幅改善低婚率、低生育率等無以為繼的社會病態,並讓房產資金釋放,轉為個人創業所需,提高創業動機。再者,增額利息收入創造的內需,會更有能力支持發展中產業。台幣強些,省下的不是只能用來消費(台灣人節儉成性),它可以幫助創業者較有能力使用外國生產要素或降低成本,提高創業的存活期。
經上說,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2:3)。國家是大家的,雨露要均霑,也要顧念長期發展。利益衝突之事,若無遠見,也缺乏憐憫之心,採中庸之道比較保險。台灣產業轉型已到關鍵時刻,全球化還會持續,未來只能靠中小或新創企業,透過轉型、創新或接受委外(像英國95%是人數不到5人的跳蚤型企業),創造投資與就業機會,甚至因此改變就業市場的供需結構,提高整體薪資水準。連張忠謀都承認,大企業轉型不可能。美國創新能力強,多靠年輕人開創(註),若創業環境被持續壓縮,台灣的明天不會更好。
註:例如臉書的Zuckerberg/Moskovitz、蘋果的Jobs、微軟的GATES/ALLEN、甲骨文的Ellison、戴爾的DELL、Paypal的Theil、Spotify的Ek、Dropbox的Ferdowsi、Box的Levie、WordPress的Mullenweg、Tumblr的Karp、Mashable的Cashmore、Blogger的Williams.......
(續)1
華恩提到:臺灣住家現金流量(租金)太低,並且和實際成交價位的關連幾乎沒有連結,所以無法像是美國般可以計算出一個「合理價格」。
答:不是這樣喔。設算合理價格的參數至少還有折現率(必要報酬率),現在利率那麼低,雖然淨現金流量(扣除費用)變動不大,但資產價格就可以膨脹很多翻了。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