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5日 星期日

懷舊之旅

 @EATON 104.4.5

今天到小時候就讀的歡邦幼稚園參觀,順便到埤仔頭的老家巡禮,最後到博愛國小及北興國中。歡邦幼稚園是林商號老闆林歡邦先生捐建,現在已捐給博愛長老教會,教室大樓外面仍鑲崁「歡邦紀念館」大字。

我跟教會牧師聊了一下,他告訴我,因為少子化,幼稚園收掉了。他問我何時在此就讀,我答民國60年,其實算錯了,應該是54年至57年,唸3年。講到幼稚園,媽媽總是很自豪提起我每天坐三輪車去回幼稚園的故事。如今,禮堂已成為主堂聚會處。望著顏水龍教授創作的耶穌馬賽克畫及禮堂台階,讓我想起每逢聖誕晚會時,主持人丟糖果小禮品的情景。過往如雲煙。教堂另一邊是以前上課的教室,我一層一層走著,以前已不復記憶。

33年後,老家埤仔頭很多地方已經改建,但老舊不堪的房子還在。我的老家約10坪,97年底我回嘉義住滿一年準備北上時,賣給辦喪事禮儀的日晟。聽說,日晟包辦嘉義地區一半的喪事。當初我認為老家荒廢,又在巷內,所以賣給他們。不久他們把老家拆了,變成新辦公室的一部份,算是功德一件。恰巧當日日晟主人的岳母去世,我隨俗鞠三鞠躬。望著老家的巷子,水溝已被水泥蓋住了。小時候每逢下雨,我做幾艘小船,讓它在水溝上走走停停。雨停了,就趁機清掃通水溝。老家巷口的馬路拓寬了,原來的路形不變,還是可以順路走到五顯帝廟。現在廟口大庭空蕩蕩,戲臺還在,已不復往年熱鬧。以前每逢大拜拜,要幫媽媽端著牲禮到廟口,那段路至少走上百遍。

老家對面是廖家。主人廖石已經去世,女主人叫阿桃,以前媽媽會請她代收重陽節的禮金。他家跟隔壁的西藥房買下,打通成一間。樓上還是50年前的模樣。西藥房主人姓唐,他的兒子跟我同年,常叫我替他寫功課,然後給我錢。阿桃的兒子在客廳,小我兩歲,看到我,叫我的名字,但我不認得他。他一直滑著手機玩遊戲,不太應話。我問他的媽媽狀況,竟回說:等死啊。離開前,我提到鐵道高架化的事,他直呼不可能,即便我提到斗六已經完成,台南也開工了。我感覺到得,在他的眼裡沒有恩典這兩個字。後來他提到,對面阿霞的小兒子阿興因憂鬱症發作,跑到鐵軌被火車撞死了。阿霞生了三兄弟,常跟我打架,兄弟很團結,我經常要一對三,但他們都很瘦小,不是我的對手。看他還是冷冷的,我就離開了。

老家的巷底的人家幾乎被火燒光,房子未拆,留下黑黑的骨架,裡面滿是垃圾。大冰箱被燒的痕跡還在,房子被燒前應該還有人住。這戶人家姓陳,女主人叫寶阿,在附近的窯房做燒陶工作,比媽媽年長多歲,媽媽跟她感情很好。她有兩個兒子,老大叫耀堂,次子叫耀武。我常向她的大媳婦請教家庭作業的問題,她的大媳婦是高中畢業的,我的問題大都可以得到解答。寶阿的次子住在隔壁,娶日本人為妻。記憶中,那位日本人精明,略胖,但長相標緻。我父親曾說,她經常打電話回日本,娶她大好大壞,但父親相信大好居多。我覺得很奇怪,大家那麼窮,為何日本人會嫁到這裡,住在小又爛的木房?我父親應該猜錯了。耀堂原本做三合板外皮的生意,規模不小,賺很多錢。後來不知道是因為簽大家樂或玩股票,家道中落,很可惜。這戶被火紋身的老厝向銀行抵押500多萬,他的弟弟耀武也不知去向。

炭黑骨架的隔壁還有一間房子,似乎仍有人住。我探頭出聲,但沒人回應。順著路走下去,來到國中同學蔡福興的家。他家是租的,褐色木片大門不變,往閣樓的樓梯還在,更妙的是,我經常坐著打瞌睡的木椅還在,只是軟墊由黃變紅。光陰倏忽,已過40年了。隔壁的屋主說,蔡已移居美國,他的姐姐(白蘭)在嘉義興業路開藥廠,過得不錯。

接著到百年古井處休息,碰到兩位長者。一位跟我父親舊識,經常相約挑扁擔到鄉下賣陶製品。兩人到達目的地,一東一西,然後再聚集到下一個村落。有時會坐車到台南善化,然後用走路的到曾文水庫一帶叫賣。我GOOGLE一下,路程約60公里。他說,因為沒本錢,只好那麼辛苦。我只好回應,您已經80幾歲(22年次),身體還那麼硬朗,不必拿拐杖,那時候的操練一定很有幫助。

長者邀請我到他家喝茶,聊了一下。那時是午餐時間,我告退到古井處涼亭,不久長者又回到古井處。不久,他的大兒子帶妻小來探望。他的兒子小我兩歲,表現不錯,嘉義高工電機科畢業,重考一年,考上台北工專,建好台塑麥寮發電廠後,目前在嘉義的某家發電廠工作,聽說月薪十幾萬。聊著聊著,我建議他,請里長寫信到市政府及銀行,把前方寶阿的燒焦房子拆掉。講嚴重一點,比如說大家驚嚇憂鬱睡不著覺,他們應會來拆。我接著嘆息,這裡的人好像也不在意,年輕的也不管。

另位長者是當地地主,70幾歲,嘉義高商畢業,現因中風,走路一拐一拐的。附近的柑仔店及他的老家剛拆成大片廣場,土地約400坪,已賣給建商,約十幾位親戚共同持份。我的同學蔡家就是向他家租的。他家原本開灰仔窯,專燒陶器,媽媽的好友寶阿在那工作多年。他是學商的,當兵回來本來要接事業,但計算成本售價後,發現燒窯生意根本不會賺錢,所以毅然報考中油,運氣不錯,做到退休,長子現在是中國醫藥學院的家醫科醫師。

聊著聊著,下起傾盆大雨。賣陶製品的長者的大兒子載他到觀光工廠玩,先離開了。我愣愣地想著以前小時候下大雨的情況。雨稍歇,地主想回去了,邀我到他家,我回說我也要走了。我天生跟有錢人處不來,雖然他不再有錢。接著順著通到國華街的路,左拐右拐,路感依舊存在。每天上學,我會路過一戶人家。木造,矮矮的,地板是土泥,高高低低,但清掃得很乾淨,桌子一塵不染。人窮志不窮,自尊與努力的印象依舊烙印在我的心靈。很想感謝女主人,但房子已拆了。

接著到博愛國小。921大地震後,校舍多成危樓,教室已經全變了,但格局還是跟以前一樣。林歡邦的銅像還在,小學畢業合照的大象、駱駝還在,雖然位置被移動了。高聳入天的大王椰子還在,但是被圍牆隔在外面。

最後到北興國中。行政大樓不變,還留著57年建造的石碑,落款寫著校長何文琳。我曾經在朝會的時候,到司令台接受英文字彙考試頒獎。那次考100題,全校只有3人滿分。我記得校長叫我朗讀一段英文,然後問在旁的英文老師如何,老師點頭後,校長拍拍我的肩膀。下台後,我找不到班上的隊伍,全班笑呵呵呢。

接著到學校對面的家樂福買些東西,理個超短的大平頭,就回家了,結束懷舊之旅。國小國中下次再細遊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