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樹」通常指油橄欖(學名:Olea europaea),果實可榨製橄欖油。油橄欖又稱木犀欖,是木樨科木樨欖屬常綠喬木。木樨科的植物種類還包括丁香、茉莉、連翹屬植物和白蠟樹屬植物。語言中的「oil」(油)最早就是源於這種樹和它的果實的名稱Oliva。
考古證據發現,人們食用橄欖植物距今5000至6000年。據估計,世上有9億棵橄欖樹,大多數在地中海國家。西班牙、義大利、希臘、土耳其、突尼西亞佔了8成產量。
《橄㰖油到蘋果酒:超市裡的歷史課》是一本有許多插圖、精心編輯的書,作者是王善卿老師很有說故事與表情抒意的本事:
「沒有人知道橄㰖的起源,也沒有人知道橄㰖樹的壽命到底有多長。橄㰖樹因生命力頑強,樹齡相當難計算,因為橄㰖根部組織與樹幹連接的球根狀的瘤上會不斷長出新的吸根(側根),因此一棵橄㰖樹即使遭遇火燒蟲蛀,也能從樹墩再發出新芽,長成一棵單獨的樹。經年累月,側根新芽交纒生長,樹幹粗壯繁茂,近乎不死。
此外,雖然橄㰖樹執著地環繞著地中海海岸(即地中海型氣候)生長,但是,它卻可以適應各種惡劣土地,不管是陡峭的石頭斜坡或貧瘠不毛的荒野地區,只要有一點點水,它就能活下去,只要小苖成樹,就幾乎無需維持地能活上幾個世紀;稍加照料,它就能結果,不管樹齡多老,依然能結新果。這種強大的生命力,這種『不死』的神秘特質,彷如神祗。橄㰖樹並非『不死』的象徵,而是『永生』的具體呈現」(頁67)。
又說:「基督宗教興起後,由於橄㰖樹的生命形態對應了基督徒的生命經驗,因此同樣被基督宗教賦予高度屬靈含義。早期的教會,一批批為信仰殉道者前卜後繼地在充滿逼迫與困苦的夾縫中求生存,並不斷擴張增,一如橄㰖樹那頑強又堅毅的不死。此外,橄㰖樹那不斷的增生側根新芽,老樹既朽又活,正是屬靈生命的寫照:老舊的人在毀壞,新的生命卻日日更新,不斷在基督裡經歷死而復活。」(頁6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