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說,台積電賺再多,與我們何干?甚至批評它吃掉全台電力。
先談用電。2023年,台積電用電約占全台 8.5%。但十年前,它的附加價值就佔台灣的 9%了,如今每度電創造的價值估計至少是全體平均的兩倍。
再談「實際貢獻」。不說國家光榮感,就說「錢」,台積直接貢獻稅收及央行外匯利息收入每年超過5千億:
1. 外資持有台積電約 27 兆元,扣除股票上漲利益,中央銀行運用這些外匯,每年孳息超過 3,000 億元。(也可以從央行持有的外匯角度計算)
2. 台積電每年發放股利約 1.4 兆元,以平均稅率 15% 計,稅收約 888 億元。
3. 每年台積電股票交易金額達 9.5 兆元(2024),手續費與交易稅合計約 475 億元。
4. 台積員工薪資 3,018 億元(2024),以平均稅率 20% 計,稅收 603 億元。若可支配所得一半轉為消費支出,至少帶動 1,200 億元的民間消費。
5. 台積在台協力廠商越來越多,設備、特用化學品….等在地供應鏈造就另一番稅收與就業。而且台積工程人才流動,外溢到其他廠商,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當顧機台的專家。
後記:看到一篇台積工程師的工作史。走管理路線不錯,工程師高薪可能是騙人的,要屬算一生能做多少年。人各有志,能自我負責就好,就怕不懂得獨立自主、愛自己,並以自己為唯一的敵人,只會怪天怪地,就是不檢討自己。
…………
淺談工作史
我是一個理工直男,第一份工作做台積電研發,10年中,做過EUV, advanced package, 3DIC 領域,也升任主管,後來離開去外商新創公司,再到外商半導體特用化學品領域,工作近20年的歲月,最常被問:當初為何要離開台積電?會不會後悔呢?我一致性回答:從來沒後悔過,一次都沒有。
唯一後悔的是沒早點離開,花了10年才釐清自己真正要什麼。但不要誤會,台積是非常好的公司,我學會邏輯思考,通盤看問題跟追求卓越做到世界第一的心智,這些受益良多,年輕人進去台積歷練還是不錯的。
我想要更大的格局,能承擔更多責任,這在台積不太容易(組織龐大,再早個10-15年應有機會),台積追求專家文化,每個人分到範圍都比較小,但是講求精益求精,想辦法做到世界第一,每個微小的螺絲釘串起來就是世界第一的航空母艦。
但我心裡聲音對自己說,我不想只當個螺絲釘,至少想當划船的水手,甚至夢想有一天當船長決定這艘船前進的方向。決定離開是不容易的,外面擠破頭想進去,身邊的人更無法理解,但是,日子是自己的,其他人說再多都無法替你的人生負責。
所以,想清楚就勇敢做出決定,並對自己的決定負責。現在我在外商仍不容易,有著不一樣的挑戰,要形容的話,就是在不同伺服器玩著不一樣線上遊戲,適應不同遊戲規則、角色,在台灣只要跟半導體相關,步調都不慢,壓力都不小。現在每天的日子一樣的過,紮實且平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